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子西巡驾鹤游
作者:夜读闻秋声   从谨小慎微,苟到终结乱世最新章节     
    战乱和瘟疫同样造成了官员大量流失,因此今年的新科进士,大多都被外放到幽州、冀州、豫州、雍州这四州做官。

    幸运的是,方生并未在其中,他被留在金陵担任庶吉士,负责给皇帝讲经、起草诏书等。

    今时不同往日,陈宅既有客房,又有竹楼,就是再住上四五人也绰绰有余,方生在金陵孤身一人,无依无靠,陈明夫妇怎么都得让其留下来。

    他的父母、家人都已死光,如今留在陈宅,老师和师母都没有拿他当外人,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最重要的是,陈明谙于世事,既懂得为官之道,又晓得万事万物的处理方法,他自然要留下多多请教,以提升自己的才干。

    多了位新的成员,家中又热闹了几分,方生对于教导孩子又有一定的经验,使得这个家更加和谐、融洽。

    明德二十二年夏,虞帝命太子姚温巡抚陕西,考察诸多事宜。

    雍州百废待兴,虽是汉人故土,却因蒙古殖民留下诸多隐患,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时雍州知州多过失,被召回京师,也要他趁机调查一下此人的言行。

    姚温六月十一日从金陵出发,这次他倒未让王进与陈明二人跟随,而是将二者留在京城,代为处理诸多事务。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姚温返回金陵,一路舟车劳顿,回京献上陕西地图后就病倒了。

    太医诊治说是风寒之症,再加上舟车劳顿所致,开下药方,调理调理即可。

    初时,众人都不以为意,人生在世,谁能无病无灾?

    在其生病期间,姚温仍上书建言诸事,不辞辛劳。

    然风寒小病,却久不能愈,不知究竟是何所致,且病情日渐加重。

    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太医,方子调整了一遍又一遍,可都无济于事,气得虞帝下令将他们统统斩首。

    史书记载:“明德二十三年冬,太子病入膏肓,药石难医。”。

    临终之际,家中亲人齐聚一堂,姚温半卧在床,强振精神,与他们一一交代后事。

    他先嘱咐妻女,让王氏在其死后,代其照顾老父,全其孝道。

    随后,面对爱女,他咧嘴露出一抹微笑,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脸,希望飞镜能永远记住父亲慈爱的模样。

    王氏哭泣着带女儿离开之后,姚温愿小妹觅得良配,夫妻恩爱。

    而后,他握着父亲的手,道:“爹,孩儿不孝,要先走一步了,希望父亲多多保重,莫要为我伤心,以免损伤身体。”

    最终,他凝聚起涣散的目光,缓缓望向门外,口中哀叹:“上苍薄待,天不假年!”。

    明德二十三年十一月,太子姚温薨逝,享年三十二岁。

    他死后,虞帝痛苦不已,十二月,姚温葬于东郊皇陵,谥号“懿文太子”。

    当代大儒作诗悼念:“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大虞太子姚温出生于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彼时的姚重华正在攻城掠地,嫡长子的降生,他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兴奋,路过一山,留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石刻。

    为了让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姚温六岁时,姚重华就让大儒教他学习经义。后来,姚重华自立为吴王时,立其为王世子。

    明德元年,姚重华登基为帝,册封其为皇太子。

    之后,为了让姚温熟知民间疾苦,姚重华命十三岁的姚温回临濠(今安徽凤阳)老家祭拜祖墓。

    临行前,姚重华告诉姚温,一路上要多关注民生,了解百姓的喜好,同时希望他能通过此次长途奔波明白自己打江山的艰辛。

    姚重华对姚温极其重视和爱护,任命了一大批功勋卓着、品行高尚的重臣兼任他的东宫佐官,并不再另设东宫府僚,当姚重华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时,各位重臣可以直接和太子沟通,以免产生嫌隙。

    同年,挑选了一批品性优秀的青年才俊陪姚温读书学习,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征召各方名儒轮流为太子和诸王讲课。

    姚重华还经常给姚温讲述为君之道,同时告诫他要知道自己身为太子要肩负的责任。

    姚温为人宽厚仁和,勤勉好学,颇受朝野好评。

    明德九年,姚温已十九岁,年岁已长,虞帝作出了让其参与处理政事的决定,史书记载:“命诸司今后常事启皇太子 ,重要乃许奏闻。”。

    虽然只是处理“常事”,但已能体现姚重华对他的器重。

    四年后,明德十三年,虞帝“命君臣自今大小政事 , 皆先启皇太子处分 ,然后奏闻。”,将大小政事都交给姚温来处理。

    在姚温监国辅政期间,与姚重华“重典驭下”“以猛治国”不同,他更倾向于行“宽通平易之政”,因此与父亲颇多分歧。

    特别是在姚重华在某些事件的处理上过于严厉的时候,姚温常予以劝谏,“杀人过滥,恐伤天和”,虽然因为与虞帝意见相左而难以实行,但这并未影响虞帝对姚温的喜爱。

    姚温性格仁厚对待其兄妹也特别友爱,陈王姚琛曾多次触怒姚重华,都是姚温从中多方调节。

    在弟弟妹妹的眼中,姚温是一位受人尊敬、可以和睦家族的兄长。

    对于姚父来说,姚温不单单是儿子那么简单,他是自己和刘氏爱的结晶,也是他后继有人的奋斗动力,更是他不幸人生中最耀眼的光!

    如果说二子牺牲,他尚能勉强接受,长子的离世,老皇帝就不能理解了。

    恍惚之间,他忆起旧事,有一天晚上,姚重华携姚温、姚琛一起赏月,想测试下两个儿子的学问如何,便让他们以月亮为题,各自赋诗一首。

    姚温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峰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姚琛此时尚年幼,也吟诗一首曰:“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此时会想起来觉得大为不妥,姚温诗中“未得团圆相”和姚琛诗中“影落江湖里”分明都是不祥之兆,结果现在姚温英年早逝,果真应验了其诗中“未得团圆相”之语,姚琛也因抵抗元军牺牲,真得个“影落江湖里”。

    “莫非真的是一切早有预兆,老天爷啊,你给了我无上权柄,又为何绝我子嗣,不让后人继承这大好江山。”。

    此时,他真觉得自己已是孤家寡人,人人羡慕他从一介草根登上这龙庭之位,却不知他的一生极尽悲苦。

    幼年丧父母,饥寒交迫,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三大悲事都被他经历完了。

    与她同样悲伤的还有她的女儿姚静姝,她打小锦衣玉食,受尽父兄宠爱,可两个哥哥的相继离世也让其悲伤到无以复加,就这她还要强装镇定,安慰老父,只敢在暗地里偷偷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