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遭遇战
作者:我喝黑茶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最新章节     
    无论现在还是古代,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打伏击从来就不容易,工农红军、八路军甚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伏击也经常有失败的案例,因为敌人也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他们也会派出侦察兵进行侦察,一旦被发现就会陷入被动。

    打伏击很容易成功,这属于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因为历史书上记录的大多都是成功的伏击案例。

    而数量更多的伏击失败的案例却很少被载入史册。

    不过在特定条件下,伏击的成功率确实非常之高。

    比如急于行军之时,比如长途行军之后疲惫之时,又或者吃了败仗士气低落时,就特别容易中伏击,因为急于行军时根本没有时间对沿途地形进行侦察,而一旦士气低落又或者人困马乏之时,侦察兵就难免敷衍,也就不会进行认真搜索。

    应该说,达札路恭和尚绮心选的伏击点和伏击时机是很准的。

    其一,罗布淖尔距离龟兹六百里,谁敢信吐蕃军会跑这么远来这里打唐军伏击?

    其二,唐军走到罗布淖尔时已经长途行军上千里,正常情况下早已经人困马乏,警惕性必然会下降,即便斥候骑兵也难免松懈。

    有了这两点,吐蕃军伏击成功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但是,很不幸的是,达札路恭这次遇到的是王臣。

    王臣极为信奉明代李贽的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无论任何时候,也无论任何地点,王臣都不会轻敌,更不会疏忽大意。

    所以自从沙州西出玉门故关之后,王臣就命令高玄泰的斥候骑兵团前出十五里,对大军途经的绿洲甚至沙漠展开最严密的侦察。

    即便为此拖慢速度也是在所不惜。

    王臣的谨慎,成功的挽救了安西军。

    最先发现罗布淖尔有伏兵的是左僧伽。

    在穿过一片胡杨林时,左僧伽的眼角余光忽然发现一簇沙蒿似乎轻微晃动了下。

    尽管已经疲惫到极致,注意力也远不如平常时集中,但是左僧伽作为一名斥候骑兵的嗅觉本能仍然还在。

    见那簇沙蒿无风自动,左僧伽便立刻意识到有问题。

    刚才他的战马几乎踩着那族沙蒿而过,如果是野兽,早就已经被惊动蹿起逃跑,所以那绝对不会是野兽,而是人!

    罗布淖尔属于焉耆国,可能是焉耆人。

    但更有可能是吐蕃人,因为这个季节,焉耆的牧民几乎不太可能留在荒郊野外。

    左僧伽当即将脖子上的骨哨叼进嘴里,然后慢慢的将挎在身上的角弓取了下来,再从箭囊里取了一支三棱破甲箭,悄悄扣在弓弦上。

    下一刻,左僧伽便从慢动作变成快进。

    刚才搭箭之时有多慢,现在挽弓射箭就有多快。

    只听嗖的一声,扣于弦上的三棱破甲箭就已经闪电般没入十几步外的沙蒿丛中,随即沙蒿丛中响起嗷的一声惨叫。

    听到这声惨叫,左僧伽没有一丝犹豫,勒转马头就往回跑。

    一边跑,左僧伽一边就用力吹响骨哨,尖锐的骨哨声瞬间就响彻了整片胡杨林,紧接着两侧也响起了骨哨声,很快就传遍整片绿洲。

    此起彼伏的骨哨声中,上百骑唐军斥候从胡杨林中蹿出来。

    在唐军斥候骑兵身后,则是数量更多的吐蕃通颊斥候,有的挥舞着乌朵,有的则在马背上挽开角弓,对唐军斥候展开了疯狂追杀。

    对吐蕃军来说,这无疑是最为糟糕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唐军斥候敷衍了事,毫无察觉的往前走,然后安西军的大队人马就会毫无防备的一头闯进吐蕃军预设的伏击圈。

    次好的结果就是将唐军斥候全部猎杀,然后安西军的大队人马离得不远,在斥候骑兵还没交接班之前,大队人马就已经进入伏击圈。

    最坏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不小心惊动了唐军的斥候骑兵。

    这样的话伏击就基本泡汤,好好的伏击战就打成了遭遇战。

    尽管现在追杀唐军的斥候骑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是恼羞成怒的通颊斥候还是向唐军斥候发起了疯狂的追击,这属于面子之争。

    ……

    骨哨声从前方响起时,孟睥正在发牢骚。

    一千多里的长途行军,无论人还是马都是疲惫不堪,人在特别疲惫之时,肝火就旺,脾气也会变差,孟睥现在就很想找人吵上一架。

    但是王臣根本不理他,直接把他当空气。

    孟睥正在骂骂咧咧时,前方骤然响起尖锐的骨哨声。

    “骨哨?!”孟睥的眼睛瞬间瞪大,难以置信的骂道,“吐蕃狗是疯了吗?竟然真的跑到六百里外的罗布淖尔来打我们的伏击?”

    王臣却在第一时间下达了作战命令。

    “传我的命令,全军结成空心方阵!”

    此空心方阵非彼空心方阵,但也差不多。

    就是所有的战马以及骡子、驮马在中心,四周则是四个步兵长方阵,而在每个步兵长方阵的正前方则是一字排开的炮队,每队五十门。

    空心方阵的长和宽都是两百步(300米)。

    所以每个方向的步兵方阵都只有三排兵,每排四百人,3(排)x4(边)x400(人)=4800人,剩下的两百人留在方阵之内看守马匹。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空心方阵就是找死。

    不要说是骑兵,吐蕃步兵也能轻松凿穿安西军的空心方阵。

    但在火器时代,除非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否则这样的空心方阵在面对骑兵又或者冷兵器军队,几乎就是不可击败的。

    为什么是几乎,而非绝对?

    这是因为有一种特殊情形,这种空心方阵仍有可能被击溃。

    比如装备了楯车的后金军,就可以凿穿明军装备有火铳火炮的偏厢车方阵。

    所以,当乌泱乌泱的吐蕃军推着一辆辆“楯车”从前方的胡杨林里冒出来,王臣的脑子也有些懵,艹,这是楯车?

    吐蕃军什么时候装备了楯车?

    这是九百年后的后金军穿越到唐朝了吗?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最为明智的选择是赶紧撤退。

    然而已经没机会了,因为两翼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吐蕃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