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闲聊
作者:还是困啊   谢茯和她的瘸腿夫君最新章节     
    难怪她觉得裴氏一族和他们家不亲近,还以为之前闹过什么事,把他们家给孤立了。

    谢茯倒了一碗汤在碗里泡饭,盐比较贵,各家做饭的时候盐会放得特别少。

    面前的这两菜一汤,吃不出什么咸味。

    “你吃鱼头吗?”看着他问。

    小时候家里吃鱼,鱼肉吃不了两筷子,没什么肉的鱼头和鱼尾,几个姐妹才能分着吃,她还挺喜欢吃鱼头的。

    “我不吃鱼头。”裴青生夹了一大块鱼肉放在她碗里,“你也吃。”

    谢茯笑着夹起鱼头:“你吃,我吃这个。”

    她这个人比较奇怪,吃排骨或者鱼肉,不喜欢吃全肉的,喜欢带着骨头啃。

    比如碗里的这个鱼头,嗦得干干净净,鱼刺放在一边,特别有一种成就感,这算是一种小怪癖吧。

    “等咱们的故事卖了钱,我从镇上买一条鱼回来,我做红烧鱼特别好吃,麻辣的,清蒸的等等,还有烤鱼。”

    不过这里的调味料很贵,有些调味品得去医馆才能买到。

    “慢着点,小心刺。”

    裴青生不喜欢吃鱼头,鱼头没有什么肉,大多都是刺。

    瞧她喜欢吃鱼头,说道:“肉市铺子往里去,有些人家不喜欢吃鱼头,老板把鱼头剁了,没有什么肉,鱼头便宜。”

    镇上有些人家养狗,会买鱼头回去喂狗。

    村子周围有很多河,夏天能抓到不少鱼,乡下人家一般很少去镇上买鱼吃。

    谢茯忽然想起来,问他:“镇上有没有卖辣椒的,我做辣椒鱼头也特别好吃。”

    “辣椒?”裴青生想了一下,“是不是辣子。”

    “对对对。”她连忙点头,“辣子和辣椒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镇上不知有没有。”

    “你多到几家香料铺子瞧瞧,我在外时倒是吃过辣子,每个地域口味不同,有偏轻淡,也有偏重口的。”

    他们这里口味都比较偏清淡,也没见谁家种辣子。

    谢茯想等明年去镇上种子店瞧瞧,有辣椒种子买些回来。

    她爱吃辣,再自己做点辣椒酱炒菜,当小菜都行。

    谢茯用筷子指着鱼眼睛:“小时候家里人说吃了鱼眼睛,眼睛会亮堂,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小时候被忽悠的吃了不少。

    “还有说吃鱼脑聪明的。”

    裴青山笑道:“如果吃鱼脑聪明,那个个抢着吃鱼脑,天底下都是聪明人了。”

    “我也觉得是假的,有些人说话就是忽悠小孩的。”

    今晚这顿饭吃的特别饱,鱼全部吃完了,还剩下一些菜和汤,倒在自家的碗里,明天早上起来热一下,再烙两块饼。

    锅里烧了热水,两个人今晚都要洗个澡,忙活一天出了一身汗。

    拎着桶进屋,帕子搭在把手上:“下床的时候慢点,换下的衣服扔在凳子上,明天中午烧水给你洗头发。”

    说着走到门口关门:“慢点啊,不着急,慢慢来。”

    裴青生一一应着,小心翼翼地挪动身体下床。

    左腿搭在床边,右腿放在地上,拿过把手上的帕子,放在盆里浸湿。

    另一边,谢茯拎着桶去杂物房,洗洗搓搓。

    想着在农忙之前,必须要去镇上一趟,卖了钱,今年过一个好年。

    她不求大富大贵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便好。

    洗完澡,把水倒进院子里,水流顺着坡度流向院墙外的水沟。

    抬头望着天空,月亮出来了,林子里的树叶随风飘落,远远望去,景象萧条。

    这里的冬天特别冷,得从镇上买一个炉子回来。

    将木桶放在水缸旁边,拿起水瓢舀水倒进盆里,手帕丢进去,打上皂角清洗。

    镇上的姑娘们人手一个帕子,各种颜色,图案特别好看。

    乡下人家没见几个用帕子的,流汗用衣袖一擦,被村里婶子们瞧见了,肯定会说家里穷的要死,还学人家镇上姑娘用帕子,得瑟。

    谢茯将帕子拧干水,挂在屋内架子的把手上。

    来到隔壁敲了敲门,问:“能进去吗?”

    “进来吧。”

    裴青生已经穿好了衣裳,坐在床边。

    见她进来说道:“后天去镇上,若是找不到铺子怎么走,向路人打听打听,别误了回来的驴车。”

    “放心吧。”端起木盆往外走,“到了镇上,我直奔书铺,卖了钱我买个炉子回来,再过段时间去镇上买,价钱会高。”

    裴青生想起自家是有一个炉子的,看来拿走的人没有送过来。

    “镇上卖炉子的有三家,你都去瞧瞧。”

    “好,你快休息吧,我关门了。”拿上他换下的衣服,“早点睡,晚安。”

    两人四目相对,由于天色暗了下来,屋里黑咚咚的,瞧不清对方眼里的情绪。

    裴青生应道:“你也早些休息,晚安。”

    她扬唇笑了笑,将门关好。

    天空一点一点闪着星光,明天是个好天气。

    ***

    早上吃过饭,到地里除草,忙活到中午回家。

    喝了口水,去灶房烧水,给他洗完头发,又继续到地里除草。

    快要种小麦了,各家在地里转悠。

    刘荷花抱着儿子从东边走过来:“小茯,你一个人忙的也挺快。”

    “不快嫂子,还没出完半亩呢。”

    “慢工出细活,你家地里的草除完,耕地时能省不少事。”

    谢茯站起身捶了捶后腰:“是啊,耕完地用耙子搂搂,土里应该没多少草根留下,二虎哥还没回来。”

    “没呢,估摸着还要两天。”

    她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站在田埂上玩。

    下巴往西边田地抬了抬:“太爷和里正家已经开始种小麦了。”

    谢茯回头看去:“他们家地多,是得早些种。”

    早种早收,西边那一整排基本上都是他们两家的。

    刘荷花羡慕道:“光种地就能卖不少钱,哪像咱们,交了粮食和税,剩下的粮食到镇上也卖不了啥钱,我看明年还要征收粮食。”

    一年两次,每亩地征收一斗,他们这里的土不肥沃,本身产量就少,所以征收的不多。

    “听说别的地方土地肥沃的,要征收两斗或三斗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