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成化瓷器
作者:风疏竹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最新章节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一行人从休宁出发的第十二天,由于沿途多是山间小路,我们除了下车步行外,时不时还需要帮忙推车,所以来到景德镇时,已是下午三四点的光景。

    我们吃完饭后,长辈们回客栈休息,我们年轻人就上街逛街。

    浮梁古城最多是茶叶店,景德镇最多是陶瓷店。

    满大街都是明代瓷器呵!这些瓷器要能好好收藏到现代,该值多少钱啊!

    在现代的时候,明代瓷器的代表作是成化瓷器。

    收藏界对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

    意思是说,收藏界对明代成化年间和清代雍正年间的景德镇官窑出品最为看重。

    成化年间就是明宪宗时期,即公元1465到1487年期间。

    成化时期瓷器有两个主要品种:青花和斗彩。

    我在明初所见,斗彩还没有出现,斗彩是在成化年间烧制成功的。

    我对凌轩说:大哥,现在的景德镇青花瓷,如果保存得好,放至数百年后,会非常贵重!

    凌轩问:这些瓷器,可以不断制造,为什么会成为贵重之器呢?将来会有多贵?

    我认真地想了想说:物以稀为贵!在六百多年后,我们明代一个青花瓷,可能卖到十万金。

    凌家子弟听了纷纷咋舌。

    我这里跟家人们说“十万金”,还是打了埋伏的。

    事实上,2014年4月,“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一着名拍卖行拍出2.81亿港元的天价。

    该“成化斗彩鸡缸杯”不足一掌大小,杯壁上画有公鸡、母鸡,故称鸡缸杯。

    因为稀少,所以贵!

    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据统计只有19只,其中四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博物馆收藏。

    我实在无法跟明代的家人们解释“亿”这个数量单位。

    在古代,万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十万已经是很巨大了;有时候就将十万叫亿。

    现代的亿,是指一万个万的单位为亿。

    还有,我们一行人所在的明初洪武年间的青花瓷,还未真正进入最佳状态。

    明代的青花瓷,声名远播是从明宣德年间开始;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即公元1426年至1435年间。

    宣德年间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晶莹艳丽,因为这时候的青花瓷“诸料悉精”,故“青花最贵”。

    后来,到了成化年间,御窑厂里进口的“苏泥麻”青料几乎已经用完,所以成化青花瓷用的都是国产的“平等青”,又称为“坡塘青”。

    “平等青”含铁较少,含锰较多,所以成化青花瓷的青蓝色中呈泛青灰,没有 了之前青花瓷的铁锈斑和渗青现象,也没有了宣德青花的那种泥斑,发色更稳定,瓷器整体效果淡雅柔和。

    我们逛来逛去,都是陶瓷,对着这些后世的珍宝,却生出审美疲劳!

    我们就决定回客栈。

    刚入客栈门口,看见五叔在等我们。

    五叔微笑地问:你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制瓷的窑?

    我们一听,都说:好!

    现代的人们总说:到了景德镇,不看古窑,就等于白行一趟。

    说到古窑,我知道现代景德镇有许多模仿和以旧修旧的古窑,各有名称:宋代的叫龙窑、元代叫馒头窑、明代叫葫芦窑、清代叫镇窑。

    五叔之前曾来景德镇运货,认识了这边的制瓷商家,现在趁天色尚早,五叔一直在客栈等我们回来,要带我们去开开眼界。

    我们一行人跟着五叔,沿着一条山间小路,往山林里走。

    不远,走了三里路左右就到了。

    远远地看见山脚边,有一间窑屋,旁边的烟管正在向上冒着袅袅青烟。

    这时,五叔认识的那个制瓷商家迎了出来,与五叔相互作礼问候,五叔让我们称呼对方为梁老板。

    时间宝贵,梁老板马不停蹄带着我们去参观。

    走进窑屋,只见屋内地上倒覆着半只巨大的葫芦,前大后小,这时隔得远远就感觉到热浪逼人。

    五叔说:这就是葫芦窑,窑内的形状就象一只葫芦。

    我们看到葫芦窑以柴为燃料,由于我们来到时,还未到开窑时候,所以我们不能进入窑洞内观看。

    我们有点失望,梁老板看了看我们,和蔼地笑了,他把我们带到另外一间屋,只见有几个匠人正在制作瓷器。

    梁老板说:瓷器的制作,要经过采土、练泥、拉坯、修坯、晒坯、装饰、施釉,最后才是烧窑。

    凌轩问:梁老板,烧窑的温度要有多高?

    梁老板说:温度高到能烧溶铜铁。

    我问:梁老板,一窑瓷器一般要封窑烧多长时间?

    梁老板说:一般都要一昼夜至三昼夜。

    我们听了,都觉得做瓷人很不容易。

    古语有云:

    一饮一琢,莫非前定;

    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轻易毁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