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的士族世家,并非不想和萧梁这个皇帝暗中争锋。
毕竟萧梁的国策,无论是禁止私田买卖,还是官绅一体纳粮,甚至于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再加上活字印刷导致书籍价格越发便宜,都是不断的在削弱世家的优势。
只不过萧梁的汉府学院,以及各州府陆续兴建的蒙学、新式学院、师范学院等等,已经逐渐展露出威力。
这一两年出来的人才,的确比传统文人,更专精相应领域的事务。
他们大多也是萧梁政策的天然拥护者。
而且萧梁还掌握了以往皇帝很难掌握的舆论优势。
《汉府周报》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周一刊,实际上还会频繁出一些特别刊。
上面对于朝廷政令的解读,以及萧梁自身的观点,都明明白白通过报纸迅速传播。
锦衣卫培养出来的说书人,走街串巷的搜集情报同时,也变相的为萧梁制造舆论优势。
所以,萧梁并不畏惧赵显歇斯底里之下对他的指责。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赵显的罪责,萧梁让包拯将每一件案子都公开审理,尽量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在这个时间段里《汉府周报》上,赵显污蔑萧梁为昏君的论调,也是一字不差的登在了报纸上。
配合着报纸上列举出来赵显的罪状,加上萧梁亲笔所写的驳斥文章,舆论更是一面倒的声讨赵显,支持萧梁这个皇帝。
说实话,换做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当赵显在朝堂上骂昏君的时候,此人估计已经被暴怒的帝王下令杖毙了。
也只有萧梁,满不在乎,随便他如何谩骂,依旧按照律法进行公审、判决、处决。
甚至赵显骂他是昏君,也是一字不差的登在报纸上。
如此直白、反而效果却奇佳。
毕竟老百姓心里那是有一杆秤。
当今世上,你可以骂齐国老皇帝洛辛是个昏君。
你也能骂包庇儿子的吴皇姜斩是个昏君。
甚至也可以骂当年被俘虏的乾国老皇帝荆卫是昏君。
葬送了大离江山的铁呼图也是昏君。
但唯独萧梁,作为大汉臣子,根本没有任何资格骂他是什么昏君。
萧梁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对老百姓说:
“各位乡亲请看,这里有个老登骂我是昏君,你们怎么看?”
结果当然很明显,赵显案子公审到一半,就被群情激奋的汉府学院师生、长安城百姓用各种烂白菜、臭鸡蛋轮番袭击。
萧梁此次公审赵显,赵家暂时还没有被牵连。
不过赵府管家出门买菜采购物资,根本没人愿意和他们做生意。
行人路过赵显府邸门口,都要吐一口唾沫。
这就是萧梁的优势,后世流量时代让他明白,掌握舆论之后,真诚就是必杀技。
不需要搞任何阴谋诡计,直接真诚就完事了。
以萧梁今时今日的文治武功,对于民生的贡献,以及即将一统中土的趋势。
说一声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你个贪赃枉法的赵显骂这种人是昏君,妥妥的自己找骂。
所以眼下,就算是想要以赵显这件事为借口,在舆论上攻击萧梁的人,也完全是无从下手。
以往世家所掌握的舆论渠道,完全敌不过萧梁的手段。
有几个酸腐文人在酒店里吐槽了几句萧梁的国策,想为赵显鸣不平,直接被一旁的掌柜、店小二、酒客揍成了猪头。
如果不是捕快赶到,这几个酸文人恐怕会被直接打死。
赵显一案,在公审之下因为证据确凿,一桩桩案子人证物证齐全,那些求赵显办事的权贵子弟,包括赵怀秋都被抓捕归案。
所有人的罪状,包拯都当众按照律法宣读、判决。
赵显之外,还有刑部参与此事的几位吏员,以及合谋的赵家家仆,都被判处死刑。
当下三口铡刀抬了上来,唰唰唰,人头滚滚,四周围观的官员,看的心里直突突。
不过萧梁也算是对得起赵家人,并没有牵连无辜的家眷。
只是根据其收取的贿赂,抄没财产之后,给与赵家足够基本生活的宅子、钱粮和田产。
赵显家眷虽然心中怨恨,但也自知理亏,萧梁能做到这种程度,他们也是无话可说。
而包拯这个黑炭头,口碑在民间也是两极分化。
有人称赞他铁面无私,不畏强权。
也有人觉得包拯是踩着上司上位,其心可诛。
不过包拯也不在乎什么负面评论,依旧宠辱不惊,以刑部侍郎之职务坐镇刑部,龙虎狗三口铡刀更是名扬天下。
......
就在十二月中旬,赵显一案尘埃落定之时,吴国朝堂,却发生了大地震。
吴皇姜斩受了风寒,由宁杨花、宁月华姐妹服侍病榻。
太子姜昊胆大包天,趁着探望父皇的空暇,竟然于宁杨花在偏殿厮混。
被宁月华发现之后,姜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与宁杨花直接逼迫其就范。
只是没想到宁月华看似文静,性子刚烈,反抗之时惊动了一墙之隔的吴皇姜斩。
姜斩见儿子居然如此胆大包天,连自己的宠妃都敢染指,顿时勃然大怒,拔出一旁侍卫佩刀就要将其斩杀。
姜昊惊惶之下夺刀反击,可怜姜斩堂堂大吴皇帝,被儿子当场刺穿心脏,死于非命。
惊惧之间,姜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胁迫宁氏姐妹与偏殿宫人一起将姜斩抬回寝殿。
随后伪造诏书,假传圣旨,对外宣称姜斩得了急病突然驾崩。
随后姜昊一边披麻戴孝,为姜斩设灵祭奠。
一边却在灵堂之后,与宁家姐妹、亲妹姜婉一起荒淫无度。
而为姜斩收殓尸体的太医暗中发现了端倪,留下遗书一封,交由太医院的徒弟密藏,潜逃出了炎京。
十二月下旬,就在姜昊迫不及待的登基之时,吴国境内,姜昊弑父篡位的消息,已经逐渐传开。
听到消息之后,宫中刚刚改名换姓被册封的宁月华,不堪良心谴责,也不愿意继续与姜昊做下荒唐之事,在宫中悬梁自尽。
要知道炎京之中,锦衣卫也不少,宫中潜伏的暗探,将这一切消息汇总,秘密传递回了长安城。
《汉府周报》震惊部自然不会放过如此骇人听闻的大案,将从吴国逃亡而出的那位太医院弟子所携带的遗书,以及种种细节一一透露。
一时之间,一场包含不伦、弑父篡位、隐秘消息、绝色双胞宠妃、烈女自尽等多种元素的超级八卦便迅速引爆。
《汉府周报》最新一期的销量直接呈几何级上涨,报社加印了数次才勉强满足市场需求。
这就是内外皆为舆论利器的表现,而至今为止,即便有其他国家想要仿照《汉府周报》打造自己的报纸。
但受限于印刷技术,以及缺乏新闻报纸的发展思维,再加上如今天下人口最多的国家就在大汉,受众都不足以支撑报纸的成本,一个两个都半途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