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安州捷报传来
作者:九月风晨   皇子:我有神机营很奇怪吗?最新章节     
    刘志昌走后,凌渊心中闪过一丝念头,刘志昌做事手段要比唐七更加毒辣。

    养着萧林权等人不查,今日借着高振邦的死来给锦衣卫立威。

    让凌渊一度怀疑,这是不是刘炳业在背后出谋划策。

    这样的人用好了,绝对是一把好刀,很适合锦衣卫。

    但如果这样的人起了异心,对自己也是十分危险的。

    高振邦的死,其实凌渊只是想要敲打下,那些想要借着江亲王府的名头办事的人。

    “来人,传旨唐七,让他火速回京。”

    “是!”

    “擢升陈忠为锦衣卫副使,与刘志昌平级,负责京都外围的锦衣卫。”

    “是!”

    凌渊登基后,内侍的权力并不大,跟在他身边的几个内侍,也都是新人。

    他们在没弄清楚凌渊的脾气秉性前,是不敢动歪心思的。

    在高振邦死后的第三天,江亲王世子手捧奏折进宫了。

    年近三十的凌岳,世子已经十岁,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手捧请罪的奏折,跪在东暖阁门外。

    凌渊连忙去将他扶了起来,对这个小家伙,凌渊十分喜欢。

    “告诉皇叔,是谁让你来的?”凌渊温和问道。

    江亲王世子凌康,与他父亲喜欢舞刀弄枪不同,他喜好读书,而且书读得很不错。

    在皇族的一众皇子和世子中,是出了名的天才。

    “回陛下,是臣自己的主意,高家仗着我们亲王府的名头做错了事,父王不在京城,臣只能替父王来请罪。”

    “哈哈,高家的事已经查清楚了,与你们没关系,你也不必请罪。”

    凌渊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孩子,前几次见到的时候,他对自己恭敬有加,绝不像是个十岁的孩子。

    “谢陛下。”

    “今日你难得入宫,就陪你皇叔吃顿饭吧!”

    “臣,领旨谢恩!”

    凌康的拘谨让凌渊有些不满,假装怒道:“以后进宫不必如此恭敬,朕与你父王是亲兄弟。”

    “父王说过,不可在陛下面前放肆。”

    凌渊也只好无奈一笑,摸了摸凌康的头,示意他去外面等着。

    “陛下,江南那边说是没有追到叛贼王麟,已经逃去了月桑。”杨凤清拿着奏折说道。

    江南虽然平定,但他们从未停止过追查王麟等人的下落。

    差不多将整个江南翻了个底朝天,但依旧没有找到他们。

    不过,倒是查出一些与月桑勾结的人,被于初冬押入江州处置了。

    陈忠也江南也在密查,姬秋柳带着萧美琪的尸体消失后,一直没有消息。

    每日都会有奏折入京来汇报情况。

    “这么看来,王麟与萧家余孽一样,都是去了月桑?”

    “上次杨将军追击的时候,也是在海边失去了踪迹。”

    “江亲王如今在哪?”

    “回陛下,江亲王的大军目前在松山县,也就是漓江江口,宋子严征调了沿江的大船,江亲王无法出海,只能等新船。”

    “传旨,让漓江上游各地州府征调商船,由工部铸造司的人,将商船改造成海船。”

    “是!”

    “高家的事,着手让锦衣卫刘志昌处置,一应人等全部缉拿归案。”

    “是,陛下!”

    “凡是涉及到的官员,全部清查一遍,有实罪的,全部按照大璃律处置。”

    杨凤清眉头微皱,张甫卿、宋林书等人皆是叹息,这恐怕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早已习惯。

    另外凌渊又下了一道旨意,皇家商行绝不可仗势欺人,创建京城商会,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

    京城也逐渐平稳下来,目光都投向了安州和各地的科举上。

    时间也在一天天的过去,凌渊每日都会处理公务,这也让他感觉到想要做好一个皇帝,绝非易事。

    难怪史书上那么多的昏君呢。

    不过,随着内阁的组建,人员也越来越熟悉,让凌渊的工作量小了不少。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京城中再度繁华起来,各地的商行进京行商,还有各地的学子,有的想要在京城参加科举,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

    倒是一幅盛世繁华,这也让凌渊心情大好。

    “陛下,捷报,捷报啊!赵曦传赵大人去了安州后,与铁统领合作,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拿下安州全境。”

    “好,好,传旨嘉奖陌刀军,擢升铁山为平南大将军。”

    “臣,领旨!”

    “安州州牧周志安可曾抓到?”凌渊问道。

    “回陛下,奏报中提及周志安退往楚州,铁山统领已经抵达安楚边境。”

    “好,让铁山先不要着急进攻楚州,擢升赵曦传为楚州巡阅使。”

    “臣,领旨!”

    让赵曦传去楚州,是当初在京城就定下的事情,巡阅使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就是个钦差。

    等事情一完,这个官职就不存在了。

    赵曦传是有金令在手,可以临机决断的,楚州的事,他可以一言而决。

    “陛下,还有个好消息!”张甫卿也上前说道。

    “哦?是修史的事吗?”

    “不是,从各地的奏报中看,第一次各地科举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

    目前大璃掌控的州府,除了楚州、越州、蜀州外,其他的州府都已经归附朝廷。

    各地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起码数千万人。

    但各地报名科举的加起来总共也才三十万,这里面只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读书人对科举制并不认可,认为这是朝廷故意弄出来的。

    二来是各地读书人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这其实占据了主要的原因。

    门阀世家为了控制百姓,他们从骨子里是不想让寒门学子读书的。

    这也是所谓愚民政策,读书读多了,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

    凌渊在灵州、流州两地大力推行官学私学的目的就是这个。

    “三十万少是少了些,传旨吧,各地来京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全部由朝廷提供路费和食宿。”

    “陛下,这样来的人少说数千人,会不会太多了点,而且以后会更高。”

    “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朕连这点都不舍得的话,又哪里来的人才。”

    张甫卿连忙磕头谢恩,他很清楚凌渊此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