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失败的舆论战
作者:甩哥来了   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天蒙蒙亮时,一具具刺客的尸体,已经被堆叠在一起。

    萧梁亲自安抚了战战兢兢,不明所以的柳树村村民。

    一边则传信林山县,让辛弃疾和余叔元派人处理尸体,仔细调查。

    同时《汉府周报》最新一期,萧梁也准备将自己遇刺之事,和稍后出的调查报告一并刊登。

    抵达龙池县,武松也得到了消息。

    一段时间不见,曾经的头陀已经大变样,面貌雄壮,气质沉稳。

    而身边还跟着一个漂亮姑娘,赫然就是当初吴国十二刺客之中的秦酒。

    自从秦酒隐姓埋名迁入龙池县居住之后,便琢磨着做点什么事。

    于是便在纺织工坊之中研究刺绣,而她的身份,武松是知道的,所以也时不时来照看一二。

    这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对上眼了。

    不过秦酒身份特殊,武松一时半会也没有和萧梁开口,两人还未成婚。

    知道事情缘由的萧梁不由感慨世事无常,没想到在水浒之中成为和尚的武松,居然也有对象了。

    当下他让典韦帮着龙池县防务,然后命人准备了婚宴,直接做主为武松和秦酒证婚。

    受了两人敬酒,也算是成全了一对姻缘。

    而龙池县山头多了许多士卒,顿时让龙鳞关那边安分了许多。

    ......

    林山县这里,辛弃疾索性搞了个骚操作,在萧梁之前的默许下,直接将尸体拖到菜市口。

    然后张贴榜文,说这些都是意图刺杀汉王萧梁的刺客。

    但汉王心怀仁慈,不忍心戕害尸体,因此允许这些人的亲朋好友取回尸体。

    当然,根本没人敢来领什么尸体。

    但这却让萧梁遇刺一事迅速发酵。

    再加上刺客之中,不少都是离人装扮,还有吴国出身的亡命徒。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不少人都各种猜测。

    数日之后,《汉府周报》最新一期头版头条,赫然就是刺杀事件的全面剖析。

    首先是刺杀人数,以及事后对于这些人来往行踪、身份的调查。

    大部分刺客,来自于凌霄城中。

    还有一部分,则是给钱就卖命的吴国亡命徒。

    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之前曾经是大魏军中士卒!!!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往如此大事,根本没有哪个当事人会明目张胆拿出来宣告。

    萧梁却直接详细在报纸上说的清清楚楚。

    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了,这些刺客,恐怕不是什么离人、吴人。

    真正的幕后主使,其实是大魏,还有一直以来和萧梁有仇的凌霄城鹿家!

    一时之间,汉地百姓群情激奋。

    之前魏国小皇帝下旨要汉地纳贡,已经让他们颇为不满。

    只因为萧梁在报纸上说了几句心里话,对方居然痛下杀手,直接派出大量死士刺杀萧梁!!!

    汉地许多人,都是饱受战乱之苦乾地百姓,又或者生活难以为继才迁入的流民。

    他们在汉地之中,刚刚过上短暂的安稳日子!

    如今魏国小皇帝,却如此丧心病狂,一系列的操作,不仅仅是在打压萧梁,更是在要汉地百姓的命!

    新一期的《汉府周报》一出,汉地街头小巷,都能听到咒骂魏国的声音。

    更有昆州、辰州等地的百姓集体写请愿书,请萧梁自立为帝,不再看魏国小皇帝的脸色。

    对于这种激进的行为,萧梁自然不可能立马答应。

    而魏国那边,经历了短暂的沉默之后,也终于做出了回应。

    《大魏周报》横空出世,售价3个铜板。

    只是这报纸的纸张、印刷质量,和《汉府周报》相比,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活字印刷这种技术,并不是看一眼就能立马复制成功。

    不同的材料、油墨加上纸张,印刷的效果也天差地别。

    而且双面印刷,对于纸张和印刷的要求更高。

    经过《汉府周报》新技术的洗礼,《大魏周报》这种有些劣质的报纸,单从感官上已经输了一筹。

    不过毕竟便宜,而且是魏国官方出品,还是会有不少人选择购买。

    第一期上的内容,本质就是在撇清刺杀萧梁事件。

    只可惜撰写文章的,应该是某位才华横溢的儒生。

    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看起来是文采斐然。

    但......很多人看不懂,也听不懂。

    就在萧梁已经返回辰州城,拿到《大魏周报》时,就忍不住笑了。

    所谓东施效颦,不过如此。

    报纸本身的属性,其实就是大众传播。

    之前萧梁为什么刻意使用白话文作为主要形式,为的就是便于传播。

    即便是不识字的文盲,在别人读报纸的时候,也能很容易听明白讲了什么。

    反观《大魏周报》上的文章,那叫一个晦涩难懂。

    也只有读过书的儒生,才能看明白什么意思。

    普通百姓就算听人一字一句读出来,那也是云里雾里的。

    所以,等到六月底舆论发酵的时候,《大魏周报》开办之时预想的效果,几乎为零。

    因为不从传播角度,单单从两篇文章的专业性来看,萧梁在《汉府周报》上的文章也更具有说服力。

    作为刺杀案件的亲身经历者,萧梁将所见所闻,以及之后对于刺客详细报告都一一列举,令人信服。

    而《大魏周报》上试图撇清关系的文章,说来说去还是老生常谈的大道理。

    无非是什么君君臣臣,礼仪规矩,以及毫无说服力的片面断言。

    这种文章出来,反而让人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

    ......

    六月底,又是一期《汉府周报》发行。

    这上面,是萧梁所写的檄文——

    《三问鹿摩柯——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虽然质问的对象是鹿摩柯,但其实是萧梁以此人指代魏国朝廷,魏国小皇帝。

    第一问:当日萧梁生擒鹿摩柯,双方立场不同,鹿摩柯如今和萧梁同为大魏臣子,为何依旧耿耿于怀?

    第二问:凌霄城降伏后,萧梁对鹿家并无任何过激行为,为何鹿摩柯却纠集死士行不轨之事,意欲何为?

    第三问:鹿摩柯如此行径,有违大魏律法,该当何罪?

    这文章仿佛一片檄文,传遍列国。

    魏国朝堂之上,更是一片惊怒交加。

    而此时,渝国老皇帝郗虎突然发声:

    “若魏国对萧梁无容人之量,大渝愿意封萧梁为大渝汉王,永镇乾地、世袭罔替!”

    老丈人这一记意外的助攻,顿时让魏国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