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通家之谊
作者:女儿养了一只猫   穿越1951最新章节     
    时间进入六三年了,北风夹杂着鹅毛般的大雪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冬储的白菜和萝卜李旭东真的是吃腻了,要是没有养殖农庄的蔬菜大棚基地,李旭东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安然无恙的把这个冬天过完。

    安娜回过一次老家,给李旭东带来了一卡车的物资。里面又不少老大哥产的皮衣和巧克力、奶粉之类的高营养品,还有各种生活用品,上次陈雪茹和娄晓娥来过之后又怀孕了,现在肚子也显了怀,安娜只有一个孩子,她也想再生一个。

    住在南锣巷肯定不合适,崇文门单门独院的就很好,国内虽然和老大哥交恶,但也还没到喊打喊杀的地步,双方还是互有来往的。

    白雪皑皑的冬天,本应是冬眠的日子,安娜却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不停地从李旭东身上索取,她不仅要采蜜,还要汲取李旭东的智慧。

    李旭东闲来无事的时候写的一些小说和歌曲都被安娜给霸占了。宠妻李旭东是认真的,他写的小说和歌曲署名权全都交给了安娜,怎么和英格兰的媒体公司分配那是安娜的事。

    王老哥来做客的时候是安娜帮忙招待的,红酒牛排和鱼子酱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食材,为了做好西餐,安娜还特意跑去西餐厅学习了一个月,就是想得到李旭东的夸赞。

    李旭东最近在委托商店收集了不少好东西,最贵的是宋代汝窑的一件三足笔洗,委托商店要价四千元,李旭东没还价就拿了下来,他现在收集了不少的五大名窑的瓷器,但是对于真假,还不能像专家一样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那件三秋碗的消息终究还是流传了出去,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但都被李旭东推托了,他说:“那些瓷器现在都存放在香江了,不在四九城,家里没什么值钱的古董,若是各位有兴趣出手一些老物件,我倒是可以出钱收购,将来这些东西都会在香江进行展出,不会出国门的。”

    现在来看物件的人少了,卖物件的倒是多了起来,几个博物馆的老家伙时常跑到家里,恨不得定居在此,只要看见李旭东,总是哀求着他捐献这些老祖宗的古董,李旭东反正是不为所动,瓷器、玉器、青铜器和字画全部都收,就连一些明清家具,只要看上了,李旭东也不放过。

    为了收藏这个事儿,老领导还把李旭东叫到办公室狠批了一顿,他也不想想今后这些四舅会是什么个凄惨模样。

    挨了批的李旭东现在不收老物件了,总被领导惦记也不是个事啊,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较好。

    安娜走的时候把李旭东收集的老物件都带走了,李旭东也住回了南锣巷里,世界仿佛一下子清净了不少。

    大院里面,二大爷刘海中和许大茂经常邀请李旭东吃饭,吃饭不是目的,他们想通过巴结李旭东来获得好感,让李旭东帮忙和轧钢厂的领导美言几句,让他们能够转化成干部身份。

    酒桌上,气氛热烈而融洽。李旭东举起酒杯,微笑着对刘海中说:“刘师傅啊,咱们都是实在人,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你想转干,这是好事,但你得知道,干部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刘海中连连点头,表示明白。李旭东接着说:“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历不够。虽然你有技术,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文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议你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红色宝典通读三遍。特别是红色宝典,这可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定要能够背下来。遇到不会的字,你可以问你儿子。等你完成了这些,我们再来谈转干的事情。”

    刘海中一张胖脸涨得通红,下决心表态度,许诺今年之内一定好好学习这三本书,争取把它们都背下来。李旭东不置可否,以刘海中的能力,能不能看完一遍还是个问题。

    许大茂这人虽然比较花心,但还是有一些小聪明的。李旭东对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年内,在下乡放电影时不得与任何女性发生关系,必须严格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同时,在这一年内,不允许带回任何来自乡下的土特产。只要他能够遵守这些规定,李旭东将帮助他获得提干的机会。

    “旭东哥,您就看我的表现吧!”

    许大茂比何雨柱还小两岁,初中毕业之后和他父亲学了三个月的放电影,然后开始独立操作,每年下乡下放电影的天数比在城里的时间还长。

    现在没什么太多的电影,几个大型电影厂每年能拍一部电影就很不错了。从国外引进的片子也少得可怜,歌曲也不多,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些,国外的靡靡之音是传不到大陆来的。

    李旭东写过一些适合在内地传唱的歌曲和小说,基本上都是歌颂劳动人民和壮丽河山的,其中也不乏歌颂军队的歌曲,最有名的一首歌李旭东觉得还是《中国空军之歌》了,他自己就有无人机集群,还曾经是空军部队的一员,部队里的歌曲李旭东都会唱,现在抄一遍更是不在话下了。

    他写的《小兵张嘎》现在还在拍摄,北影厂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到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权。

    最近周震南也比较着急,他手里的混成旅合编了,但是通信跟不上,雷达也不行,完全达不到如臂指使的要求,单对单的话还是很厉害,合在一起就拉胯,为此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

    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麻烦事就得找到能解决麻烦的人,李旭东被军区司令捉来帮忙了。

    李旭东的身份不是问题,报告打上去,李旭东有了份军职,混成旅的副参谋长,挂上校军衔。视察部队的时候李旭东把发现的问题一一标注了下来,首先要改革的就是通信系统的设备。

    高科技历来都是先军用,淘汰下来的技术和设备再军转民,李旭东做不到授人以渔,只能帮他们把装备弄过来。通信器材、雷达车、舟桥车等各种保障车辆全部到位,坦克和装甲车也需要改装。

    坦克营的指挥车十分显眼的挂着几付天线,这不是黑夜里的白织灯么?当李旭东指出问题的时候,旁边的参谋很有意思的说道:“领导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指挥车需要联通的坦克太多了,不用三根天线,完全联系不了这么多坦克。”

    “你们啊!还是太朴实了,我们这些参谋其实就相当于医生大夫,给自己找不足,让你诊断病情你会,开药方就不行了?你这医生不合格啊!《草庐经略·虚实》: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如破竹压卵。 「虚则实之」表示虚无之处则自然会充实,「实则虚之」表示充满之处则自然会渐虚无。你想想,如果不能减少天线的数量,那你难道不会添加天线的数量吗?”

    坦克在后世就像一具具棺材,轻易的就能被无人机从头顶轰烂、轰废,但在现代还是必不可少的进攻和防御为一体的坚实力量。

    李旭东亲自坐进了驾驶舱内,第一个直观感受就是热,第二就是噪音大得根本听不见其他声音了。

    火控系统还是机械式的,瞄准镜也要更换,说句心里话,这样的坦克,李旭东还真的看不上。

    没过几天时间,香江方面来了七位年轻人,都是李旭东秘密研究所的精英,他们年纪不大,但都算得上是各个领域上的专家。他们是坐火车来的,设备需要坐船来津门港。

    现在的科技达不到李旭东的要求,就连坦克炮的炮管都是进口来的,国内目前还制造不出来。炮管不仅要经得起3000c以上的高温烧蚀和500-700mpa的高压冲击,还要满足战场上连续快速发射的需要,这对炮管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

    现代火炮炮管材料普遍采用特殊的合金钢,以碳镍铬铂系合金钢为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韧性和强度。钢铁材料研究所就是专门研究钢铁的,无数次的实验才试验出成熟的材料配比,高科技不仅耗费钱财,更耗费科研人员的生命。

    随船来的就有几根这样的炮管,一二零口径的,炮弹也需要内地的军工厂制造出来。八级技师的作用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挥作用的,他们不仅用手搓出了国家的潜艇,还会搓出新中国的第一枚蘑菇弹。

    坦克还在改装,八级技师在一旁帮忙,国家的评定标准是技师到八级,八级以上的就是工程师了。雷达采用的是最新的毫米波雷达,坦克车上还安装了自动填装系统,红外瞄准系统,改变了坦克只能停下来开炮的弱点。

    改好的坦克其实就保留了整辆坦克的外壳,就连发动机都进行了更换。经过试车和实验,坦克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夜战更是一个能单挑一群。

    领导们笑得合不拢嘴,纷纷打听着这辆坦克的性能数据,哪个领导不想要一只无敌的坦克部队?他们都想要李旭东帮忙改造,可就是没人询问改造一辆坦克需要花多少钱,李旭东给领导们算了一笔账,得出的天文数字让他们瞠目结舌,愁眉紧锁,“这,这也太贵了吧?哪有这么贵的坦克?”

    办公楼的大会议室内,李旭东站在讲台上,“各位领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能看到这辆坦克卓越的性能,但是大家看不到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研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就这么一个火控雷达,就集合了当前世界最新的高科技,这辆坦克里有两台电脑,它不仅能优先发现目标,还能自动瞄准,先敌人一步进行打击,这本是我家的杀手锏,准备留在今后再出口国外的,不然设计制造了出来,连成本都收不回,下一次的研发经费从何而来?”

    领导们主管的方向各自不同,他们不关心成本问题,只关心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改装这些坦克,而且这些老兵都是桀骜不驯之辈,他们小米加步枪打跑了敌人,自然有一股不服输的气势,纷纷想要拿自己的部队进行一番比试。

    周副司令是希望进行比试的,他把日期定在了半年之后,与之对抗的是两个军四个师,混成旅需要进行战术磨合,不断的进行磨合。

    特战队也被李旭东提上了日程,他们需要胆大心细的进行“斩首行动”,以此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特战在半岛战争中就出现过,李旭东不过是把这种战术发扬光大罢了,实在不值一提。

    为了这支混成旅的战斗力,李旭东已经和周副司令很熟了,两人时常在一起吃饭讨论,讨论国内外的局势,高级干部能接触到的东西很多,对于李旭东的建议,周副司令也专门递交了报告,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怎么能只有一支混成旅呢?山地旅,野战旅、城市攻坚旅、海军陆战旅都被提上了案头。

    国外军备上的竞赛逼得内地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军事改革,枪支也不再是统一的制式武器,而是因地制宜,这些事情就不需要李旭东操心了,他自己也忙不过来,还经常被老领导抓了壮丁,一个礼拜总要去花厅一两趟,赶上领导开会,他就拎着钓竿在北海公园里钓鱼。

    钓鱼用的鱼饵已经让香江的研究所研究出来了,好几种针对家鱼的饵料,基本上还原了李旭东以前的饵料,诱鱼效果甚至比之前的饵料还强一些。

    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徐慧真带着三个孩子来了,老大李星河,老二李银河,老三李哲河。十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很多事了,李旭东带着三个孩子在四九城疯玩,还带着他们跑到昌平去打猎,虽然只打到几只野兔和野鸡,但孩子们还是很开心,他们虽然还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不回来,但他们都从小就被妈妈们灌输,你们的爸爸是个传奇人物,他在做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快快长大,将来就可以和爸爸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李旭东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给家人的关心和爱太少了些。当孩子们询问爸爸在做什么的时候,李旭东带着他们来到了乡下的田间地头,指着这些挥汗如雨的公社社员们说道:“你们还记得我们在阿美莉卡的农场吗?那里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咱们国家还需要劳动人民肩扛手挑的进行劳作,我在做的事情就是改变这个现状。”

    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李旭东很惭愧,这是做父亲的教导缺失啊!为了补上这一课,李旭东决定请假半年,就为了陪伴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长,报告一级一级递交上去,八月的时候,海河洪水泛滥,李氏家族又捐了一笔钱用于救灾,灾情过后,李旭东的报告最终还是批了下来,只是他的身后多了四个尾巴。

    回到香江,李旭东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只有几个好朋友知道李旭东回来了。伦斯特是李旭东打电话通知的,他家的凯瑟琳一直不愿意离开香江,伦斯特公爵一家子接了几次都接不走凯瑟琳,这让伦斯特非常不高兴,李旭东笑着去安慰道:“你急个啥?将来我儿子不是在你家里住就是去阿美莉卡留学,咱们是通家之谊,你的就是我的,有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