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林桑,最关心小粟的就是老师小银。
同样的,除了姑妈林桑,影响小粟最深的也是这位启蒙老师。
从自告奋勇给小粟开蒙那天开始,银子一直尽心尽责,小粟遗传到的不止林家阿爷的好相貌,还有在线的智商。
再加上她的求知欲,整个开蒙进行得很顺利。后来小粟慢慢能跟上进度,一边享受银子老师白天开的小灶,一边也加入到晚上的课程中来。
再后来村里人渐渐不愁吃穿,温饱解决后自然开始有了精神追求,从铁杆邻居狗子家开始,不少乡邻都有了让孩子上学堂的愿望。
“你们看钱家的孩子,个个读书识字,走出来多讨人喜欢,又明理,又会帮着娘亲挣钱。”
“可不是,越有文化 ,这日子就过得越红火。”大家聚在一起时,私下总是这样议论。
有人提议:“我们跟林东家商量一下,也出束修让孩子晚上去上课吧,反正晚上的时间也是闲着。”但也有人担忧:“人家是秀才公的孩子,从祖上开始就是会读书的。家里孩子这样大了,学得会嘛?”
最后他们问到林桑那里,她就拿小粟做了典型。
“我这侄女从小也不识字,银子教了她两个月,现在能看许多书了。只要想学,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就这样得到鼓励的乡民纷纷送来自家孩子,林桑数了数人数,干脆成立了一个开蒙班。
反正家里有的是空屋子,她开辟出一间来做教室,还搬出了农场的白板。
狗子一家赞助了不少桌椅板凳,第一时间把家里子侄都送了来。
还好春天里泡下去的竹子都造成了纸张,开课堂的成本并不高,所以束修也就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除去成本都做了银子的辛苦工钱。
村民们的愿望其实很质朴,也不指望孩子考科举为官做宰,只想他们读书明理,能看懂村里现在很流行的科学养殖类书籍,也就满足了。
这对现在的银子而言根本就没难度,除了这点要求,她还额外奉送了不少。
比如说为人处世的态度传达,三观的塑造。因为这些都是林老师课堂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成长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钱家的小小的私塾,口碑一下子传出十里地去。
后来不仅本家本村把孩子送来,就连隔壁村的也蠢蠢欲动。
学生越来越多,银子一个人教不过来,小粟主动帮忙做起了助教。
“老师忙不过来没关系,我可以帮忙,我会像老师以前教我一样教大家。”林桑惊讶,这孩子是发生了什么让她这样性情大变,之前那个自私计较,面目可憎的娃哪里去了?
小粟牺牲休息时间主动帮忙,自己立起来了还不忘省下工钱建设林家,不停地花钱买种子牲口回去。她的变化之大实在叫人吃惊,钱家又都是宽厚的孩子,没人再深究她从前不讨喜的那一面,就连小中都向她伸出了友谊之手。
林桑不止一次见小中教这位林家表姐解题,事后还跟林桑抱怨:“娘,小粟姐姐识字背诵方面还可以,就是解起理科题来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还是小北好玩,有时候思维比自己还敏捷,就连解题王小中都往往不是对手。所以小北才是第一学神,小中比不过,有时候会在其他人身上刷一刷成就感。
“可是小粟也太菜了,她思维转不过弯的时候,就像一只特大的恐龙被卡在巷子里。”
他还上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林桑被他整得哭笑不得。
不过这熊孩子的成长也是肉眼可见,不仅在社科类的学识上,最重要他开始有了同理心。他只会在亲娘跟前偶尔吐槽两句恐龙表姐,对着小粟却会收起自己的嫌弃。
其实在林桑看来小粟很聪明,也有大局观,只是在两位学神面前显得普通罢了。
看来林家的天然基因其实不差,只不过林老汉在歪路上一去不复返,而钱家的环境改变了这个涉世不深的姑娘,让她迷途知返。
林桑不禁再次感叹,环境很重要,跟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
做阿嬢的有这样的感慨,小粟自己感受只有更深。醒来后哭着发泄完,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学业。
“糟糕,我落了这么久的课,这会怕是又跟不上进度了。”她刚刚才尝到一点跟大家一起上课的乐趣,刚获得林老师的认可,这一下又回到解放前。
她正沮丧呢,让大家惊掉下巴的是,这次主动提出帮助的竟然是小中。
“恐龙姐姐,你别担心,这才落了半个月的课,我帮你补起来就是了。”说完小中捂嘴巴,糟糕,他怎么把这个称号给带出来了?
对于小粟的混号,知情者还有小北,她笑得眉眼弯弯,也向小粟保证:“还有我,小粟姐好好养着,我们一定帮你追上进度。”
这一刻不知怎地,小粟猛地想起自己从前针对小北的样子,顿时无地自容。
低头想了半天,她突然抬起头对林桑建议:“阿嬢,大家不是都想把家里孩子往我们课堂送吗,我们索性办一个私塾吧。”
没头没脑怎么冒充这样一句?大家不解,林桑却是猜到了一点原因,不由看向小银。
小银也一下笑了,学生的心思她其实也懂,俩人原生家庭其实差不多,都是极度地重男轻女,都是在家中受尽不公虐待,来到钱家后才慢慢有了蜕变。
书中有没有黄金屋千钟粟她们不知道,但能够肯定是书本让人明理自信,能帮着她们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自己受过的恩惠也想惠及到世人身上,面对村里越来越广大的读书需求,不久前银子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师生两个想到一块去了,银子觉得很圆满。
正好归云阁这段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近期应该都会忙着拆招,没时间来找麻烦。矿山有小南坐镇,除了保险公司暂时没什么紧急大事,林桑决定响应大众号召,腾出手来大力兴办学校。
既然接受的是现代化教育,她索性废了“私塾”这个旧称,改名叫白沙学堂。里长公爹为了表示支持,将村里祠堂旁的空地腾出来给他们盖学堂。
没日没夜建设新居的灾民又接到了新活计,在给力的“睦州速度”下,白沙学堂很快盖了起来。
双排五开间的两层小楼,除了后勤和接待室,还有十几间教室。
渐渐地,不仅在村里,白沙学堂在镇上都打出了知名度,不仅镇上人家,还有像小桃娘家的上岭村都不嫌路远,将家里孩子送来求学。钱家的孩子集体出动,工作之余大力培养授课老师,林桑又窝在村里很是捣鼓了一阵。
边忙碌边关注着外头的动静,林桑终于迎来她最关注的消息——关于对手归云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