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作战风格
作者:花落虽频   晴阳照行旅最新章节     
    曹汲和曾毅告辞离去,走出张府登上马车,曾毅低声说道:“粱凛没有可疑之处,你不能发现粱凛夜进广平王府就认为他可疑。”

    “在这些王爷中,广平王最受人瞩目,如有异动,殿前司早就禀告皇上和太后了。”

    “而吴王去世,广平王最有可能受此封爵,但陵阳王、临江王这些王爷也都盯着这个王爵,也许粱凛是为广平王出谋划策。”

    曾毅所言道出大兴王朝的封爵制度,亲王是有数的。

    太祖开创大兴王朝时封了三个亲王,分别是他的一个叔叔两个弟弟。

    等他的二弟太宗继位,封太祖的三个儿子为亲王。

    其三弟去世后,又封三弟的两个儿子为亲王。

    而唯一追封亲王的外人只有一个李普。

    这样加起来就有九个亲王的封爵。

    太宗很谦虚,只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当了太子,将另外一个儿子封为广平王,也就是郡王的爵位。

    而文宗皇帝更谦虚,觉得亲王都是伯父和父亲封的,自己就不能封亲王了,于是制定了九大亲王制度,就这九个亲王爵位,死一个补一个。

    吴王死了,按袭爵规定,他的儿子对大兴王朝没做出什么贡献,只能封为郡王,空出这个爵位给谁就看皇上和太后的意思了。

    广平王想要这个爵位,他的儿子或孙子可能继承皇位,但跟他没关系。

    而陵阳王和临江王这些郡王也想要这个爵位,升一级就给他们的儿子争取了空间,否则一代代降下去,最后只能享受侯爵的待遇。

    这时就能看出皇家对亲情的态度了。

    按理,广平王与李祯的关系最近,他是文宗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是李祯的叔叔,刘太后的小叔子,受封吴王应该是板上钉钉。

    可事实并非如此,皇上和太后想用这个爵位拉拢的人不一定是广平王,也可能是陵阳王,也可能是临江王,这两个郡王在文士中的人脉非常好。

    面对这个局面由不得广平王不着急。

    粱凛是江南才子,杭州大儒尹风儒的嫡传弟子,在江南的名望很高。

    如他为广平王摇旗呐喊,也会招揽一些文人站队广平王。

    基于这个理由,曾毅不认可曹汲的怀疑,而曹汲却沉吟不语。

    粱凛给人的印象确实很好,但他不想按照陈恪给出的方向去追踪,这样显不出自己的能力。

    可他除了粱凛这个怀疑对象外,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

    他犹豫,自己是不是转移对象。

    而张出尘也在犹豫,是不是接受粱凛的示爱?

    她知道粱凛对她有意,这次登门拜访,更是暗示等她守孝期满就向她求婚。

    还有半年时间她的守孝期就满了,而记得这个时间的不仅是她,粱凛记得,临江王也记得。

    临江王妃去年去世,他未再次娶妻的目的就是在等这个时间。

    他不差漂亮女人,差的是一个十分有钱的漂亮女人。

    张出尘明白临江王的心思,担心临江王恳请刘太后下旨,那时她就没一点选择余地了。

    于是她对刘太后言道:“民女愿择一金榜之婿。”

    刘太后既然问她,她就借此机会否决了临江王。

    而刘太后虽然接受,却不一定否决临江王的请求。

    她明白,就要想出对应的办法尽早实施,粱凛是个不错的选择,金榜题名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她还是犹豫,用婵儿说的话就是放不下陈恪。

    听婵儿快言快语,张出尘怒道:“你让我给陈恪做妾?”

    难怪她发怒,妾毫无社会地位。

    而婵儿却不以为然地回道:“以夫人的地位足矣。”

    婵儿还是想让她嫁给陈恪,她看陈恪顺眼,虽是狗头军师,也比粱凛强多了。

    她不在意林韵宁,认为林韵宁没什么心机,挺好哄的。

    还认为林韵宁喜欢的是柳乘风,他俩成亲只是迫于婚约的束缚,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和离。

    最后得出结论,“等他俩和离你也嫁人了,那时后悔就晚了。”

    婵儿分析的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林韵宁与陈恪成亲现场也是冷着脸,以陈恪的臭脾气不会惯着她。

    张出尘接受这个分析,可隐隐觉得不是这么回事。

    她觉得林韵宁喜欢陈恪,否则不会与陈恪去临州祭祖。

    说起这事她沉默下来,仔细回想曹汲递给她的信件。

    她知道这封信不是陈恪写的,但信里的内容却是陈恪的口吻,“密切关注与张夫人接近的人,保护她的安全。”

    看到这句话她就知道信里藏着一个秘密,有粱凛在场她不会问,这时想起又仔细分析一番,就觉得祭祖的事不是那么简单。

    陈恪和林韵宁去临州祭祖,却突然给曹汲和曾毅写来一封信,还提到了她,这里就有学问了。

    她突然想到,“陈恪是以祭祖的名义去做别的事了?”

    想到这一点她就想到了西北战事。

    她关注朝廷的动向,知道文官集团正向曹穆和曾乐行发难。

    而李祯和刘太后对此却一言不发。

    刘太后不谈西北战事,却将精力用在给李祯选后的事上,确定曹穆的女儿曹仪为皇后,并派出太监前往西北宣旨。

    然后又让曹俨前往西北。

    曹俨应该去西北,曹穆不能回来,曹俨就去西北向父亲请教曹仪大婚的相关事宜。

    这个名义毫无瑕疵,唯一的疑点就是曹俨在陈恪成婚那天出发的。

    当时谁也没在意这件事,可现在想来就有疑点了。

    张出尘想到这个疑点,于是想到一种可能,曹俨当天出发,陈恪于第二天一早出发,两人在某个地点汇合后一起前往西北。

    想到这种可能,张出尘就将思路转到林韵宁身上。

    林韵宁肯定知道,还掩护了陈恪的行踪。

    得出这个结论她就长叹一声,肯定林韵宁喜欢陈恪。

    得出这个结论的她心里黯然,而被她这声长叹吓一跳的婵儿正要说话,一个仆人进来通报,“张巧娘进府拜见夫人。”

    张巧娘来见张出尘,而焦老三也带着王小乙前来拜见陈恪。

    焦老三和王小乙跟随曾乐行来到西北,一直在麟州、府州一带阻击元迁部的袭扰。

    他俩跟随陈恪学会了游击战,以游击战对战元迁所部的游击战,双方有来有往,正打得越来越顺手时突然接到将令,不得不连夜奔向渭州。

    等来到渭州军营才知道陈恪来了。

    见到陈恪,焦老三大喜道:“军师来了,破元迁指日可待。”

    而王小乙则嚷道:“我还跟在军师身边。”

    他俩的态度让一众将士愕然。

    这些将士只知道陈恪是监军,是观文殿侍读,是位大才子。

    但这位才子的做法让众将士莫名其妙,一万厢军将士放下刀枪挖壕沟,可谓闻所未闻。

    但曹统制听他的,王都尉对他唯命是从,大家也就闷头干活吧,谁叫人家是皇上的身边人、大才子呢。

    众将士自以为明白了,陈恪是皇上的亲信,曹统制和王都尉也不敢得罪他。

    抱着这个想法的占绝大多数,狄青也是这么想的,听焦老三和王小乙称他军师,还大言不惭地说,“破元迁指日可待”,不由私下纷纷议论起来。

    而陈恪却不关注他们的议论,让焦老三和王小乙他们下去休息,转对狄青说道:“狄将军、你军作为第一线,我对你的要求是保住渭州,让敌军主力进入包围圈,你怎么打我不管,一线战事由你全权负责。”

    他的这种作战风格让狄青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