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轧钢厂在国内的影响1
作者:喜欢楸木的亚当   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最新章节     
    张家客厅里面,母亲、小娥、六妹、儿子、槐花和小当、棒梗、傻柱媳妇几人在那聊天。

    小孩却被棒梗领着在游乐场玩。

    秦淮茹和余莉却在厨房做午饭。

    张天浩进来坐到餐桌上,直接把文件袋扔到桌子上说了一句:“几个妹妹在美国的照片”

    本来大家都是一家人,看到了也就点头示意一下。

    一听美国照片。

    娄晓娥直接快步的就把档案袋拿过去打开,从里面取出来将近三打照片,将近几百张。

    众人赶紧就围了上去。

    就连秦淮茹和余莉也不做饭了凑了过去。

    张天浩一看,他奶奶的,敲了敲桌子,“做饭啊,饿了”

    二人这才赶紧三下五除二做了几个凉菜打了几个荷包蛋端了过来,放下直接去看照片。

    照片引起了众人的惊呼。

    照片里面的穿着明显就跟自己不是一个时代,其中一张是众人在洛杉矶机场刚下飞机照的合照。

    照片里的服装也是慢慢的在变化,变得靓丽,精神。

    每张照片后面都有时间。

    张天浩吃完饭直接走出了家门。

    他知道今天的四合院绝对会引起一阵风暴。

    坐上车就往轧钢厂行驶。

    张天浩在轧钢厂的办公楼下车,看着厂里的工人忙忙碌碌在搬迁。

    自己去了津门一个月的安排使得四九城的官员感觉到了恐慌。

    明明食品研究所可以在四九城驻扎,可是张天浩偏偏安排在津门。

    没人知道张天浩的安排干什么。

    可是大家却知道一个食品厂和一个研究所的建立确实让津门有了一个庞大的食品基地。

    张天浩来到轧钢厂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四九城,轧钢厂的领导也在全部赶往轧钢厂。

    张天浩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在等一个重大的消息,将会帮助自己释放绝对的能力。

    要不让自己守不住啊。

    自己下一步应该是该给土地动动手术。

    没错,土改都给大家分地了。

    人均二亩三分地的土地分配政策。一家三口也就是七亩地,如今粮食产量很低。

    小麦一亩地收成一般就两百来斤左右,不会超过三百斤。

    民间有句谚语:割麦割麦,不过三百。

    水稻的产量也差不多,不会多到哪里去。

    后世的那位现在应该还在上学,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深究。

    看来自己需要进一步的安排。

    都说玉米的产量高,为什么高呢?

    因为这个年头很多人磨玉米面是连着玉米棒子一起磨碎了吃的。

    后世吃玉米只吃玉米粒,谁吃玉米芯啊。

    所以后世有很多人不懂,为什么玉米算粗粮。

    因为玉米粒磨出来的粉明明是细粮啊。

    那是因为里面没加玉米芯,要是加了玉米芯在试试,那玉米面吃起来还会喇嗓子。

    属于百分百的粗粮。

    所以即便是分了田,农民手里的粮食也就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想要满足其他的需求,那就需要攒很久才行。农村想要吃鸡吃肉会比城市更难,因为64年了,初级农产品带来的利润实在是无法和工业产品相比。

    虽然在张天浩的帮助下度过了灾荒三年,可是土地的产出却没有太大变化。

    百姓还在处于饥饿状态,完全没有达到温饱。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枚155炮弹的价值相当于中国一个农民一年的全部产值。

    农民的辛苦只有做过农民的才知道。

    虽然**在十几岁后就离开韶山冲前往长沙读书,但是他总是忘不了韶山。

    他总是回忆说:韶山里大家都活的很痛苦,快活的没有几个。不日便听见谁家投井了,谁家上吊了……

    而根本原因就是在于韶山冲的农民日子过的过于辛苦。

    即便是过去了几十年,**依旧记得那些闷闷不乐的脸庞。

    那些因为家中粮食不够而面黄肌瘦的姑、姨(农村里的叫法)。

    所以粮食问题一直是他最关心的。

    因为只有农业搞起来,华夏的工业才能后顾无忧。而换一句话说,如果没有工业化支持,农业也搞不起来。

    工农业是需要相辅相成的。

    可是张天浩的空间没有前世的种子,却有大概的研究方向。

    杂交稻还有优化稻。

    目前只是文字。

    杂交稻估计是比较难弄成的,因为杂交稻无法留种。

    而所谓的优化稻是经过优选优育搞出来的种子。

    其产量也是相当的高。

    比如说前世袁神农给的北作1号和浙糯优1号之类的优化种子都放在了湖南和湖北的农校去试种了。

    产量非常喜人,亩产都突破了八百斤。

    但问题也随着出现了,如今华夏的化肥产量不够,这种优化种子极其的消耗地力。

    农校都是选了最好的地种这些优化种,丰收的时候大家很喜悦。

    收割完检查土地后大家就很难受了。

    因为土地肥力流失的很厉害。

    从分类的一级肥田,直接掉到了二级肥田。

    所以光解决良种问题还不行,还要解决化肥问题。

    现在轧钢厂的机修厂已经开始慢慢的向全国铺下去了。

    轧钢厂的轻重三轮车、拖拉机、打井机、开荒机、摩托车每种一百辆分到各省省会。

    张天浩半年前就把土法化肥制作技术也传下去了。

    在化肥工业见到成果前,利用民间智慧总结成的土法制化肥先顶一段时间吧。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苏联的外资投入。

    我们国家的底子太差了,化肥工业近乎于零。

    要是能有一些化肥的话也好啊。

    急不来的。

    养殖场的规模正在扩大。

    相关的有机肥项目也在投入。

    在全国的省会建设了万亩农场已经开始用上有机肥了。

    李抗日是豫省的一个农民,同时也是一名村支书,还是一名退伍的抗日军人。

    十八岁时跟着家人逃荒到了晋西北后参军,跟着八路军打鬼子,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了。

    十八岁的小后生也成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李抗日个头不算高,一米六五的样子。

    但是他的指骨头粗大有力,一看就是个经常干活而且有膀子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