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了一遍又一遍,贾似道还是没想到什么合适的办法,毕竟自己面对的是忽必烈这个当世最强的统帅,但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却让他十分振奋,甚至给了他与忽必烈一战的信心。
这个消息是,吕文德已经抵达鄂州。
在接到了蒙古大军从钓鱼城下撤退的消息后,吕文德便派出了大批的探马去打听情况,当发现蒙古大军确实撤了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率军东进,朝着鄂州城的方向火速驰援。
公元1259年九月,吕文德在鄂州城外围与蒙古大将拔都儿率领的蒙古骑兵遭遇,两军展开激战,吕文德趁夜突破蒙古军的防线,进入鄂州城中,他的到来使鄂州城内军民守城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
可就在吕文德入城之后,忽必烈便加强了对于鄂州城外围的封锁,而且攻城的频率更加频繁,这才导致过了一个多月,这个消息才传到贾似道的耳中。
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贾似道是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快马加鞭地带着手下的人马赶到了鄂州城的外围。
他们的到来,使得忽必烈更为焦急,因为据他的探子报告,南宋军方动作十分频繁,两淮的兵马集结于白鹭洲;江西的兵马集结于隆兴(今南昌);岭广之兵集结于长沙;闽越一带的水师也溯江而上,朝着鄂州的方向驶来。
这几路兵马所处的位置正好将忽必烈的大军包围在中央,若是他们阻断江、黄津渡,邀遮于大城关口,堵塞汉东的石门(今常德),再将郢州、复州周围的湖泊水系都控制住,那么忽必烈将陷入宋军的包围之中,无法及时回返。
前有难以攻破的坚城,后有被截断归途的风险,再加上蒙哥的死讯不断从各个贵胄派出的信使中传来,这使得忽必烈有了想退兵北还的想法,不过若是现在撤退,那么也就代表对于南宋的战争自己也是无功而返,这样的战绩并不利于他在日后继承汗位。
一时间,忽必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恰巧在此时,他在北方的长妻察必派人传来消息,告诉他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有占据汗位的想法,并且已经派遣了亲信阿兰达儿前往漠南,脱里赤前往燕京,开始征召民兵,集结兵马,有想要与他刀兵相见的意图,请求他速速北归。
可忽必烈依然很纠结,他觉得攻打南宋比继承汗位更重要,他还想再拼一下,如果能攻克南宋,自己得到了长江以南大片的土地和百姓,有了他们的支持,到时候再回去争夺汗位也不迟。
但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他手下的一致反对,11月17日,郝经面见忽必烈,上书《班师议》,他认为:“知进退存亡而能立于不败之地者,方为圣人。而今天下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乱,国库空虚,宗室诸王中窥伺汗位者甚多,如果此时被其中一人抢得先机登位,局势就很难说了。更何况现在阿里不哥已经占据了漠北草原,还派遣了脱里赤占据燕都,收缴图籍,号令诸道,这已经是相当于行使可汗的权力了;大王平时威望极高,而且手中握有重兵,若是阿里不哥宣称自己受了遗诏登基,昭告天下之后,必然会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您还能安然无恙地北归么?更何况如今塔察国王(塔察儿)与李行省(这里代之李全之子李璮,他娶了塔察儿的妹妹为妻)互为肱骨,从侧面威胁您;西域诸胡虏隔绝了您和旭烈兀大王的联系;病民诸奸(指北方的诸汉人军候)鼠首两端,互相观望;他们都是大王您登上汗位的威胁,随时等着在您陷入劣势之时给大王以致命一击。如今之计,大王应当与南宋议和,然后您率轻骑快速返回燕都,然后一面派人迎接先可汗的灵柩,趁机将玉玺拿到自己手里;另一面则派亲信之人安抚各道州府,知会各部军兵,让太子真金镇守燕京,则天下无忧矣!”
听完他的分析,忽必烈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自己陷入了误区之中,拿下南宋固然有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但名不正则言不顺,到时候自己即便实力再强大,但却没有了执掌这个实力的名分,也是白费劲,于是便准备开始撤退,并物色出使南宋的使臣。
但在撤退之前,忽必烈还是想再试一次,于是便听从了张柔的建议,命工匠开始赶造一批‘鹅车’,用做攻城之用。
鹅车,其实就是用木头搭起来的一个小屋,下面有几个轱辘可以供人推着跑,上面用硬木头搭建一个坡屋顶,再用铁皮包覆住,能抵挡箭矢和火攻,掩护士兵们抵达城池下面发起进攻。
不得不说,贾似道也不算一个庸才,毕竟奸臣只是心眼不好,并不是智商不够,在了解到忽必烈想用鹅车破城的想法之后,贾似道也展开了反制行动,他命令士兵们加班加点地在鄂州城内围建造了一排木栅栏。
办法虽然很简单,但是确实很有效,木栅栏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鹅车的行动,如果想通过这段木栅栏,躲藏在鹅车下面的士兵就必须钻出来拔除他们,可一旦脱离了鹅车的庇护,城墙上的弓箭和火炮就可以攻击到他们,鹅车的存在就形同虚设。
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木栅栏,忽必烈长叹一口气,对于贾似道也十分佩服,开口感叹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可就在此时,兀良合台率领的南路军却起到了奇效,在攻打潭州时,南宋守将向士壁极其善守,使他一无所获,只好派出一部分骑兵在其余防守薄弱的州府进行劫掠,跑的最远的人马甚至进入了江西境内,但却也因此歪打正着,引起了南宋朝廷内部的极度恐慌。
监察御史饶应子认为,精兵强将都被贾似道带到鄂州去打蒙古人了,湖南、江西这些地方地广兵稀,虽然有一些老臣和宿将暂时可以稳住阵脚,但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如重新设置一道防线,用来抵御蒙古人。
人都是怕死的,皇帝尤其甚之,宋理宗在听了他的建议后,急忙下诏给贾似道,命他从鄂州移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那里重新设立防线,指挥与蒙古大军的战斗。
但这道命令可让贾似道犯了难,毕竟鄂州被忽必烈围的连个苍蝇都飞不出去,想要突围出去,属实是过于危险。
对于他的表现,大将高达十分不屑,认为他就是个草包,面对着贾似道请求他派兵保护自己冲出重围的请求置之不理;就在这时,吕文德主动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跟贾似道打了包票,保证他安然无恙地冲出鄂州。
这让贾似道十分感动,觉得吕文德简直太够哥们了,根本就是关二爷再世,义薄云天呐!
至此,吕文德便与贾似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吕文德命手下的头号猛将孙虎臣率精兵七百亲自护送贾似道出城,在途中打败了遭遇的蒙古骑兵,成功将其送进了黄州城内。
他的这一行为,极大地鼓舞了荆湖、江西一带的士气,军民皆欢欣鼓舞,青壮主动参军者络绎不绝,大有反攻蒙古军的架势。
可奸臣被称为奸臣,肯定是有原因的,就在南宋上下士气正旺,忽必烈归心似箭且犯愁如何主动开口议和的时候,贾似道却主动派人前往忽必烈的大营认怂了。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暗室逢灯,忽必烈大喜过望,急忙接见了贾似道的使者。忽必烈本以为,南宋方面会趁着蒙哥战死,蒙古帝国内部不稳的时机,对他们大加施压,他甚至都做好了退让一些的准备,哪怕是让出辛辛苦苦打下的一部分土地都可以。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使者不是南宋朝廷派来的,而是贾似道私下里派来的,使者提出,宋蒙双方以长江为界,南宋每年给蒙古绢二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并对蒙古称臣。
这哪是和谈?
简直就是投降!
面对着如此优厚的条件,忽必烈急忙同意了,而后命杨惟忠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郝经为副使,全权负责江北一带的军政事宜,并且负责与南宋的和谈。
在做完这些后,忽必烈轻骑简从,星夜返程,于闰十一月二十日返回燕京。
主帅都走了,继续围着鄂州这块难啃的骨头也没有了意义,于是蒙古大军开始撤军北归。
趁着这个机会,贾似道又耍了一个小聪明,他命令宋军在蒙古军撤退的时候发起进攻,但不是全面进攻,只是偷袭落单的小部队,悄悄杀几个人就跑。
在这样的战术下,贾似道成功地取得了一次“大捷”;蒙古军可谓“死伤惨重”,据宋军战后统计,蒙古军整整死伤了一百七十多人。
在获得了如此“空前绝后”的战功后,贾似道急忙向宋理宗上奏,其中写道:“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汇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福。”
宋理宗收到奏折后兴奋到了极点,认为贾似道就是自己的诸葛亮,能够替自己将国家带向强盛,同时也没吝啬赏赐,封他为卫国公,加封少师,自此对他更为倚重。
第二次宋蒙战争,至此告一段落。
此时的脱里赤还不知道忽必烈北返的消息,依旧在燕京大肆招揽民兵,加紧训练,并假借阿里不哥发出的诏令,在各个州府安插自己的亲信,意图架空忽必烈。
可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忽必烈的身影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面色冷峻地盯着他。
脱里赤这回懵了,他深知燕京是忽必烈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大本营,自己这一番所作所为,无疑是触碰他的底线,所以面对着忽必烈的到来,他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面对着脱里赤,忽必烈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下令遣散所有被他召集起来的军队,并且以蒙哥临终时曾对他下过密诏为由,传旨诸王及宗亲贵胄,为自己登基造势。
阿里不哥在得知自己的计划流产之后也不甘示弱,同样派遣使者联络四方,两兄弟开始了明争暗斗。
公元1260年初,阿里不哥率先出招,遣使面见忽必烈,并以监国的身份命令他亲自前往和林,为蒙哥会丧,同时参与自己召开的库里台大会,选举新的可汗。
阿里不哥此举可谓是深思熟虑的,代表着两道含义,首先是抬高自己的身份,降低忽必烈的地位,因为自己的监国身份是蒙哥安排的,他所下达的命令,忽必烈作为臣子必须要遵守;第二则是逼迫忽必烈离开自己的漠南根据地,因为给先可汗会丧这种大事,作为亲王他是必须要到场的,否则在蒙古帝国内部,忽必烈的口碑将一落千丈,而和林是阿里不哥苦心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等忽必烈到了和林之后,那就是插翅也难飞了。
世人皆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殊不知,再高明的阴招也不如堂堂正正的阳谋更难以对付。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忽必烈却丝毫不慌,直截了当地告诉使者他不去,然后将他赶走。
忽必烈可不傻,在面子和性命之间,他选择了性命,毕竟面子没了可以再找回来,命没了可就真没了。
可坐以待毙也不是忽必烈的行事准则,眼见着自己的亲弟弟率先出招,他也派遣了自己的心腹、畏吾儿人廉希宪前往塔察儿的营地去拉拢他,并希望他牵头联络宗室诸王,推举自己的可汗。
塔察儿在左手诸王中,实力是最强的,威望也是最高的,在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他认为忽必烈确实比阿里不哥更适合称汗,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联络了左手诸王中的也先哥(哈撒儿次子)、忽剌忽儿(合赤温之孙)、爪都(别勒古台之孙)和右手诸王中的合丹(窝阔台第六子)、阿只吉(察合台之孙)等四十余位皇室宗亲加入到忽必烈的阵营中来。
与此同时,手握重兵的兀良合台与霸都鲁(木华黎之孙)二人也宣布支持忽必烈称汗,并亲自带人前往开平面见忽必烈。
在得到了这一消息后,阿里不哥十分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加强了对于其余宗室勋贵的拉拢,并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库里台大会,准备登基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