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一项的反馈,超导的希望?(第二更\/三更)
作者:思古岩辰   我的玩家是国家最新章节     
    随着收容异常实体的房间被修建完毕,并且将那剩下来的唯一一只半死不活的蹒跚怪捆绑起来之后,消灭或收容所有蹒跚怪的任务,就得到了完成。

    可以自由地往返倒是其次,这一次的嘉奖重点,另有其物。

    “早知道可以自由往返的人数超过十人之后就会来第一次的科技反馈,我当初就不该点名七个人进来,直接点名八个人。”

    当初,除去陆九渊这个游戏管理员和文明复兴者之外,两波进来的人数刚好是3+7=10。

    刚刚好没有满足条件。

    但凡当时多进来一个人的话,国家甚至能够更早一步拿到回报。

    而不至于在现在,二十人一口气进来之后,需要面临这样一场危险的战斗后才能够满足条件。

    只是,抱怨归抱怨,退休老头脸上的喜色还是藏不住的。

    跟着陆九渊一起进入了管理员办公室后,两人开始查看起收获的奖励。

    那是一篇行文严谨的论文,从原理的论证到最后的实验数据,还有工业化量产的技术要点和难点的解析与点明。

    只是似乎是为了消去额外信息的影响,这篇论文里的任何署名、社会关系、实验室的名称等一切有可能额外被分析出来点什么的东西,都被统统抹去了。

    总而言之,这份论文足够任何一个拥有基础化工水平的势力,开启对具有魔角效应的双层石墨烯的工业化量产。

    但是也就到这里了,如果是想要窥探这神神秘秘的星海边缘系统提供的论文究竟来源何方,它又究竟埋藏着什么心思,都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常规情况下无法送任何信息回去,除了拉人来【玩游戏】都无法使用管理员办公室的电脑,和它所提供的超高校级的黑客技术,但是这份奖励,当然是可以送过去的。”

    “已经发送到您营地里的那台配给电脑里面了,之后如何安全地转交给最大化利用它的人,我想您比我有经验的多。”

    中途陆九渊也尝试了几次想要编辑这篇论文,在末尾加上点东西,但是最终还是发现还是无法借用这个机会传递额外的图文信息过去。

    这狗系统,一点机会都不给他的。

    最终,无可奈何的陆九渊只能敲击了一下键盘的回车键,然后论文就传输完毕。

    “当时你说的奖励就是这个?”退休老头眯着眼睛查看了一会儿之后,还是颇为无辜地揉了揉眼睛。

    这是章将军学识之外的知识。

    甚至在少数人的眼里,石墨烯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种纹理……

    而想要理解这一手段的重要性,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魔角效应,什么又是双层石墨烯。

    甚至,我们要从导体和绝缘体开始讲起。

    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

    而绝缘体就是反过来,指电阻率很大的物质。

    在常温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实际上就在于该物质内部,是否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也就是被称为载流子的存在。

    常规来讲,金属通常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就是因为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

    在外部电压的作用下,这批自由电子就会顺应着移动,带负电的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人为规定的电流的反向——为什么是方向呢,因为当时电学的先驱们没有想到带着电跑的载流子居然是个带负电的存在。

    总而言之,这就是金属导电的原理。

    而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区别,就在于常温的普通条件下,电子是否容易成为自由电子以在外部电压的作用下移动。

    只是,无论常规导体有多么方便搭建成为“高速路”,方便电子在上面跑路。

    这路上还是有着阻拦电子跑路的车流——那就是留下的正离子(原子实)形成的规则点阵。

    这些阻碍电子移动的力量,人们就将其定义为电阻。

    常规情况下,温度越高,单质的原子,或者化合物的分子,它们的活动就会因为内能的增加而加剧。

    就好像“高速路”上的车流更加激烈,让电子这辆快车无法像之前路况良好那样快速移动。

    这就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的原因。

    而了解了导体、绝缘体和电阻的知识之后,人类就开始寻求超导体。

    也就是,电阻尽可能地不存在的导体。

    常规的解决思路也很简单,使用大量的能量,将温度降下来。

    只要温度足够低,假设低到了绝对零度之后,分子和单质原子的运动就会停止,到时候电子上路,就好像在一个大家的车都停在原地的,只属于它的车道上行驶,自然电阻就几乎归零了。

    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就是成本超过了获得。

    输送的这一点电能,还不够降温的,纯纯的亏本生意。

    所以,现在大家常规情况下寻求的超导体,其实是常温超导体,再不济,也得是低温超导体。(这里的低温指的是不太低,可以轻松用液氮或者冷库空调就能获得的常规低温而非极限低温)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魔角效应的双层石墨烯,就被发现了其超导性质。

    石墨,也就是碳,本身确实是一种导体。

    但是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IVA列的它,已经不属于金属的行列。

    摆开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话,就能够轻易发现,位于它下方的硅,是一种知名的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暧昧类别。

    所以从物理条件上来看,碳天生就不是那么适合让电子快速移动的结构。

    因此研究超导的科学家,也就一直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尝试。

    而石墨烯的诞生更是显得奇葩,虽然实验设备和操作人员都显得高大上,但是原理上却很简朴。

    就是两位老米字旗国的科学家,用透明胶带“撕”出来的。

    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

    由于没有了多层石墨的互相干扰,本身就是导体的石墨在进入单层的结构之后,也算获得了极佳的导电性能——但是远远达不到超导。

    因此,学术上对这一材料的判断,更倾向于当成普通导体,光电导体和特种材料来使用。

    一直到了麻省理工的几位科学家,在合适的条件下,将一片石墨烯放在了另一片石墨烯上。

    并且,只要将两层石墨烯偏转一个特定的角度(1.08°),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一加一等于二的故事。

    如果只是常规地将两层石墨烯叠放,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子结构会形成平带。

    传统的物理结构上来看,这种平带如果侥幸能够导电,电子的移动也会非常缓慢。

    在传统的超导理论下,移动如此之慢的电子应该不能导电,也就是说,导电性反而会下降,降低到不如整块石墨,也不如单层石墨烯的级别。

    但是,经过偏转到魔角之后,奇迹就发生了。

    电子几乎被通常的凝聚态物理标准所阻止。尽管如此,却仍然表现出超导性。

    那几年,沸腾的消息不少。

    因为比起其他的元素,或者某些稀有金属和介质成分,属于主要元素碳氮氧之一的碳,就基本上可以算是(相对漫长时间里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材料不缺,实验也能完成,所以这东西也许是人类目前最可能创造出来的超导材料,但是工业化的量产,却迟迟无法满足。

    这一点,从石墨烯都从高新尖材料的名字,变成了一种贴图纹理就能明白一二了。

    事实上,关于单层石墨烯,虽然目前炎夏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相关的专利受理数量大幅领先于其他各国,但却依旧存在低成本量产难、推广成本巨大等问题。

    而单层石墨烯都如此难以将流程和价格打下来,更何况是双层的石墨烯。

    并且还都要恰恰好好旋转成为魔角,而且还要在生产和工作中不会被轻易移动角度和位置,不会被堆叠成更多层的结构而让魔角效应失去?

    难,难到登天了。

    而现在,这种最有希望的新型纳米超导材料,马上就可以被炎夏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