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魏忠贤的陵墓
作者:藏宝猎人   他是奸细最新章节     
    这个差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其亲侄子魏良身上。

    在魏忠贤看来,只有血缘最亲近的人,才有接受这一重任的资格。

    外人皆不可靠。

    据说,墓冢的选择,是魏忠贤亲自敲定的。为此,他走访了不少地方,但都不满意。后来,他来到了一处大山,见那山远远望去形似卧龙,山上林木苍翠,山脚下三水环绕,形似玉带,乃绝佳的风水宝地。

    逐决定在这儿修陵。

    在勘探陵扯时,发现了一个山洞,正好在山的中间位置,就好似人的肚剂眼,真是奇妙。

    魏忠贤当即拍板,就以这个山洞为基础,修建陵墓。

    修建陵墓时,人们都躲在洞中作业,从外边什么也看不到,极大地降低了曝光率。

    虽然从外边看没什么奇特的,但内部建造的十分豪华。山洞经过修整,开掘,可以在未来当墓道用,直达墓室。墓室是陵墓的核心,自然是这个工程中最大的。除此之外,周边还建了许多耳室,用来存放他收集来的珍宝。

    魏公公的想法很简单,无论生前死后,他都要做一个富有的人。

    历史上名人墓不被盗的很少,接受了这一教训,在深山里修建墓穴正是为了躲避盗墓者的套爪。并且还设置了另一道保险,即在墓里修了许多机关,都是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不明原理的人进入,九死一生,异常凶险。

    陵墓修好后,山洞将被封堵,并种上树木。从外观上,看不出一丝陵墓的影子。

    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墓室内的安全,能有效地阻止盗墓贼的疯狂行为,从而能保障魏公公不受任何干扰,长眠地下。

    当然,做这一切,需要征召大量的优秀工匠。

    这就有一个问题摆在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那就是保密工作如何做。

    理论上,修建这样一个大型陵墓,要在山体中进行,要挖空山洞。

    虽然借助山洞,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力,但是那洞内的机关,以及墓室,却需要很大的空间,这些工程的工作量仍然很大。

    那时没有机械设备,一切工序全靠人力。不大的工程,就要不少人工。而整个陵墓从始至终,需要做的工序太多了,每一项都有很多工匠参与其中。

    那么多的工匠,魏良是如何做到保密的?

    大明朝可是一个情报系统发展最好的朝代,仅出名的特务机构,就有东厂,西厂,六扇门,以及老牌的情报机构锦衣卫。

    这些机构里汇集了各方面的人才,他们神通广大,无孔不入。大明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各地暴乱颇发,政权最终被推翻,但并不影响其对情报系统的投入和热情。

    这些情报系统真的是大而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超级大动作,怎么都选择集体失明了呢?

    这就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魏公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这件事在未发酵之前,都给平息了。

    魏忠贤从一个人见人厌的街头小混混,成为了不可一世的九干岁,绝非偶然。除了善于拍马逄迎之外,一定还有许多别人无法超越的长处,所以才能在与自己的政敌斗争中长胜不败。

    可以说,他的成功,就是踩着政敌们的血迹,一步步爬上去的。

    是劳心与劳力的结合,敢想敢干的结果。

    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被政敌拿下,而万劫不复。

    说魏公公每天都是踩在刀尖上过日子的人,一点也不夸张。

    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把所有的情报系统,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其负责人全部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使这些名义上是朝廷除奸的情报机关,都变成了魏忠贤打击政敌,为自己服务的工具。

    一旦搜集到对政敌不利的信息,便大作文章,对其无情地打压。

    对于不利于自己的消息,早发现,早处理,绝不让他流入社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

    他修造陵墓那么大的事,而且建造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报部门不可能不知道。

    只有一个解释能说明造成这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魏忠贤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抹消了这事的影响。

    这种解解是很叫人信服的。

    因为从魏良三次转移家产的时间看,那段时间应该正是陵墓修建的最紧张时间,也是魏公公权力巅峰期。

    公公想做什么,几乎没有人可以阻拦的,想向世上隐瞒这件事,就是小菜一碟,太容易不过了。

    如果以权力论来评价魏公公的墓没被世人发现,也说的过去。但时过境迁,不久公公垮台,失去了对权力的控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对象,这时候其私修陵墓,为啥还未曝光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并不复杂。

    原先知道这一秘密的,都是心腹。即使魏公公倒了台,也保持着对魏公公的一片赤诚。更担心说出这段事来,会给自己引来其他方面的麻烦,因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们态度,把此事悄悄咽在自己肚里。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可能,即这陵墓的建造己近尾声。魏忠贤倒台的消息传到魏良耳里,他知道失去保护的严重性,于是及时止损,处置了工匠。而主要工程己到了收尾阶段,仅剩一些辅助工程,可有可无。

    这些后期事项,修,对工程是锦上添花。不修,也无碍大局。于是魏良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建造,关闭了地宫入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曝光的机率。

    现在的问题是,魏公公花费了那么大的人力财力,装了那么多财宝的陵墓,他到底有没有入住啊?

    毫无疑问,魏忠贤给自己修建的这个陵,是超规格么,是违反礼制的,是享受了他不该享受的东西。按礼法,视同造反,罪当斩首。

    其实魏公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才偷偷把营造。

    他曾有个计划,在年老之时,便告老还乡。百年之后,先在故乡修造一个坟墓,其实只是一个假墓,是一个衣冠冢,真实的尸骨,由侄儿,葬入修建的陵墓。

    这样,他的人生才算彻底终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然,死后的这一切,他看不到了。后人会不会按他说的去做,也是个问题。

    不过他对此并不担心。

    他把一切都寄托在侄子身上。

    通过多年考察,他对侄子充满了信任。

    除了自己是他的叔叔,是血缘上无可替代的亲人之外,这孩子的忠诚,实在,简直在这个世界上挑不出第二个。

    精通识人术的魏忠贤,对侄子的性格习性研究的异常通透,他相信侄子会办好他所有的身后事的。

    生前享受人间荣华富贵,死后有这么多金银财宝陪着,这一生也值了。

    假自杀之后,魏忠贤肯定是投西北去了。

    根据当事人的描述,他当时状态并不是太好,又是一个人去,平时叫人侍候惯了,现在一个人长途跋涉,他体力上是否能坚持?

    如果他在中途染上了病,又得不到救治,是不是就病倒在路上,那个陵墓也就永远等不到它的主人了。

    既然没人入葬,又收集了那许多宝藏,这洞是不是就由一个令人害怕的陵墓,而变成了一个叫人垂涎欲滴的藏宝洞?

    这事想想都叫人高兴,尤其对于长期财政困难的崇祯来说,更是一大福音。

    据说魏忠贤当权几十年,从民间搜刮的财富,占了国家财政的很大部分,那可都是老朱家的钱啊。要是能找回来,对于他祟祯稳定破碎的河山,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到这,崇祯开心地笑了,仿佛看到了他复兴大明的中兴梦,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