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之后,胤禛便特许夏舒可以随时出入养心殿侍驾,又赏赐了她许多珍稀之物。
内监们排成长队,双手托举着红绢铺就的托盘。
上面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在日光下泛着粼粼宝光,一路被送至储秀宫。
路过看到的宫人啧啧称赞,很快传到了六宫嫔妃的耳中。
这一日,苏培盛亲自送来的一件礼物,笑言是皇上亲自画的图样。
用安南国的进贡的贡品,调集宫中多位能工巧匠,耗时多日方才制成的,送给玉主子清玩一笑。
夏舒打开这紫檀木雕花鸟祥纹的锦盒一看,却是一件精致华美的珍珠云肩。
那上面共三百八十颗珍珠,颗颗如黄豆大小,光华璀璨。
那是从数千颗珍珠中一一挑选出来的。
其间点缀着十二颗拇指大小泛着的樱粉色柔光的绝品南珠。
据说是极为少见的极光花珠。
整个云肩展开一看,华贵奢丽又不失浪漫典雅。
她眉眼弯弯地让苏培盛替她回话,皇上的这份心意她很是喜欢,改日亲去谢恩。
苏培盛客气一笑便躬身行礼回去复命了。
这日夏舒去皇后宫中请安,华妃仍是最后一个到。
只见她婷婷袅袅的扶着颂芝进来方坐下,便眼神一扫旁若无人的笑了笑抬高声音道:
“听说皇上最近赏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珍珠云肩,怎么也不见玉嫔穿出来给大家看看。”
“是呀,皇上最近赏赐流水般的送往储秀宫。
那送赏内监的腿都跑细了,那情形真是成了宫中一景了。”坐在左上首的齐妃咂舌道。
“玉嫔,大家都没见你穿过,那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不穿出来呢?”她接着问道。
“莫不是对皇上的赏赐心有不敬?”
夏舒抬眼看了齐妃一眼,心道,世上竟有如此蠢笨的嫔妃,居然还坐上了妃位。她微笑道:
“这珍珠云肩是珍贵,不过也正是因其制作不易,嫔妾命宫人好生保管好,时时擦拭。
只等节庆之日穿上才更显得皇恩浩荡。”
皇后之前一直笑着听她们说话,此时听罢,雍容端庄的一笑道:
“再珍贵的东西放在库房里久了也难免落了霉气。
况且这珍珠云肩再珍贵,也是皇上对你的一片心意,下次不妨穿出来给大家伙开开眼。
就连本宫也没见过这么精巧的东西呢。”
这话说起来就意味深长了。
“皇后娘娘玩笑了,您贵为皇后,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不说别的,光是您耳上所带着的一双东珠翡翠耳铛就已经不是凡品。
东珠更是只有皇后您才能佩戴的尊贵之物,嫔妾的云肩上点缀的也只是南珠而已。”
清朝东珠被列为皇后专用才显得尊贵起来。
明代着名学者屈大均在自己编写的《广东新语》早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言。
夏舒早就说过喜欢樱粉色的珍珠,胤禛这才费了大力气找来讨她欢心。
夏舒看了看皇后耳下的镶着硕大东珠的翡翠耳铛,示意众人去看。
果然,大家被转移了视线,开始奉承起皇后来。
皇后亦是用手抚摸了一下右耳的耳铛,嘴角露出了一抹满意的微笑。
随后又将今日江南织造供上来的燕窝赏赐给各宫嫔位,以表体贴六宫上下之意。
众人无不道谢,只除了华妃。
只听她语带嘲弄的慵懒说道:
“寻常燕窝臣妾都吃腻了,要吃就吃血燕。
皇上上回来翊坤宫特特赏了两盒子,就不占皇后的便宜了。”
她像是回过味来似的,眼波流转笑道:
\&皇后赏的不会是皇上赏给臣妾剩下的吧。”
“当然不是了,燕窝而已,皇家还吃得起,怎么会还要用华妃你挑剩下的呢?”
皇后顿了一下,双手交叠在一起,随即温和笑道。
“是嘛,是臣妾想差了。”华妃语带嘲弄的笑道。
请安不欢而散。皇后显见兴致不高,只道要去侍奉太后,很快遣散了众妃嫔。
储秀宫和翊坤宫同在西六宫,且比邻而居。
夏舒的轿撵便遥遥跟在华妃的轿撵身后,两人王不见王。
这日是李秀甫随侍,却见他快步到近前小声禀报:
“娘娘,前方华妃的轿子停下来了。”
就见华妃身边的颂芝走过来俏声道:
“华妃娘娘请玉嫔过去说说话,玉嫔娘娘还请快些上前吧。”
华妃和我能有什么话说?夏舒心道,便吩咐上前去看看。
李秀甫跟在夏舒的轿子旁,指挥着抬轿内监往前行去,停在了华妃的轿子旁。
华妃正坐在座椅内等着夏舒,见她过来,便神色复杂道:
“玉嫔,本宫听说,你给皇上出了个主意,用什么鸭鹅之毛做冬衣。
本宫哥哥麾下的将士们也得了一些,哥哥对这冬衣很是夸赞了一番。”
“本宫这次承你的请,就不计较你拿这件事讨好皇上。
但是皇后那个老妇却不见得能让你讨了便宜,你好自为之吧。”
她说着语带不善,夏舒却听的出她并无恶意,反而是提醒。
便温和道:“这冬衣是皇上体恤西北战士辛苦,特特恩赏劳军的。
嫔妾在其中只有微末功劳,不足为提,倒要谢华妃娘娘提醒了。”
华妃不置可否,下巴一抬,冷声道:
“别跟本宫套近乎,这次本宫只是好心提醒你。”
“本宫也告诉你,如果你再敢狐媚皇上,敢跟本宫抢皇上的妃子,向来没有好下场!”
“华妃娘娘的狐媚之言嫔妾可不敢当,皇上是君,嫔妾只是一介妃子,皇上召唤嫔妾,嫔妾也不敢不尊。”
夏舒不冷不热的回道。
“你!哼!”华妃冷哼一声,冷冷道:“走着瞧吧。回宫。”
周宁海连忙指挥轿夫起驾,随意地向夏舒行个礼,就跟在华妃身边走了。
“咱们也走吧。”夏舒清冷道。
“是。”李秀甫应道,随即指挥轿夫继续回储秀宫。
这次的冬衣事件皇上并未隐瞒夏舒的功劳,反而在前朝颇为自豪的夸赞,所以很是为夏舒在朝堂和民间刷了一波声望。
皇上命李卫大人为钦差主办此事。
他为官很有头脑,办事也很得力,冬衣如数发到将士们和受灾的百姓手中之时,她的任务进度就完成了百分之三十。
前朝与民间一片赞声,与之相比,后宫中就因此不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