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大皇子也来到了军中,他径直朝台上走去,示意台下的杨勉跟着。
杨勉微微点头,跟在大皇子身后一起走到台上。
大皇子对着将士喊道:“感谢各位将士,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还在我们平息的这场战争,也没有让京都内乱,愿天下永远太平,没有战争。”
将士们自然知道内忧外患的厉害,此时激动的跟着喊:“永远太平,没有战争!永远太平,没有战争!”
等将士们停下来,大皇子接着说道:“有一位我们要特别感谢,她这次的功劳最大。”转头看向杨勉,心中满是钦佩和感激,笑着说道,“寿庭县主,你来对将士们说几句。”
杨勉看着下面的人,喊出了心中埋藏已久的话:“弱时明哲保身,强时乐善好施。他国来犯,荡平他国;他人来犯,抬出磬地!”
将士们跟着喊:“他国来犯,荡平他国;他人来犯,抬出磬地!”
……
欢庆会结束后,几人准备离开。
杨勉看着奶娘手中的杨君阅,对孙南歆说道:“孙公子,那军阅我就带回去了。”
“好,我得空也会去看她。”
杨勉行了礼,回:“好。”便带着李若、杨君阅和奶娘离开了。
杨勉一直惦记杨政,打算过两天就带着杨君阅几人回武掖郡。
这天杨勉和李若正在屋里收拾行李。
李博伦突然跑来,站在屋外,高兴的喊道:“勉儿,你们不用着急回武掖郡了。”
杨勉转头看向李博伦,他也算是很在意形象的人,一向都很沉稳,这么冒失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杨勉一脸疑惑,问道:“表哥,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匆忙。”
李博伦道:“我听父亲说,舅舅快到京都了。”
听到这话,杨勉十分诧异,问道:“之前也没听说父亲要来呀?”
李博伦朝屋里走去,来到杨勉身前,解释道:“因为皇上病危,大皇子怕京都再出什么事,就悄悄派人召舅舅回京,可以稳定局势,让蠢蠢欲动的人没有机会。”
杨勉这才明白,笑着说道:“原来如此!”
李博伦道:“此事只有大皇子、父亲和派去的人知道,怕知道的人太多泄露出去,舅舅会遇到麻烦。现在他快到京都了,就不必担心了。我也是才知道,便先过来告诉你。”
因为事关重大,杨勉并不在意知道的晚,她明白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杨勉点头笑道:“我不知道更好,这样做事才会比较自然,也可以掩人耳目,让多疑的人放下戒备。”
李博伦随口回了一句:“父亲也是这么说的。”
杨勉想到马上要见到杨政,心里无比兴奋:“分别已有一年多了,时间过得真的好快,也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变。”思索片刻后问道,“那父亲是先去皇宫见大皇子吗?”
李博伦看向李若装好的行李,笑着回应:“对,怕你们真的收拾好行李走了,我便赶紧过来告诉通知一声。”
杨勉笑着说道:“那我就在这里等他。”
李博伦点头示意。
过了好一阵,李策才带着杨政来到杨勉住的别院。
杨勉和李博伦正坐在正堂说笑,看到两人进来赶紧站起身,走了过去。
杨勉走到杨政身前,笑着喊:“父亲。”转头看着李策,行礼喊,“姑父。”
李博伦行礼道:“舅舅。”
杨政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的开心,道:“好久没看到你们了。”
看着几人这么高兴,李策右手示意,道:“我们进去坐着聊。”
几人点头朝正堂走去,杨政和李策走在前面,坐在了正上方,杨勉和李博伦走在后面,坐在两边的椅子上,杨勉靠杨政这边坐下,李博伦靠李策这边坐下。
杨勉看着杨政,关心的问道:“父亲一路可还好?”
杨政点头回应,沉思道:“还好,只是,我看这京都明里倒是一片祥和,暗里已经各怀鬼胎。”
李策叹了口气,道:“是呀,支持二皇子的酉鞍人已经平息,现在能跟大皇子一决高下的就是五皇子。他们有几股力量支撑,以孙知敬为首。”顿了顿,接着道,“以前还有唐怀义和一个手握兵权的王胥,好在被除掉了,他们就只有朝堂的势力,没有了后方支撑。而大皇子内有朝臣支持,外有兵权保护,是最大的势力。”
杨勉听到此事要牵扯到孙家,心中莫名的暗自感伤:“真的会有和孙家对立的这么一天吗?我再也不想经历杀戮和生离死别,云启哥惨死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不想和孙公子也这样。”转头望着对面的李博伦,此时李博伦也望着她,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
李博伦解说道:“是呀,大皇子以前上过战场,将士还是支持他的。加上舅舅每次都选择功成身退,威望只增不减。”
杨勉无意识的替五皇子和孙家说话:“这样看,大皇子的胜算最大,孙大人他们应该知道,也不会轻举妄动。他现在最在乎的,应该就是五皇子和贵妃的安危。”
李博伦也听出了杨勉的意思,附和道:“京都的安稳最重要,不起内乱肯定是最好的。”
杨政固然上过无数次战场,可十分痛恨杀戮,更何况是对自己人,不免在心中感叹:“如果不是有一颗精忠报国的心,还有对大皇子的信任和对百姓的责任,我怎么也不想来京都,卷入内乱当中,与其看自己人斗,我宁愿死守疆场。”沉思片刻,浅浅的回了句,“所以大皇子让我们好好守好京都。”
李策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听到杨政说“好好守好京都”便也回了句:“弟弟这话没错。”
杨勉紧张的心稍微松了些,怕就怕孙知敬他们不是这样想的。可如果真的两边打起来,杨勉知道吃亏的终究是他们,于是还想多说一句:“刚平息两场外战一场内乱,现在已经处于危难之中,周边各族早对我们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