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扩张
作者:mmeei   我成了汉惠帝?最新章节     
    所谓豪奴欺压百姓,真正来说其实是贾府中的赖大家的一类豪奴,其真实身份反而是贵族对外的代理人,只不过为了便于控制在阶级身份上反而只能是奴隶。和历代皇帝借助宦权制约相权颇有对照之处。

    生产扩张是存在乘数效应的,刘盈每多增加一种产品一项产业,每每提高境内耕地的开发水平,都促使着经济流通等不需要更高科技水平的二级岗位也迅速增长,唐宋之榷茶商人,明之扬州盐商,清之广州十三行,流通领域的大商人发育的甚至比刘盈控制的工业企业更快。当然刘盈作为垄断卖家,兼政权控制者,加金融掌控者,长期以来还是能方便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的。

    刘盈在工业上实行的是名义上不专营实际上专营的制度,其实如榷茶、盐引等专营制度,最后无不造就了贸易流通领域的大贾巨鳄。刘盈反其道而行之,依靠技术垄断直接控制上游出货能力,然而在贸易上则放任自由竞争,确保了汉廷贵族们无力形成行业上的垄断,至于合谋垄断,政治上分离的数个派系想在商业上联合未免可笑,但这制度是非常畸形的。

    刘盈所塑造的社会其实是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社会,然而转型期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而又对立的两重不同力量。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混合,没有走到帝国主义,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是作为前者力量控制者的刘盈其实并没有与垄断资产阶级合谋的意愿,主要是没有必要,刘盈可以说自己在两个世界都走到了绝对的顶端,在封建社会,实权皇帝完全可以说君言即法,只要不做太多倒行逆施的事情,基本上能限制住皇帝权力的只有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刘盈正面未必消灭得了相权,但是和刘彻那样随手砍掉几个彻侯甚至是杀宰相如杀鸡其实也不难。

    在资本主义社会,刘盈实际上完成了经济权力与经济规则制定的合一,通过银行体系和国家财政体系以及工业体系所能调动的财富和物质力量至少是不比所谓公司拥有国家的三星共和国要差的,说是联合果品也不为过,只不过联合果品更多是域外国家经济殖民的抓手,其力量超越了单个民族国家,却又在其主人面前不值一提。

    离终产者只有一步之遥的刘盈反而能违逆资本的唯一目的是增殖其本身这一客观经济规律,短时间内作为资本的主人引导这股不可控的力量,但也只是短时间内,至少刘盈知道的尝试通过官僚系统去接管资本力量的尝试数次都宣告失败,这之中有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有资本主义的实践,指望依靠密室政治的小圈子去维持一个稳定的政权从来都是幻想,能对抗阶级的从来也只能是另一个阶级。

    前工业时代工人工作的甜蜜点其实是日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的,只要忽视工人抚恤的义务,早期的机械劳动中连童工都能使用,自然更不会强调熟练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八小时工作制本来就是在广泛的斗争之中确立的。当然也有有远见的统治者如俾斯麦这样的人才,看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中熟练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并由此培育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最为先进,效率最为优秀的德意志企业。同期的英法一个被自己的帝国特惠制向殖民地的倾销养的堕落,另一个沉迷于高利贷帝国主义无法自拔,而二战前美国的工业制造企业除了福特汽车工厂等少数例外,普遍性的效率是要低于旧大陆的,优势在产量与产能上。

    过长工作时间造成的精神不集中,产品质量低劣等损害比起高剥削率的优势简直不值一提。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一个工人工作时间翻倍并不影响他到手的薪资仍然只能维持他的生活所需,等于甚至低于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支付的成本,此时资本家在增加的劳动时长中可以轻松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刘盈能够违背剩余价值规律的原因是他这个人本来就是逆天的存在,技术垄断条件下,向工人支付超过劳动力价值而低于劳动价值的工资是不会影响企业运行的,因为没有另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主或是劳动力买家能够保证同等水平或更高效的生产。当然这种情况是短暂的,技术扩散不可避免,不同于后世的中国企业从基础工业品和轻工业品代加工起步,逐渐渗透至上游的技术研发和下游的流通与品牌构建等领域。刘盈所面对的未来竞争者将会是目前已经接管了工业品流通的以汉朝贵族为支撑的各级流通商们,他们迟早会通过刘盈所生产的基本工业品外溢和成熟技术工人的转隶等手段获取组织起生产企业的能力。

    同样不能去构建起一个赛博朋克的超企业,否则就会面临双轨制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本就存在于现有企业内部,刘盈的各项产品的对外售价都是远高于会计成本的,生产线上只要出现串谋,很方便的就能将产品偷带出去迅速变现。前苏联最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黑市问题本就发生在刘盈身上。

    但是通过生产和销售分离,刘盈尽可能地降低了这一问题,一级分包商的强大确保了他们不会轻易变节,除非进行大规模串谋,不然为百十件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冒着丧失代理权,被分销体系大量拉黑的风险去做傻事是不可能的。外部控制一般比内部控制更为有效,当然在某些奢侈品领域可能就会发生翻转,如高档丝绸瓷器等领域,刘盈另有别的办法。

    如果公司的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不存在这种竞争关系,再好的制度也会被聪明人捅的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