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梁王的出身
作者:北雪荒原的阿鲁巴斯   进京救爹,满城权臣抢着当爹最新章节     
    皇上原本紧绷着的面庞逐渐放松下来,眼中那令人心悸的猩红色泽也如潮水般缓缓退去。他目光凌厉地盯着始终沉默不语的赵良辰,终于打破了这片死寂,沉声问道:“那依你之见,梁王可有可疑之处?”

    赵良辰心中一紧,但面上仍保持着恭谨之色,连忙答道:“皇上,臣对于梁王实在知之甚少啊!”

    皇上闻言,鼻腔中发出一声轻轻的冷哼,语气中明显带着几分质疑与不满:“哼,可这信中分明写到你已投靠于梁王,难不成你私下从未与他会面?”

    赵良辰赶忙跪地叩头,声音略微颤抖地解释道:“回皇上,确有其事。家父曾带臣前往梁王府探望其病情,不过梁王当时仅仅是嘱咐微臣日后需用心做事,若遇棘手之事尽可寻他帮忙,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言语。臣愚钝,实未察觉出梁王有何不妥之处。”

    梁王向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在外界一直都是一副温文尔雅、宽厚仁慈的模样,在众多官员当中亦是有着极好的口碑。尤其自他不慎摔断腿后,前往梁王府探病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朝中大半官员皆前去探望或送上厚礼以表关切之意。在这般情形之下,赵坚父子二人前往梁王府之举自然显得稀松平常,丝毫引不起他人的疑心。

    皇上眉头紧皱,虽然无法仅凭赵良辰去过梁王府这一点便断言他与梁王有所勾结,但此事犹如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他的心窝,让他感到极度不适。

    皇上目光如炬地盯着赵良辰,质问道:“那为何赵良嗣宣称你投靠了梁王?”

    赵良辰略微沉吟片刻,而后回答道:“或许他觉得微臣这个副统领之位乃是梁王助力所得。”

    皇上闻言,追问道:“事实果真如此吗?”

    赵良辰毫不犹豫地用力摇头,态度极为诚恳:“回皇上,臣不知道。”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自从这个职位出现空缺以来,支持臣升任此位者为数众多。臣也曾在私底下会见过一些官员,并向他们赠送了厚礼。

    然而,却无一人能够明确告知臣究竟是谁能助我登上这个高位。臣仅仅是感觉到自己升任该职的过程异常顺利。

    正如臣先前所言,如果家父背后之人企图利用赵家,那么必然会想方设法将臣推至其期望的位置之上。

    但是想推举臣的官员不在少数,但是臣实在是分辨不出,谁是背后真正的推手,臣升任以后也没有人找臣让臣帮着做什么。

    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不过,臣刚上任的时候军中有很多人对臣不满,臣想做什么处处受限,但是自从见过梁王之后,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军中从上到下都十分的配合,臣......臣不知道这是不是跟梁王有关系。

    还有,还有一点就是梁王和赵良嗣的母亲有亲,梁王的母亲是赵良嗣母亲的姑母。”

    说完赵良辰偷偷抬头观察皇上的反应,只见皇上的手紧紧的握着椅子的扶手,因为太用力,手指都发白,手背也是青筋暴起。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梁王位高权重,是辅政的首辅,权倾朝野,已经很少能有人想起他之前的经历了。

    梁王是的母亲是一名宫女,在本朝的宫女不是最低等的下人,有不少人在后宫有官职,虽然跟前朝的官职不能比,但是女官也挺体面的。

    能做女官就得识字,所以有许多官职不高的人家会把自己家的女儿送进宫为宫女,有的是为了搏一个可能,有的是想提高一下女儿的身份,让她们有机会嫁的好一些。

    梁王的母亲就是赵夫人娘家的庶女,就是梁王的母亲是赵夫人父亲的庶妹,她在家中的地位很低,从小就被送进了宫,原本也没指望她,因为当时的皇上年岁已经很大了,太子的地位稳固。

    赵夫人家只是嫡母不想费心教养庶女就送进了宫,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庶女竟然有了造化,被老皇上酒后宠幸了,而且就那么一次就有了身孕。

    但是她也非常的不幸,老皇上宠幸完她后不仅把她忘了,她在生梁王的时候还难产而死。

    所以梁王的童年过的并不好,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先皇,当今皇上的父皇看这个弟弟实在是可怜,一个皇子过的还不如宫中的一个小太监,就养在了自己名下,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一同进学,梁王的生活才慢慢的好了起来。

    后来先皇的子嗣一个个夭折了,只剩下了皇上这么一个独苗苗,梁王也渐渐的在朝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首辅。

    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梁王和赵夫人其实是表亲关系,皇上也都想不起来了,不过经过赵良辰这么一提醒,他想起了这层关系,因为梁王在封王的时候,是他求先皇给梁王的母亲追封了妃位,所以当时他知道梁王的母亲出自谁家,只不过当时没有在意,后来也忘记了。

    皇上虽然嘴上说的他相信梁王,但是心中到底是产生了芥蒂,现在再一想起梁王和赵夫人的关系,他之前对梁王坚定的信任开始有了裂痕。

    赵良辰重新低头,老实的跪着,等了许久,头顶上才传出皇上的有些哑的声音:“你不是想用舆图吊出背后之人吗?那就按照你想好的去做,朕倒是要看看,是谁有如此大的胆量敢觊觎朕的江山。”

    赵良辰:“是。”

    他缓缓地低下头,目光落在手中那封染满鲜血的书信之上,思考片刻将这封血书以双手恭敬地呈递给皇上。然而,皇上并未伸手接过血书,只是微微眯起双眸,居高临下地凝视着它,脸上流露出一抹让人难以捉摸的神情。

    少顷,皇上才打破沉默,语气平淡却又带着一丝威严地开口问道:“对于你这位二弟,你认为朕应当如何处置呢?”

    赵良辰抬起头来,目光坚定而诚恳地回答道:“皇上,如今正值您广纳贤才、用人之时。既然赵良嗣主动前来投靠,依微臣之见,不妨暂且将其收留任用。

    此人曾在国子监攻读诗书,与众多学子交情匪浅。况且,这些学子们皆与皇上年纪相仿,朝气蓬勃,满怀一腔热血。他们不同于朝堂之中那些久经世故、处事圆滑的老臣,尚保留着几分纯真和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的赤诚之心,怀揣着为国尽忠、为民谋福祉的远大抱负。

    若能通过赵良嗣将这些学子拉拢过来,待到日后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并步入仕途,那么他们便会成为天子门生,皆是皇上您的心腹之人,自然会比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更为忠诚可靠且易于掌控。只不过……”

    说到此处,赵良辰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道:“臣的恩师曾经提及过,赵良嗣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绝非可堪大用之才。故而,即便皇上决定启用他,也万不可对其委以重任,以免养虎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