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开发浦东2
作者:喜欢楸木的亚当   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最新章节     
    张天浩坐在办公桌前,迅速拨通了通往港岛的电话。

    不久,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浩哥,我是胖子。”

    张天浩直截了当地问:“胖子,你那边的沉船打捞进展如何?”

    朱胖子带着一丝调侃的语气回答:“哥哥哎,你这时才想起我的打捞生意。放心吧,一本万利。那些二手军舰没人敢惹我,生意好得很。”

    张天浩停顿了一下,然后提出了他的要求:“你能帮我组装十艘长二百米的军舰吗?”

    朱胖子疑惑地问:“哥哥,你要那些军舰干什么?现在打捞了不少二战的军舰,修补一下也能用,但结实程度就差些。”

    张天浩解释道:“我不是要当军舰玩。你把军舰上的所有东西都去掉,上面焊接成桥的平面,再装上五十米长、厚五公分的铁板,能不能连接起来达到三千米,让行人在上面行驶?”

    电话那头沉默了,朱胖子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弄得一时语塞。他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似乎可行。

    朱胖子说:“浩哥,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军舰在水里会摇摆不定。”

    张天浩胸有成竹地回答:“白天过人,晚上把三块活动铁板拉起,形成近一百米的距离,足以让船只通过。”

    朱胖子似乎明白了张天浩的意图,这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人行桥。

    朱胖子问:“浩哥,你什么时候需要?不过我没听说国内有三千米宽的大河。”

    张天浩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大陆上哪有三千米宽的河流?他想起了浦东的第一座桥,1975年通车,全长三千多米,主桥最多不到一千五。

    他决定先不管那么多,让胖子开始改造,然后看看专家能否将其改用于浦东,这样就能提前二十年开发,不会将那么好的地方让给港商。

    张天浩说:“胖子,你先改吧,改好了全部运到黄浦江,但别卸掉船上的动力系统,船上的桥体要全部焊接好,做好防锈防腐。”

    朱胖子答应了:“好的,没问题。打捞这些军舰也没费多大力,大概需要半年时间,如果一艘接一艘,半个月就能先送过去一艘。”

    张天浩满意地说:“行,就这样。”

    挂了电话后,张天浩思考着如何用语言说服魔都的高官

    。资金不是问题,可以慢慢支付。

    张天浩打电话通知阎埠贵带人回来,并告诉他找一些懂造桥的专家和魔都的高官一起回来,有事相商。

    阎埠贵接到通知后,立刻去见了高官,高官联系了几名大学的教授,一起坐火车前往四九城。

    路上,不少人询问阎埠贵具体事宜,阎埠贵虽然不知道张天浩的具体计划,但还是把调查报告的内容简单说了一下。

    随行人员听后都感到震惊,在黄浦江上建桥,连接浦东和浦西,这可是个大胆的计划。

    资金至少需要一个亿,但现在大家都在为生计奔波,不是所有人都像轧钢厂那样富有。

    听说四九城的许多人为了一些食物不得不去轧钢厂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些必需品,因为轧钢厂的市场是全国最全的,外国商品也不少。

    以前着名的那栋楼,现在的经理都跑到轧钢厂上班了。

    张天浩的电话录音送到了故宫四合院,大家听了之后都沉默不语,没有发表意见,因为资金不足,底气不足,只能把四九城的建桥专家送到阎埠贵的队伍中。

    张天浩挂了电话后,带着人下楼去见金月,医保科的负责人。

    一进门,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层楼,几十个人忙忙碌碌,没有人闲着,每个人的桌上都堆满了档案袋。

    张天浩自己的楼层看起来空旷,没想到别人的办公区域被档案袋堵得水泄不通。

    张天浩直接出来上了楼,打电话把陈金生叫过来。

    陈金生实际上就坐在第一层的保安室,他已经学会了安排手下干活,自己只需要守着张天浩就行。

    挂了电话,他直接上楼。

    陈金生问:“厂长,有什么事吗?”

    张天浩问:“建筑队那边的活忙不完啊,干到哪了?”

    陈金生给张天浩续上茶,坐下说:“咱们的厂区差不多了,现在正在建设居民小区和大学。

    刘校长的学校已经建设完毕,没有地方再扩了。

    大学那边我前几天去看了,圈的地有几栋打好了地基。”

    张天浩说:“你这样,找个地方,再建一座高楼,九层,每层三千平方,地方要大,要做好防火。把医保科搬过去,我看了一下,人员乌泱泱的,吵得头疼,地下放的全是档案。

    楼房建好后,把厂里的档案室、党办、审计、财务、人事都搬过去,我这楼让他们的领导在这办公,留几个人,其他的去新楼办公。”

    陈金生想着是不是人员多了,张厂长感到不安全,对,应该是这样。

    张天浩要是知道陈金生的想法绝对会哭笑不得。

    他自己只不过想的是现在地皮不值钱,能用大地方何必小家子气。

    现在的统计全部都是纯手工,手写,工作量大,放资料的地方也要大。

    陈金生出去没多少时间就听到下面的人传出来笑声。

    不是没人提,是不敢,张天浩的气场太大。

    这个时代的风气还是比较好的,人虽然穷但是有志气,情愿为了交上国家的粮食,自己饿肚子。

    虽然有些是一厢情愿,但专家的意见还是要听的,这时的专家真的是专家。

    轧钢厂,这个在短短不到三年内名声传遍大陆的企业,大家都知道加入轧钢厂就是代表着吃喝不愁,一家或者一个村子的命运改变,所以有些人就会铤而走险。

    刘海中,高个子,挺着大肚子,坐着凯迪拉克轿车,后面跟着两辆吉普,一辆卡车在大陆各个省穿梭招聘教授。

    虽然现在的政策是城镇人员下乡,帮扶村子发展,但下去的竟是一些有文化没经验的文化人,纸上谈兵。

    万事就怕开头人,刘海中听人说一位曾经留学德国的机械专家在青岛居住,曾在外国工作好些年,因家中老人有病,回来,本地的厂子看不上,一些机密单位进不去,所以在家修身养性。

    刘海中直接带人就去了青岛,见到了那位张廷玉,男,45岁,独子,北方汉子,高个,长得五大三粗,不像一个学者更像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但说话却柔声细语。

    张廷玉在德国的汽车厂上班,老婆李昌钰是在热水器厂上班,因为家中的母亲病重回国,这时才发现家里是因为没有粮食饿的。

    这时大家也许会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不是后世那样海鲜少稀罕,这时的海鲜没人要,你就是顿顿大闸蟹都没问题,就是吃不饱。

    而海鲜因为没有运输工具所以打捞上的海鲜只能自己吃掉,只有很少一部分新鲜的进入内陆,剩下的都是干货,就那也不是一般家庭能够买到的。

    张廷玉夫妇回来发现自己的专业在本地得不到重用,而自己不能在出去,父母已经因为饥饿病倒,二人在家也是急的手忙脚乱。

    都是经历过国难的,感情十分牢固,但是还是有一些小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