第78章 棉花
作者:科尼岛的柏桦   三国:从凉州辅佐刘备最新章节     
    上邽地界,冬小麦终于收割完毕了。百姓们正在忙着割小麦,去皮。

    “贾公,这仓库盖得怎么样?”傅干指着盖好的粮仓,询问贾诩的意见。

    贾诩说服冀县的四大家族后,与傅燮交谈了一下对时局的判断,随后返回了上邽。

    “中规中矩,存放了两三年,倒是无碍。”

    “还存放两三年,存不了那么久的。”

    傅干指着田野间忙碌的老百姓,“这些百姓,现在全靠我们养着,要想把他们养好,再多的粮食都不够用。”

    “你啊,还是太心善。一天两顿,顿顿两碗饭,粮食再多也遭不住这样浪费。”

    贾诩心疼的摇摇头,“看现在的趋势,人口还会增加。可这次收的粮食是重中之重啊。”

    “贾公,这我知道。这不还有万余马匹么。”

    刘备关羽两人不停的钻山沟沟,把羌人从里面迁移出来,顺便把他们饲养的马匹牲畜都赶了出来。

    一共得到了两万多匹马,四五千头牛,羊更多。

    “这些马都有用,不能随便卖了。”

    贾诩对这些马有大用,他想要建议刘备组建三千的骑兵,这样的话,需要消耗掉六千多匹良马。

    “贾公,马匹只会越来越多的。西平郡阴平郡西边,有大片的草场,他们那里的羌人缺少蔬菜,需要补充营养。只有这种东西,对他们有用。”

    拿着一把茶叶,傅干笑嘻嘻的说。

    他要提起开启本属于四川西藏的茶马古道。

    “你说的这些东西,的确有用。”贾诩陪着傅干,找了不少长时间吃肉食很少吃蔬菜,导致身体亚健康的羌人,做了实验。

    每天给他喝一些茶叶水,过了三天,这个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

    “这是未来的规划,现在眼下,叛军随时可能南下,这些难以立马施展。”

    “那就先卖两千匹。”

    两千匹没有超过贾诩的心里预期,于是点点头。

    傅干带着贾诩来到田地里,指着小小的刚冒出头的植物,笑着说:“贾公,你家是武威的,知道这种植物是什么吗?”

    “这是古贝?”贾诩蹲下来仔细查看,苗太过幼小,有点不好辨认。

    “果然见多识广,连这种西域的作物都知道。”

    抬起头,站起身,望着这一大片田地,全部都是这种植物,贾诩有些不悦。

    “不是说要种大豆的吗,就算产量再少,也比这些东西挡用吧。”

    他刚回来,傅干就给他憋了个大招。

    古贝,即是棉花,汉朝时已经在西域出现了,不过这时候主要是作为观赏用。

    此时的棉花桃小,纤维少,不太好纺织成布匹。

    “现在都已经马上六月了,雨水仍旧稀少,种植大豆亩产只能更少。这些古贝,我称它们为棉花,异常耐旱。最主要是可以用他们进行纺织。”

    傅干这些棉花种子,是他找傅燮,在冀县大量收购来的。

    “还可以把它们的花絮压实,填充到衣服里,充当冬天的御寒之物。”

    贾诩半信半疑,但是他知道傅干说的对。汉阳的气候接下来仍旧是缺雨,即使是种植大豆,也会大面积欠收。

    地里已经种满了棉花,再说其他的为时已晚。

    贾诩转而关注起傅干说的可以用来纺织。

    “求实所说的纺织,可是真有其事?”

    毕竟他虽然认识这些东西,但是能纺织,他还是第一次知道。

    “当然能了,我还做了一个简易的纺织机出来。”

    傅干前世喜欢捣鼓一些木匠的活,家里不缺矿,因此把天工开物里的一部分东西,都做了一遍。

    看好,棉花纺织机,是他做过的其中一件东西。

    傅干领着贾诩来到做好的纺织机面前,给他讲解起来。

    棉花需要先弹弹,弹完后再进行纺织。这样才能织出来棉布来。

    实际上此时的西域,已经有织出来的布了。只是他们的纺织机,没有傅干这个仿照天工开物做出来的好。

    毕竟天工开物里面的纺织机,是经过了多轮改革的产物,在性能上,是远远优于西域那些半吊子纺织机的。

    傅干不仅采购了一些棉花种子,还采购了一些棉花。

    一个妇人在傅干的指挥下,当着贾诩的面弹棉花,弹好棉花,开始织布。

    经过半日的功夫,采购的棉花用完了,织出来大概八尺长的棉布。

    贾诩惊奇的拿起来,棉布手感很好,完全没有葛布那种粗糙的感觉。

    半天八尺,远超原来的一天只能织布三尺。

    这倒是个神奇的物件。贾诩眼神热切,上前用手轻轻抚摸起来。

    “求实,倒是个墨家传人,这点我还没发现。”

    “小爱好而已。贾公,有了这纺织机,这些棉花是否可以换来粮食?”

    丝帛虽好,但是并非量产,不能让大部分人穿戴起来。可棉花这种东西不一样,只要大量种植,终究会成长为主要的布料来源。

    “图纸拿来!”贾诩伸出手,他准备安排木工进行大量生产了。

    目前刘备的这个营地,傅干没打算把土地全部拆分出去,分给个人。他要建立集体的农庄,至于大家的干活积极性,这不用担心。

    现在除了这里,能一天两顿饭,顿顿吃两碗的,其他地方流民不说流民遍地,至少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实际上,傅干现在实施的就是屯田政策,等天下平定后,再对百姓授田。

    士兵们有士兵们的待遇,每人分一顷田,他们只享受上面的经济收益,不给他们实际分地。

    等到他们钱攒够了,可以从政府里采购,但是会按照爵位限制他的田亩数。这就是汉朝的名田制度。

    这些负责给傅干屯田的羌人百姓,不需要交人头税,刍税,这些税,只需要一年服两次徭役,服两个月。

    属于上邽的百姓,傅干暂时雇佣他们,给他们工钱。待遇仍是比他们自己种地要好的多。

    最终很多汉人百姓也举家托庇于刘备的麾下。

    贾诩派人把这里保护了起来,同时又派遣很多羌人妇人到这里,跟随那个妇人学习织布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