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皇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开坛祭天宣布由王朝转为皇朝即可。
难的是下一步,一个王朝宣布成为皇朝,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大致跟袁术突然冒出来称帝差不多。
除非大乾有拓苍皇朝那样的实力。
巧了,大乾还真有,而且讲道理,大乾的局面是比拓苍皇朝要好的。
拓苍皇朝发家之际是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部,四周全是王朝,说句四战之地也不为过。
当时拓苍王朝宣布晋升为拓苍皇朝的时候,可谓是引起了腥风血雨。
当时的拓苍皇朝和日薄西山的大衍皇朝血战,最终还是拓苍皇朝赢得了胜利。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衍皇朝就此覆灭,最终什么都没能保存下来。
整个大衍皇室和宗室都被屠戮一空,不过那都是将近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而大乾地处南域第三道分界线以南,最南方还是无尽密雨林这样的天然屏障。
只要留有斥候和烽火台,基本上不用怕有军队绕路从南海岸登陆,天降神兵。
并且大乾的南方也不是什么防备都没有,毕竟要防范有可能的凶兽暴动。
而南都天都城还有李建业和李孟洲两个入道境,秦百炼、禁军统领陈豹和随侍太监魏进忠三个天人合一境。
李承泽和阁老是时常通过信件联系的,秦百炼已经进了密室闭关有一段时间了,正在尝试冲击入道境。
若是他能成功,南方也有三个入道境坐镇,安全的用不着担心的。
严格意义上说,完全统治了南方的大乾,只需要应对来自北方一面的压力。
即便是连云、月丘和拓苍联合起来,能打的地方也就是那么多。
更何况他们互相之间还不信任。
这也是连云和月丘王朝,拓苍皇朝最为担心的。
连云和月丘互相害怕双方突然背刺,
拓苍皇朝害怕被周围王朝十面围城。
唯独大乾可以陈兵北方全力北伐,不用担心后方失火。
当然,这得益于霍光、张居正、王猛和诸葛亮等人的超强内政能力,再加上大乾军队的超强战斗力。
没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大乾不可能在这种绝无仅有的扩张速度下,只有少见地几例叛乱,并且还被迅速镇压了。
即便是这次四路分兵,大乾内部依旧很稳定,况且历时短短一个多月,听雪北六州就已经拿下。
大荒其实基本上没怎么反抗,也就大荒城挣扎了一下。
这两路基本已经平定,剩下的就是与民休息,恢复生产。
西玄和宝珠方面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
顺带一提,元康帝雪凌空一脉已经被押往阳翟的路上,也不能用押字,毕竟他也算是大乾的侯爷了。
李承泽给雪凌空封了个安乐侯,世袭罔替,没有实际封地,只是个虚的爵位。
雪凌空这一脉也没多少人,他的母亲,妹妹,妻子再加上他刚刚出生的儿子。
另外还有几个没嫁出去的公主,不是雪凌空的亲生妹妹,但也是妹妹,以及她们的生母。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修为不高,至于其他宗室,都被肃清了。
皇子倒不是李承泽杀了,原本的听雪帝就没有几个皇子,还纷纷夭折了。
仅剩雪凌空一个独苗,也就是雪凌空还算争气,今年二十五岁的他也是内罡境巅峰了。
李承泽可不管她们恨不恨自己,她们身在阳翟,就在暗探和六扇门眼皮子底下,
要是敢蹦跶,管他安不安乐侯,先解决了再说,他可没有那么心慈手软。
他可不是因为参加过听雪王朝的天下论武大会,才给雪凌空封了个侯爷。
留着雪凌空最多算是把他当个吉祥物,用来稳定听雪北方六州军民的。
在盛乾宫的右殿办公的霍光、张居正、房玄龄、王猛等人最先抵达。
而后是大理寺少卿狄仁杰,钦天监监正诸葛亮这些在宫外的文武。
马钧就没有选择来凑这个热闹了,他就是个纯粹的科研人员。
同样的还有张仲景,浦元和陈旉,他们日常就是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
虽然他们没有参与御前会议,但同样是大乾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
这次就用不着贾诩来说明了,李承泽也不浪费时间,直入正题。
“奉先从入道境突破到返虚境的事情,想必列位已经知道了。”
诸葛亮他们没有回答,只是点点头。
“待到四方战事结束,并且拿下的疆域稳定后,我欲在阳翟开坛祭天,宣布大乾由乾元王朝晋为乾元皇朝。”
大乾只是跟北周一样的通俗叫法,
就像西域大楚皇朝也可以叫做西楚皇朝一样,大乾王朝实际上叫做乾元王朝。
当然,很快就要改成乾元皇朝了。
李承泽紧接着道:“按照对各方战事的预估,再加上休养生息稳定民心,大概有两个日子以供选择。”
“今年的十月一日,或者是明年的一月一日,诸卿觉得哪个日子好些?”
并不需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比如该不该晋升皇朝,会不会太快了。
晋升皇朝是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是早一些和晚一些的事情罢了。
上次即位之后,从英魂塔中得到的天子九鼎·仿、乾坤天子剑和灵龙已经足够好了。
天子九鼎保大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灵龙假以时日,最低也是个合道境。
乾坤天子剑乃是半封印状态都是九转神兵,还会随着李承泽修为的提高而解封。
这次晋升皇朝能得到什么,李承泽不敢想,尤其是他是远远超出晋升皇朝的要求。
现在是四月底,就算是十月一日开坛祭天,也有整整五个月时间准备,从时间上看并不算是很赶。
大荒和听雪已经平定,西玄和宝珠的战报也于日前传到了阳翟,接下来的战事估计最多就是两个月。
李承泽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晋升皇朝的事情,诸葛亮、霍光、张居正等人都曾经听说过这件事。
因此他们并没有感到惊讶,甚至霍光、诸葛亮等人早有预料。
他们要么轻摇着羽扇,要么捋着胡须思考着哪个时间更合适。
很快,诸葛亮他们便有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