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用户42203476   逆天重生:系统修真录最新章节     
    柳大人话语刚落,便吩咐身旁的衙役:“去,取来火把!” 衙役领命,迅速地从一旁搬来一箱火把,点燃后分发给其他衙役,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地窖。昏黄的火光映照在潮湿的墙壁上,那些神秘的符号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柳大人拿过一支火把,仔细地端详着墙壁上的符号,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口中喃喃自语,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他一步步地沿着墙壁移动,火光在他身后留下长长的影子,在地窖阴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诡异。 地窖内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血腥味,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丝腐朽的木头味道。

    柳大人在墙壁上仔细地辨认着那些符号,他发现有些符号的形状与《山海经》中记载的某种远古祭祀仪式的图案极其相似。他猛地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惊诧,胡须微微颤抖。 “林公子,你看这些符号……”他指着墙壁上的一组符号,语气中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这些……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幽冥祭祀’的图案极为相似!” 他说话间,脸上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柳大人深知,《山海经》记载的远古祭祀仪式往往伴随着诡异的事件,这与近期发生的失踪案,以及眼前的袭击事件,似乎都隐隐关联。

    柳大人随即吩咐道:“来人,将这些符号都拓印下来!务必清晰完整!” 几个衙役立刻拿出准备好的拓印工具,小心翼翼地将墙壁上的符号拓印到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上。柳大人亲自在一旁监督,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着一项神圣的仪式。 拓印的工作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终于将所有的符号全部拓印完毕。

    与此同时,林逸则在仔细观察袭击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他仔细地检查了袭击者的衣物,发现衣物上残留着一种特殊的香料味道,这种味道并不刺鼻,却异常的熟悉。林逸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地回忆着这种味道的来源。 他猛然想起,这种味道与他此前在失踪者家中闻到的味道极其相似!林逸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隐约感觉到,这起袭击事件与失踪案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他立刻吩咐暗卫:“暗中调查这种香料的来源,务必查清其制作者!” 暗卫躬身领命,迅速地消失在地窖的阴影之中。 林逸知道,找到这种香料的来源,或许就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暗卫们行动迅速,如同幽灵般消失在夜色中。

    柳大人将拓印好的符号交给府中精通古籍的幕僚——一位戴着眼镜,身材瘦弱的书生——张先生。 张先生仔细地端详着那些符号,他戴着眼镜,眉头紧锁,用食指轻轻摩挲着下巴,神情专注。 整个书房都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张先生在灯光的照耀下,专注的神情让屋子里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

    林逸和柳大人交换了各自的情报,林逸将袭击者衣物上的香料信息告知柳大人,柳大人则将拓印的符号以及自己对《山海经》记载的理解告诉林逸。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和决心。

    “看来,这起案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柳大人轻轻叹了口气,“看来,我们必须联手,才能揭开这起案件背后的真相!” 柳大人将手轻轻地放在桌子上,那上面放着拓印好的符号。

    林逸郑重地点了点头:“柳大人所言极是。 我们必须联手,共同对抗这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林逸站起身,目光坚定。

    林逸的手,轻轻地放在了腰间的佩剑上。

    林逸和柳大人商议完毕,便各自着手进行下一步的调查。林逸先去了趟自己临时设立的案情分析室,那是一间位于城西偏僻小院的屋子,里面摆满了各种卷宗、地图和工具。他将从地窖带回的泥土样本交给一名身着便服,神情严肃的年轻仵作,吩咐道:“仔细化验,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线索,特别是关于袭击者的。” 年轻仵作接过样本,恭谨地应了一声,便开始认真地忙碌起来。屋内只有一盏孤灯,照亮他专注的脸庞,也照亮了案桌上散落的各种器皿和试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气味。

    柳大人则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张先生还在仔细研究那些拓印的符号。他并没有打扰张先生,而是走到书桌前,提笔蘸墨,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整理今日的调查结果和后续计划。 他笔走龙蛇,字迹遒劲有力,纸上勾勒出地窖的布局图,标注着符号的位置和发现的一些细节。书房内书香气息浓郁,窗外夜色深沉,只有书桌上的灯光在静静地燃烧。 过了一会儿,张先生抬起头,轻轻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大人,这些符号……我似乎在另一本古籍中见过类似的图案,”张先生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拿起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指着其中一页,“但这本书记载的,是一种远古的诅咒仪式,据说可以召唤……” 张先生欲言又止,看了一眼柳大人,似乎有些犹豫。 他将书小心地合上,放在书桌上,手微微颤抖。

    柳大人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窗外夜风的低吟。

    “据说,这仪式可以召唤一种……一种强大的邪灵,”张先生压低了声音,眼神中带着一丝恐惧,“一旦召唤成功,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但这仅仅是古籍上的记载,真伪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