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在黄山上游览的第四天,这天上午他们游览了黄山的西海大峡谷,见到了激动人心的黄山壮丽风光。
我们一行人在排云亭停留了好一会,就继续向东面的狮子峰出发。
远远就可以望见一座山峰顶上有一只猴子,在云雾里,极目远眺。
采药人告诉我们,猴子所在的那座山,是不能攀爬的独立山峰,观看猴子观海,最佳的地点是在狮子峰。
大约行了3里路,我们就来到了狮子峰, 观看\\\&猴子观海\\\&的最佳角度。
在现代,这里修了一个叫猴子观海的观景台,在观景台上望向对面山峰,能看到最生动神似的猴子。
太神奇了!
在云雾中,我们看到一只猴子端坐对面峰顶,它正看着山下发呆。
采药人告诉我们,当地人叫这块石头叫“猴子望太平”。因为石猴面向的山下就是太平县。
现代人更喜欢称此为“猴子观海”。
采药人又对我们讲起了传说故事。
黄山上一只修练了三千年的灵猴某天化身人形,来到黄山山下的仙源村游玩,偶遇一户书香世家,户主叫赵德隆。
灵猴对赵家的女儿掌珠一见钟情,就化身为一名英俊书生,到赵家投宿,自称是富二代,并向赵家提亲。
赵家见这位公子衣着华贵、举止不凡,出手大方,就非常乐意把女儿嫁给他。
待婚礼当日,灵猴幻化的豪华接亲场面,成功地骗过赵家;但在洞房花烛夜,灵猴贪杯酒醉,不小心现了原形,赵家小姐吓得悔婚出逃。
灵猴醒来后,知道妻子掌珠逃走了,非常心痛,连忙追下山,找遍了山下,都无法找到掌珠。
灵猴朝思暮想,每天爬上悬岩,面朝太平村方向发呆,久而久之,灵猴变成了石猴。
这个故事很凄美,一时间凌家年轻人均安静下来,望向云雾里的灵猴,眼里充满了同情。
采药人又拿我来开玩笑,问我:瑶瑶,如果灵猴喜欢的是你,你嫁不嫁?
我微微一笑,清脆大声地说:嫁!
凌家的年轻人爆发一阵大笑,凌轩没笑,反而有点紧张地说:婚嫁之事要问明父母。
看来大哥是真怕灵猴喜欢上我,会把我带走了。
采药人继续穷追不舍,问我:为什么你不肯嫁铁拐李,却肯嫁灵猴?铁拐李说到底是仙人啊!
我嫣然一笑,清脆的声音在山谷中响起:因为铁拐李是瘸子不好看,灵猴英俊很好看!
凌家子弟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我等他们的笑声停下来后,才认真地说:
小姣捐身建桥是万不得已,仙人帮助她,是在做善事,但如果真是要小姣为此献身,仙人不但无功德,还有乘人之危的意味。
灵猴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把掌珠掳上山,以暴力解决问题,但他没有这样做,证明他是真爱掌珠这个人。
不过灵猴明知自己的野生条件,不足以吸引爱慕虚荣的人,故把自己幻化成富二代,成功地欺骗了掌珠愿意嫁给他,虽然不对,但也是情非得已。
当掌珠发现灵猴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翩翩公子就立即逃婚,婚姻自由,当然不能怪责掌珠的选择。
爱到深处,是无言;情到浓时,是眷恋。
灵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让我很感动,我也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凌家的年轻人听了我的说话,一时鸦雀无声。
采药人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对三叔说:这小姑娘的见解怎么这么厉害?不得了啊!
三叔和凌轩相视一笑,凌轩轻轻地打了我的小腿一下,我明白他的意思,是叫我有外人在场时尽量低调,别逞能。
我们看完猴子观海后,需要翻越白鹅岭,一路向南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云谷草堂。
在白鹅岭上时,采药人指点着右方远处一座山峰,让我们观看,那里就是仙人翻桌。
只见有峰如桌子倒转,四条桌脚直立向上,似翻倒的桌子。
采药人说,古时候,黄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黄、黑、白、青、赤五条龙,分别住在黄山的前海,后海、东海、后海、西海、和天海,统称“五海龙王”。
这天群龙为东海龙王贺寿,黑龙酒醉失态,不小心踢翻了八仙桌,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凌家子弟听了,纷纷赞叹神似。
路过皮篷路口时,采药人指点着上方一座山峰说:你们看,这里就是仙人指路石。
我们抬头一看,只见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
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
我记得在现代登黄山时,在地图上见过这个景致图标,在现代时标注“喜鹊登梅”。
我在现代时独自登山,怪石丛中、眼花缭乱,游人众多,又无人解说;顾住脚下的路,又匆忙赶时间,没有全部看齐景点。
在明代的今天,我顺着采药人的手指方向,看到仙人指路石旁,一株梅松生长在陡峭孤立的石峰顶上,与状似身着道袍的怪石相得益彰。
为什么这个地方,古代叫“仙人指路石”,现代叫作“喜鹊登梅”?
是观景的不同视角引至。
在现代,游人游览此景致,一般是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故称“喜鹊登梅”。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也是征兆吉祥的雕刻题材。
梅,开在晚冬;梅开之际,预兆春天快来了!故梅花又称作“报春花”。
喜鹊,叫声婉转动听,在民间常将听到喜鹊叫声作为喜事将临的预兆。
喜鹊登梅,是喜上加喜。表达了人们向往幸福生活,期待幸运与吉祥同时降临的美好愿望。
正是:
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
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