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当牛做马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最新章节     
    这么多年来,朱由检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于父亲的温暖。

    回到慈喜宫后,就埋头奋笔疾书,一时间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治民十策》。

    熄灯前仔细看了一遍,甚是满意,睡到半夜突发现好几个地方写得含糊颠倒了,大加修改后更加满意了。

    过了两天,常洛又传召他到西暖阁去。朱由检将那篇策论揣在怀里,准备趁他爹高兴的时候呈上去。

    这一次到了西暖阁,身子不像从前那样僵硬了,脸上也带着难得的笑意。

    常洛指了指脚边的小杌子,说道:\&哥儿,坐吧。\&

    朱由检听话地坐下了,问道:\&父皇召儿臣是有什么吩咐吗?\&

    常洛笑道:\&你这么大了,虽然读过不少书,却没个章法,因此,我准备给你找两位师傅。\&

    朱由检忙站起来回道:\&多谢父皇关怀,请问这两位师傅是谁?\&

    常洛道:\&一位是现任京营提督,孙传庭,他是山西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一位是现任济南知府,卢象昇,他是南直人,泰昌二年进士。

    这两位师傅,都是忠贞无二的文武全才。良师难得,你千万不可辜负了。\&

    朱由检一听孙传庭的名字,顿时心里暖暖的,这一位可是父皇最倚重的大臣,可见父皇对自己期望之深。

    他连忙答道:\&儿臣一定认认真真跟着师傅学,不使父皇失望。\&

    常洛感觉很疲倦了,挥挥手道:\&去吧。\&

    朱由检犹豫了一下,从怀中掏出那份策论,恭恭敬敬双手呈了上去,说道:\&这是儿臣昨晚写的,请父皇过目。\&

    常洛接了过来,说道:\&好!等我得闲了仔细看看。\&

    朱由检脚步如风退了出去。

    常洛歪在榻上小睡了一炷香的功夫,又要开始看奏折了,才几天没批奏折,又堆得像小山一样。

    他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唤了一声:\&曹伴伴!\&

    曹化淳进来后,施了一个礼,问道:\&陛下今天先看谁的奏折?\&

    王安以年老请辞,曹化淳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常洛不愿意大权旁落,悄无声息地夺了司礼监的批红权,凡内阁呈上来的票拟皆御览御批。如此一来每天的工作量大得惊人,腰都坐断了,屁股也坐起茧来了,却根本批不完。

    \&先看辽东的奏折。\&

    曹化淳熟稔地从奏折堆中抽出几封,双手呈了上去。

    辽东经略熊廷弼在奏折中说:\&建奴己平,辽东大战已基本终结,全赖陛下英明神武,三军将士争相效命。\&

    讲了几句例行公事的客套话之后,便笔锋一转,为辽东将领请功,要抚赏银,要草料银,要安置银。

    常洛皮都是麻的,难怪朱翊钧一听见熊廷弼三个字,就会大叫:\&我没钱!\&

    再看看孙承宗票拟的旨意:转户部、工部,着该部堂官筹措。

    这个老孙,越来越滑头了,拟这种不疼不痒的旨意,跟没拟又有什么两样?

    平定建奴这样的不世之功,到底该怎么奖赏啊?

    熊廷弼已经位极人臣了,还能怎么赏?难道要封个公?袁崇焕封个侯?刘铤、杜松封个伯?其余百余号将领,该怎么赏?怎么平衡?

    孙承宗是一点意见也不给。

    自从朱翊钧清算了张居正,历任首辅再也不敢任事了,凡是能往上推的一律往上推,凡是不能往下推的尽量往下推,总之一句话,千大万大保全老命最大。

    辽东总督袁崇焕的奏折也是一堆麻烦事。

    从朝鲜割占的鸭绿江~图们江以南的大片土地,需派兵驻守,该调何兵,该委何将?济州岛也要派水师去驻守,从何处调船,粮草如何转运?

    辽东巡抚毕自肃提到的事更多。原来明朝管辖的区域仅限于辽东边墙之内,现在建州女真被消灭,管辖的区域一下子扩大了好多倍,需要派遣大批官吏。

    这还只是辽东一地,还有陕西抗旱、山西蒙古鞑子寇边、河南清丈田亩。、山东疏浚运河、浙江倭寇劫掠、福建红毛夷占据澎湖、广东澳门葡萄牙人枪击越境明朝商民,云贵土司械斗……

    一个人只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一双手,却要处理如此之多的军国大事,即使累出翔也应付不过来。

    常洛从前总是咒骂朱翊钧是条懒龙,装死摆烂,占着茅坑不拉屎。

    可是当他在这个位子上坐了三四年之后,突然理解那个老逼登了。

    因为这个活儿真的很反人性,只有不知疲倦的牛马才干不了,正常人根本干不了,更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所以有始无终中途撂挑子,虽然可恶却也全在情理之中。

    想要让人办差,就得分权,权一旦分出去就难以收回来。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必然实行中央集权。

    秦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朝,经历了一次大改造,由原来的【皇帝——丞相】二元制,一变成了【皇帝】一元制。这是朱元璋作出的抉择,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明朝的命运运。

    这个制度有一个致命缺陷——皇帝不能是普通人,他必须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天降猛人,否则根本玩不转。

    在【皇帝——丞相】二元制下,丞相类似于一个平衡器。

    一方面,丞相过滤掉了大部分琐碎的事情,只把最重要的情报和最难的决策上交皇帝,虽然分了皇帝的权,却提高了行政效率。

    另一方面,丞相充当了皇帝和官僚集团之间的隔离带,使得皇帝和官僚集团之间不至于针尖对麦芒,从而避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陷入内耗。

    比如大礼仪之争、国本之争,皇帝赤膊上阵和大臣干仗,场面惨烈又搞笑。

    丞相制下,当斗争白热化阶段,皇帝还可以通过罢免丞相来降低斗争烈度,当施政出现重大失误时,还可以推出丞相顶锅。

    朱元璋废除丞相,相当于亲手剪断了皇帝和官僚集团之间的保险丝。

    从此以后,皇帝不但要面对来自官僚集团的进攻,而且还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未经过滤的,庞杂纷乱的各种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坐在皇位上的是一个超人,否则根本无法胜任。

    权责总是对等的,揽多大的权就该承担多大的责任。皇帝大权独揽,却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

    重压之下,万历的做法是殆政,天启的做法是推出魏忠贤,崇祯的做法是甩锅。

    过度的君主专制集权使得大明王朝成了朱家私产,统治基础异常薄弱,谁愿意为之卖命?基层社会原子化,在面对强敌入侵时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天下倾覆,崇祯仍然把维护皇权放在第一位,朱聿键自掏腰包平贼,被崇祯关进凤阳高墙。江北尽失,南明还在为哪个朱家人坐龙椅而内讧。

    明朝亡于异族,不是汉人战斗力菜鸡,而是君主专制箝制了王朝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