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翠湖池畔笑语多 春晖解惑王之涣
作者:雾都山人   做则天女皇的男宠最新章节     
    在凤鹤宫的宁静中,新的一天随着晨光的到来而开始。李春晖轻手轻脚地穿行在宫中,准备服侍武则天起床用膳。他的动作细致而周到,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女皇的尊敬与关怀。

    武则天在李春晖的服侍下优雅地起床,必要的洗漱后,两人一同步入了宫中的翠湖池。翠湖池是临近凤鹤宫的一处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仿照江南水乡而建,环境优美,是一个沐浴春光的好地方,花园里的花儿在朝阳的照耀下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芳香。武则天与李春晖在花园中缓缓行走,享受着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春晖,有你在身边,朕感到非常安心。”武则天轻声说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李春晖的信任与依赖。

    李春晖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的安康是春晖最大的心愿。”

    就在这时,高公公匆匆而来,通报兵部代理尚书吉顼求见。吉顼进入花园,向武则天禀报了武懿宗、狄仁杰大军的动态:“启禀陛下,武懿宗、狄仁杰的大军准备回拔,请您指示。”

    武则天沉吟片刻,下达了命令:“命令他们二人所率各部分两次回拔,武懿宗的十万人即日先行,狄仁杰所部断后,十日后回拔,以防突厥反复。”

    吉顼领命而去,临行前还与李春晖交换了一个眼神,李春晖尊称他为“老师”,显示了对他学识与经验的尊重。吉顼微微颔首,便匆匆离开,继续执行武则天的命令。

    武则天看着吉顼离去的背影,又转头对李春晖说:“春晖,朕看起来老吗?”李春晖机智地回答:“陛下,您的容颜如同这春光中的花朵,永远盛开,不会凋零。”

    武则天听后,开心地笑了,她的笑容如同少女般明媚,仿佛在李春晖的陪伴下,她又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与快乐。两人继续在花园中漫步,享受着这个美好的早晨,而武则天的心中,对李春晖的宠爱与信任更加深厚了。

    “春晖,昨日你说到十一岁的王之涣,他真有真才实学吗?毕竟年岁太小啊。”武则天问道。

    “回陛下,王之涣是并州晋阳人士,选中他,一是因为他的诗文清新脱俗,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二是因为他家乡官员、乡绅名流共计四十三人举荐。”李春晖解释说。

    “这么多人举荐王之涣,可见王之涣绝非乳臭未干的孩子。”武则天说。

    “陛下说得对,微臣以为,能够被那么多人举荐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李春晖答道。

    “嗯,春晖,那你能咏读王之涣的诗作给朕听听吗?”

    “好的,王之涣祖居之地是并州晋阳,但常年生活在绛州,绛州附近黄河东岸有一座北周时期建造的军事了望楼,后来失去军事价值,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绝佳场所,这座楼被称为鹳雀楼。很多名家在这里留下诗句,比如畅当的《登鹳雀楼》是这样写的: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据说是他十岁所写,平时王之涣喜欢练剑,某日和朋友们舞剑追杀闹着玩,偶然间登上鹳雀楼,发现有不少诗作悬挂于楼内,畅当的诗作也悬挂于楼内。王之涣于是也即兴发挥,他是这样写的: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精练的二十个字勾勒出了落日余晖下山河的壮美与辽阔,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胸怀壮志的情感。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意境、深远的思考和启发性,展现了王之涣宽广的胸怀。诗中巧妙地将哲理与自然景观、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虽不直接阐述道理,却让真理自然显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景很是壮美,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渡黄河时看到的黄河壮美景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句真妙,妙不可言,意境深远,意味深长,但又看起来平平淡淡。“”武则天感叹道。

    李春晖说道:“陛下的诗歌造诣也是非常高深,陛下方才评论之言乃是大家之言。正如陛下所说的那样,这首诗写出了美丽景色,也展示了生活哲理,全篇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四句诗行均呈现出对称之美。其结构紧凑,读来不显堆砌,反而因其高妙的构思而显得格外突出。诗的前两句采用了正名对,即直接的对仗,语言严谨而富有力度,进一步凸显了诗中景象的宏伟;而后两句则采用了流水对,虽然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却流畅自然,不显刻意,显示了诗人在对仗技巧上的高超造诣。整首诗对仗工整而不失流畅,堪称五言绝句中的佼佼者。春晖看了此诗,深感王之涣的才情远在自己之上,春晖遥不可及。”

    “春晖,你分析得很透彻,也很精辟,你人也很谦逊,也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这是你的优点。朕欣赏你。王之涣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也真是奇才,能与之相比的,成年之人都不会有很多。”武则天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成年人恐怕也不及王之涣。所以,微臣选中王之涣,是看在他年少,是可造之人,如果他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老师,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春晖,你考虑得很周到,也很有长远眼光,做得对。易之、昌宗他们都错怪你了。”武则天说。

    “回陛下,易之昌宗他们也是为朝廷社稷在着想,并没有错。”李春晖答道。

    武则天看着李春晖颔首微笑,轻轻地拢紧了李春晖的臂膀,说道:“你肚量还很大,这一点很好,易之、昌宗他们与你相比,真是相形见绌啊。”

    在凤鹤宫的翠湖池畔,一处精致的花亭静静地伫立在水边,周围环绕着各种盛开的花卉,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武则天与李春晖相拥着,缓步来到这处花亭下坐下,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宫女们轻盈地穿梭于亭中,她们的手中端着各式各样的精致点心。有的托盘上摆放着晶莹剔透的水晶饺,透过薄皮可见内里的翠绿蔬菜和虾仁;有的则是金黄酥脆的炸春卷,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还有色彩斑斓的水果拼盘,新鲜的切片水果上点缀着薄荷叶,显得格外诱人。

    武则天轻轻拈起一块点心,品尝了一口,随后轻叹道:“牡丹都凋谢了,幸好别的花适时开放。这翠湖池边的景致依旧美丽。”

    李春晖望着周围的花海,感慨地回应:“是啊,陛下。人才亦如这花一般,花开花谢,再花开花谢,如此循环,正是推动国家发展不息的动力。”

    武则天听后,眼中闪过一抹赞赏:“春晖,你的话总是如此富有哲理。人才的更迭,正如四季的轮回,不断为国家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

    李春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陛下,这花亭下的景致,正如我朝的人才辈出,各展风采,共同装点着大周的繁荣。”

    两人在花亭下,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点心,一边欣赏着四周的美景,谈笑风生。武则天对李春晖的见解和才华愈发赞赏,而李春晖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尽忠、为女皇分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