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萧绰改制
作者:山茶山茶山茶山茶山茶   弘宋,重生赵车神最新章节     
    公元983年二月十五日,太阳璀璨照射大地,临潢府的积雪已经被清扫一空。

    这天,全城中只有年老的、生病的居民还在,其他人都跟着去了城外的望京山,参加耶律隆绪的登基大典。

    近二十万百姓将山体四面围得水泄不通,两万军士在内维持秩序,一众臣子安静的站在两侧,将中间的地毯留给今天的主角。

    时年十一岁的耶律隆绪,穿着赵景送给他的冕服,一步一步踏上高阶。

    随后,三个奇装异服的巫师在他面前起舞、摇铃铛、嘴中学些常人听不懂的话语给耶律隆绪祈福。

    再来,便是作为托孤大臣之一的耶律沙站出来,向在场所有人宣读耶律贤的遗照。

    “大辽乾亨四年,八月,乙末。

    朕, 大辽皇帝耶律贤,少时登基,历经风雨,治国理政,心力交瘁。今龙体日衰,天不假年,命悬一线,知大限将至。临终之际,心系江山社稷,意念万民苍生,特降此诏,以昭后世。

    朕深知国家内外交困,内忧外患,实需英明之主,以安民心,固疆土。朕之长子耶律隆绪天资聪颖,心地纯良,可继大统。特立为皇太子,承继大辽基业,望辅以老成持重之臣,共谋国事。

    朕之丧事,宜从简,勿劳民伤财,以示朕之俭德。

    朕之亲族,宜和睦相处,不得因朕之逝而争权夺利,以乱朝纲。

    朕之百姓,宜各安其业,勿因朕之逝而惊慌失措,朕在天之灵,必佑我朝万世太平。

    朕之遗愿,乃有心改革,力有未逮。望继位者,广纳良言,励精图治,以图国家富强,百姓安乐。当以万史为鉴,兴教育,振工商,强兵卫国,与万国修好,共谋和平。

    朕之遗诏,望诸卿遵行。朕虽逝,然朕之心,永系天下。

    钦此。”

    遗诏内容融合了对国家、民生、宗室大臣等方面的关怀与期望,可以说耶律贤一生所追求的总结。

    念完诏书,耶律隆绪俯拜天地,将带着国运昌隆、蒸蒸日上的美好期望的火把扔进了鼎中,于大火的衬托下接过国玺与天子宝剑。

    最后,在围观群众的无限叫好与顶礼膜拜中,大典正式宣告结束……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新皇帝正式上位,朝堂的格局也开始有所改变。

    首先,耶律隆绪先给自己老爹耶律贤上庙号“景宗”,尊其母萧绰为太后,握摄政大权,追谥前年夭亡的三弟耶律药师奴为郑王。

    其次,在萧绰的协助下升任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耶律敌烈等老臣,各委以要职,将前朝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下放,移到政治边缘。

    最后,向全国各州城发放公文,告知登基;向各部族首领发放诏令,勒令他们前来上京觐见新君,确定尊卑关系。

    新朝来临,按照惯例皇帝也要去农田中开垦一洼田地以求来年丰收。

    萧绰让萧挞凛为宫卫将军,率领五千斡鲁朵军保护耶律贤去田间耕作,她自己留下来主持大事。

    斡鲁朵军是辽朝时期的一种特殊军事组织,它是由辽朝皇帝的宫帐直接统领的私人武装力量。

    斡鲁朵在契丹语中意味着“宫”或“官帐”,因此斡鲁朵军也被称为宫卫军。这支军队的成员主要从各部族及汉人居住的州县中征募而来,包括契丹人、汉人、渤海人等不同民族。

    在耶律贤外出之际,萧绰再次将因耶律贤病逝而暂停的改革一事摆到了台面上。

    辽朝的乱与低迷有多方面造成:中央权力不够;法治、吏治的模糊;民族之间有不成文但却存在的等级差别;地盘大,但田地太少等等问题。

    吏治的好坏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的重要标志。景宗时,高官勋成“纳赂清谒,门若贾区”。

    乾亨元年,萧绰召令各京各级官员应当秉公办事,不得阿谀奉承。诸县的官员如果遇到州官及朝廷使者无理征求,不得屈从,并以此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

    辽朝历来只从贵族特别是契丹贵族中挑选重要官员,叫作“世选制度”。随着辽朝版图的扩大和民族的增多,改变世选制度势在必行。

    对于突然的变动,贵族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故而多数人不同意此事。

    因为此番阻碍,致使萧绰明白了想要改革,必须要先解决掉贵族的做大问题。

    中央权力的分散导致贵族们多有不屑朝廷的举动,这个问题从辽太祖朝就已经有了,比如太祖朝的“诸弟之乱”;太宗末至世宗初的耶律章肃之乱;穆宗与景宗朝的耶律喜隐之乱等。

    为了彻底解决贵族下克上的风气,萧绰在两年间陆续做出改变,不仅没收了他们的兵权与奴隶,还向宋朝学习,将各部的精锐士兵都给收归到中央。

    外强中干逐渐变成了外干中强,贵族们也就失去了对抗中央的资本,不得不老实下来。

    只不过在完成这件事以后,耶律贤就死了,改革一事不得不暂停。

    今日再开,必须要解决的就是民族矛盾、税改以及军改。

    开场她就明确表示要减免赋税,奖励开垦,要把税收减免到比宋朝低,这样既可以提高百姓的积极性,又可以吸引宋朝北方居民进入辽朝生活,增加人口。

    对于这点,满朝官员并无异议,减税从短期看是亏本买卖,但等日后人口充实了,国内每年的税收总量就会变高,那个时候就是纯盈利。

    赋税条例的改制全数通过,萧绰对此甚是满意。

    而后便紧锣密鼓的提及民族矛盾。

    这个问题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了,多数契丹人对于外族人始终抱有一种看不起的内在思想,在他们眼中,如何蹂躏被征服的弱者是他们应有的权利,这一点没有任何错误。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才导致辽廷始终没办法将各部族的力量集结在一起,甚至年年都有部族大小作乱,朝廷镇压,再作乱、再镇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