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我们的船经过古武昌,即现代的湖北省鄂州市,我们看到了砥柱中流的观音阁。
古武昌隔着长江与黄州府对望,黄州府即现代的黄冈。
这里水流湍急,船夫们都在奋力工作。
傍晚时分,船到了江城。
江城,就是现代的武汉市。
现代的武汉市有三大重镇,分别是武昌、汉口、汉阳。
现代的武昌,要与观音阁所在的古武昌区分开来。
三国时,孙权因江心观音阁下的龙蟠矶上现龙凤呈祥之帝王兆,就将龙蟠矶南边之地的鄂城,因“以武而昌”之义,取名武昌;此为古武昌由来。
孙权自公安迁来古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后代又将都城回迁古武昌,但最后还是迁到建业。
孙权有见蛇山一带,说此地“依山傍水、开势明远、凭墉藉险、高观枕流”,决定在此筑城,该城称为“夏口”。
“夏口”之名,与“江夏郡”有关。
早在汉朝时,今湖北东部、河南南部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区域,设江夏郡,属荆州刺史管辖。
三国时,魏、吴是各有各的江夏郡。
孙权在古武昌称帝,迁都建业后,将古武昌划归吴国的江夏郡管理。
公元280年,晋灭吴,晋朝将吴国的江夏郡改名武昌郡,魏国原来的江夏郡,仍称江夏郡。
直到此时,武昌才被正名。
不过,沧海桑田,争来争去、改来改去,到了隋平陈后,江夏郡、武昌郡都废止,并入鄂州管辖。
现代的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足,分踞长江三边。
但是明朝初年,当我们来到江城,还只有武昌、汉阳两城。
武昌位于长江东南岸,汉阳位于长江西北岸。
汉阳之所以称为汉阳,是因为它在汉水之阳,东南邻长江,与武昌隔江相望。
三国时,汉阳为吴国所踞。
那么,现代的武汉三镇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因为在明朝的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了嘉靖年间,汉水新河道的北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这时武汉三镇才成鼎足而立之势。
前边说及孙权在蛇山筑城,该城称为“夏口”。
蛇山位于长江东岸,又名黄鹄山,蛇头临大江、蛇尾插闹市、绵亘蜿蜒,形如伏蛇。
汉水自沔阳,即今天的湖北仙桃,开始称为夏水;夏水流入长江的地域,在蛇山之下,孙权在此建筑城池,就称之为夏口;夏口城就是今天的武昌城。
孙权又让人在夏口城西南角的蛇山之巅,建一座用于了望守戍的军事楼,就是黄鹤楼。
蛇山山体斜陡狭长,形势十分险恶;蛇山与汉阳的龟山隔江相望,两山之间,长江滔滔而过,象一把锁一样,素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之称。
后世的人们在东边的武昌蛇山与西北边的汉阳龟山之间,建了一座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越东西,此是后话。
言归正传。
傍晚,我们来到了江城,即现代的武汉,船就停泊在蛇山山麓、武昌城南边的避风港湾。
船的管事对三叔说:船到了武昌城,要整修检查一天,后天才可以继续启程出发,让我们在武昌城好好休息一天两夜。
明初的武昌城与现代的武昌城不同,现代的武昌城,长江沿岸河堤修整得很直,蛇山南北麓都是土地和房屋建筑;但是在明初,蛇山上有黄鹤楼临江而立,蛇山的南麓是一个避风港湾;港湾的南岸,才是武昌城。
港湾很开阔,停满了各色大小船只,十分繁华。
我们下船时,回头眺望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我的心里盘算着明天一定要上去看看。
我们带着贵重物品和必需的行李,步上码头台阶,向武昌城走过去。
只见武昌城的城墙很高,目测有近十米高,走近一看,墙体均为陶砖砌就,没有沧桑的感觉,反而觉得城墙有点新。
进入武昌城内,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百业兴旺。
这时,城内华灯初上,红红的灯笼,映照着干净整洁的青石板道,古朴沉实。
我们在城里找了客栈住下,就先去吃饭。
在饭馆坐下来,找店小二一问,果然武昌城的城墙有三丈高,是在明朝洪武四年的时候,由当时的江夏候周德兴增拓建成,武昌城有9个城门,方圆达二十余里。
三丈高,也就是约10米高。
到了现代,明朝的武昌城已不复见,只保留起义门的一小段城墙。
江城在明朝是朱元璋的第六子——楚王朱桢的封地,朱元璋将此楚地封给备受重用的第六子朱桢,可见此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武昌本义,就是以武而昌。
武昌城,历来就是屡见兵戎之地;古有三国纷争,现代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昌起义。
武昌城,生来就担负着改天变运的历史使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