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云蒙山下的老李
作者:江淮布衣   四合院之正阳逐梦最新章节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呈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属镶黄旗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从南向北,西面8条胡同,东边也是8条胡同,呈鱼骨状,俯瞰整个街区犹如蜈蚣,又称蜈蚣街。

    95号大院是一座充满岁月痕迹的四合院。前院东跨院对于李家一家而言,不仅仅是安身立命之所,更是情感与记忆的港湾。

    李明义,前院东跨院的主人。主人公李正阳的父亲。他的故事要从北京市密云县西北部云蒙山下的李家村说起。

    云蒙山,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李明义出生的地方。早年间的李明义怀揣着对广阔世界无尽的向往与憧憬,告别了家里的父母兄弟,孤身一人独自踏上了前往北平求学的道路。

    李明义在北平邂逅了一群思想前卫,锐意进取的师长与同学,接触到了红色的思想。

    受进步思想熏陶的李明义毅然决定加入了红党的行列,以满腔的热血投身到了那场轰轰烈烈,改写了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之中。

    江月琴,一个温婉如水,却又坚韧不拔的女子。来自江苏苏北的一个中医世家。她精通医术,懂得护理,更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成为了一名英勇无畏的护士。

    在与李明义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见证了彼此之间的坚韧与执着。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爱情在战火与硝烟中悄然的生根发芽,在战友们的祝福下最终走到了一起。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李家也迎来了新的生活。李明义一家随军进入北平城。

    在这个时期国家面临着从战争状态向和平建设转变的重大任务,地方的工作也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许多军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脱下军装,转入地方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些军人在军队中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和考验,具备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转入地方工作后将这些宝贵的品质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为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说军人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953年,李明义被组织安排进入娄氏轧钢厂公私合营指导小组工作。1954年担任转变为国营企业的红星轧钢厂运输科科长一职,属于后勤部门。凭借着过人的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李明义很快的就在厂里站稳了脚跟。

    江月琴,因为在部队里面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过硬的军人品质,组织安排在北京第六人民医院担任了护士长,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

    家中除了李明义和江月琴这对革命伴侣外,还有他们养育的三个孩子。

    老大李正东今年18岁,现在红星轧钢厂保卫科任一队队长,同时也兼任街道的民兵队长。从小跟随李明义夫妻在部队家属院里长大,军事素质过硬。小伙子长的高大威猛,非常干练。

    老二就是正在上中专一年级的李正阳,今年16岁。

    小妹李正红,今年12岁。小学5年级,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家中最受宠爱的那个小机灵。

    东城区红星街道南锣鼓巷95号大院,一个被后世称为 “穿越者圣地”的地方。

    据说曾是清朝哪个不知名的王公府邸,更是让大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对于李正阳而言,这个所谓的圣地,不过就是充满调侃与温情的大杂院,带着几分戏谑与无奈罢了。

    此时的李正阳站在95号院门前,望着那略显斑驳的大门,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味道。门楣上虽已难觅昔日的荣耀,但隐约可见的雕刻精细细腻,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往昔的故事。

    “哪里是什么王公府邸,中院的正房才三间,哪有王公府邸这么寒酸的?顶多就是个别院罢了。”

    李正阳心里想着,估计之前是4进或者5进的院子,经过战火的破坏和动乱的拆建,最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三进大杂院的样子。

    李明义夫妻是军人转地方,按照级别和资历本应享有筒子楼的居住条件。但此时处于北平刚解放的特殊时期,物资紧缺加之战乱的余波未平,许多房产尚待整理分配,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李家住进了这座95号院。

    三间厢房位于前院东边,采光还不错。两边有墙将中院和大门隔开,类似于之前的二进院子,后来拆掉了。前面围起来就是个单独的小院子,开了正门与三大爷阎埠贵家对门。

    由于李家人口多,或是考虑到作为补偿将紧连的东跨院也分给了李明义。

    原先东厢房边上就有门可以进出东跨院的。后来东跨院破败了,出于安全考虑进出四合院的那道门就封了起来。现在需要重新打开,倒是让李正阳一家捡了个大便宜,后面也少了许多的纷争。

    东跨院重新修建好后有3间正房和2间厢房。单独建了个厨房,引入了自来水进院,还修了个小卫生间。

    当然不是有下水道的那种了。东城区南锣鼓当时没这个排污条件,没法连接排放下水管,需要定期请人清理。就这样李正阳一家也是非常的满足了,起码不用早上排队去公厕了,那个酸爽啊,谁用谁知道!

    东跨院靠近街拐角处又安装了一扇小门,可以直接进出不用走四合院的大门。修建跨院开门的时候三大爷阎埠贵和院里其他几位大爷可没少有意见,颇有微词。

    一大爷易中海觉得这样破坏了四合院的传统格局,不利于全院团结。

    二大爷刘海中认为对外开门这个大事没有经过全院大会的同意,特别是没人通知他这个德高望重的二大爷。显然没把三位大爷放在眼中,是不尊重领导的行为。

    三大爷阎埠贵则多少是有点小嫉妒,他们的家人口也不少,为什么没分到这样的房子?

    后来三位大爷和院子的人知道了李家的背景后就闭口不言了。至于背后会不会说,说什么,李明义表示无所谓。李家和前院邻居关系还可以。中院,后院也就是点头之交了。

    整理好的东跨院有300多平,李明义夫妻带着小闺女住在正房。兄弟俩现在住东厢房,左右一人一间。跨院中央保留了一棵葡萄树,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开春后想必是枝叶繁茂的,到时树下放张桌子,几把椅子,好不惬意。

    “爸妈,你们看,这个院子空地这么多,可以围起来一部分种点白菜,南瓜,小葱什么的,再搭个鸡圈,养几只鸡。你们看,怎么样?”

    “正阳啊,你这小子以前是调皮捣蛋的,现在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沉稳了,还知道养鸡,种菜?”

    大哥李正东拍着李正阳的肩膀,一脸好奇地问道。

    “嘿嘿,大哥,你知道的。我拜的师父是个高人,现在我正和师兄跟着师父学东西呢。”

    李正阳得意地笑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