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四合院众生相2
作者:江淮布衣   四合院之正阳逐梦最新章节     
    早上7点左右,大院里上班的人陆续都出门了,老妈江月琴骑车一个人先走了。李明义和李正东爷俩都在轧钢厂上班,平常也是一辆车一起走。

    同行的还有中院一大爷易中海和贾东旭师徒,在食堂工作的何雨柱。后院的二大爷刘海中以及在轧钢厂当放映员的许富贵,许大茂父子,以及其他在轧钢厂上班的人。

    “李科长,早啊,这是上班了。”

    “阎老师,你也早,上班去了,吃了没?”

    “三大爷早。”

    “一大爷,二大爷早。”

    “许叔早。”

    “柱子哥,大茂哥早。”

    “刘叔,李叔早。”

    。。。

    一片打招呼的声音,大家相互问好,各叫各的,热闹非凡。

    李正阳上中专已经有半年了,平常住校,偶尔回来或者放假大多数时间要么去文昌庙师父那里,要么就是在家里自己看书练拳。除了前院的邻居,和95号院的其人接触都不多。趁这个时间也好好的打量着记忆中这些大名鼎鼎的人。

    一大爷易中海,40多岁,长相方正,看着一脸的正气,现在是1955年,记忆中的八级工制度还没开始,这个时候是厂里的大师傅,和一大妈两个人住在中院东厢二间房。

    左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按这个时代的审美来说,小伙子长得是浓眉大眼,和后来的老茂子似的。

    李正阳知道这个人就是之前剧中没有出现过的贾东旭。贾东旭现在已经拜易中海为师学习钳工,据一大爷易中海说上手快,很有天分的。

    现在一家四口住中院西厢房,一间房。母亲贾张氏,妻子秦淮茹,还有儿子4岁的小棒梗同志。

    “傻柱,听说你转正了?”

    “傻大茂啊,哥哥已经转正了,中午你来一食堂,我给你多打菜。”

    这二位,李正阳猜到了,以后95号四合院的风云人物,卧龙何雨柱,凤雏许大茂。红星街道坊间人称傻柱,傻茂。

    何雨柱,12岁上街卖包子,遇到溃退的伤兵,从东直门火车站跑到朝阳门把包子卖了,拿回来的是大票,他老子何大清直呼傻柱啊,傻柱。。。

    好了,以后江湖诨号就这么来了。小孩,大人都这样叫,红星街道到轧钢厂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刚刚从学徒工转正大锅菜师傅,傻柱住中院正房, 10多岁的妹妹何雨水住边上耳房。

    许大茂现在和他爹学习放电影,18岁,初中毕业。看到傻柱二人就会拌嘴,而且乐不彼此,从小到大没对付过,大院里的人都习惯了。

    “大茂,柱子,玩归玩,你们哥俩可不能闹。”

    “不能的。”许叔。

    “老许,孩子要是不听话就要打,别舍不得,有句老话怎么说的,对了,棍棒底下出孝子。”魁梧的二大爷刘海中背着手在一旁说到“你看,我家光齐,教育的多好,都上中专了,出来就是干部。”

    “老刘,大茂可是我许富贵的亲儿子,将来要为许家传宗接代的,怎么能打呢?现在是新国家,新社会,可不能提倡棍棒教育了,作为街道办委任的管事大爷,你得加强学习啊。”许富贵一翻白眼,没好气的说。

    许富贵和许母二个人带着许大茂和13岁的闺女许爱玲住后院东厢房,二间加耳房。许母之前是红星轧钢厂原股东娄振山家的佣人,为人精明,做事干练,极得娄振山夫人谭雅丽的青睐和信任。许家生活比较富足,生活水平在四合院那是靠前存在的。

    二大爷刘海中听了许富贵的话,一脸的懵逼。“我就说了几句,你至于吗,还亲儿子,谁家不是的,嗯,不对,老易没有。。。。”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话,转身而去。

    二大爷家里也是夫妻二人带三个孩子生活,后院西厢房。家里都是男孩子,二大爷现在是锻工车间大师傅,老大刘光齐考上了中专,这个事让二大爷高兴了很久,直说:光齐大好儿,光宗耀祖了。

    其他两个孩子也可以,现在还没有传说中七匹狼的故事。吃喝不少的,不听话的时候也会揍两下,就是和老大相比,不重视罢了。

    至于其他路人也就一带而过,或许是天儿太早了,或者是天气冷的原因没有见到大院传说中的定海神针聋老太太了,比较遗憾。

    一行人在说说笑笑中,结伴往轧钢厂而去。

    “小妹,你是在家玩还是和我一起去看师父?”

    “还是在家吧,二哥,今天我和雨水,媛媛姐和后院爱玲说好一起玩的。”

    “那行,中午我回来给你们做饭吃,不要出去,就在院子里玩吧。”

    “知道了,二哥。”

    走进文昌庙的大门,一股淡淡的香火味与松木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

    李正阳轻手轻脚地走进院子,将给师父,师兄带的东西放在门房,先是恭敬地在大殿前为文昌帝君上了香,心中默默祈祷师父身体健康,师兄万事如意,自己学业有成。

    然后轻车熟路地穿过前院,他刚迈进后院门口,就听见药庐里传来轻微的捣药声,知道师兄龙平安正在忙碌中。

    师父正站在院子中央,闭目凝神,仿佛与周围的空气融为一体。听到脚步声,长清道长缓缓睁开眼,眼中闪烁着慈祥与威严。

    “正阳,你来了。”老道士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欣慰。

    “是的,师父,寒假快结束了,我来向您和师兄告个别。”李正阳恭敬地行了个礼,目光中满是敬仰。

    “好,好孩子。这个寒假可有勤加练习?” 师父轻轻拍了拍李正阳的肩膀。

    “弟子不敢懈怠,每日清晨都坚持习练,但总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李正阳诚恳地回答。

    “武学之路,永无止境。你能有此认识,甚好。” 师父微微一笑,随即转身望向一旁的药庐,“你师兄在里面,你们师兄弟有日子没见了,去吧。”

    李正阳点点头,脚步轻快地走向药庐。药庐内,师兄龙平安正低头专注于手中的药草,他身着素色长袍,显得温文尔雅,与一般习武之人的粗犷截然不同。

    师兄龙平安幼年就被师父收养,兵荒马乱的家里也没其他亲人了,49年的时候随老道士一起回的北平。大李正阳2岁,师兄弟感情非常好,年岁相仿,一起练武学医。师兄不太爱练武,学医天分很高,和李正阳正好相反。

    “师兄,我回来了。”李正阳轻声唤道。

    龙平安抬头,见是李正阳,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正阳,寒假过得如何?看你气色不错。”

    “挺好的,家里热闹,但总觉得少了这里的清净和你们的陪伴。”李正阳笑着回答,目光扫过桌上散落的药材,心中满是好奇。

    “来,看看这个。” 龙平安拿起一株药丸,耐心解释道,“我在庙内藏书阁《千金方》残卷中,发现了一则关于治疗伤寒的古方子,和师父探讨多次,改良而成。“

    “按照古籍记载,先是金银花,其花朵初开时洁白如银,清热解毒的,是治疗热病的良药;接着是麻黄,其根茎粗壮,辛温解表,能有效驱散体内寒气;还有一味药极为难得,犀角,所幸师傅早年游历四方时曾偶得一块。”

    龙平安兴奋地拿出自己新配制的药丸,向师父,师弟展示:“看,这就是根据古方改良的治疗伤寒的药丸,已经试验过几例,效果显着。”

    “师兄真是厉害,医术是日渐精进啊。”李正阳由衷地赞叹道。

    “哪里,幸得师父传道,我不过是多花了些心思罢了。” 龙平安谦虚地摆摆手,“正阳,你回学校后也要继续努力,形意拳的精髓在于意与力的结合,不可急功近利。”

    “我记下了,师兄。”李正阳认真地点点头,“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师父就托你照顾了。”

    “我带了两瓶茅台,还有一些米面,蔬菜,放在了厨房。。。”

    龙平安(轻叹一声):“我是被师父从战火中救出来的,家里人都失散了,从那时起,师父就成了我唯一的亲人。而你,正阳,就是我亲弟弟一样,我们一起长大,一起习武,学医。不用如此生分。”

    李正阳陪着师父,师兄,师徒三人聊起了以前在文昌庙生活的点滴,心中暗想:过两年毕业工作了,一定要好好的报答师父,师兄往日的关爱之情。

    “别急,药丸带点回去,万一有个头疼脑热也能应急。”龙平安看师弟要走,不由分说便往李正阳的包里塞了几瓶药丸。

    告别师父和师兄后,李正阳想着刚刚的一幕,心中暖洋洋的。

    “正阳哥,你回来了!”

    “二哥,你回来了。”

    “ 我回来了,媛媛,小妹,你们几个上午玩的怎么样?”

    “一会我做饭,媛媛你们中午就在家里吃吧。。。”

    “知道了,正阳哥。”几个小妹妹异口同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