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村正宣布的事情后,一些年龄大的村民扛着农具先离开,这件事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他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赵三娘愿意教他们做红薯粉条,他们还懒得学呢,让家里的小辈去学还差不多。
村正在离开前,冲着村民们大喊:“你们愿意拜赵芸欢为师的,得空了先去赵家报名,等之后我和赵芸欢会从这些报名的人里选出10个人。”
至于赵芸欢说的什么拜师条件,要粮食、要土坯砖,还是等这些人去赵家报名的时候,让赵芸欢同他们说吧,他才懒得浪费这个口舌。
听到村长说的话,钱家人有些傻眼。
他们是不是听错了?还是赵家人的脑袋被猪拱了?
赵家人愿意把赚钱的手艺教给别人?赵家人是不是脑子有病?
钱一天冷着脸:“回家。”
想想他家之前和赵家发生的事情,赵家肯定不会教他家的人做红薯粉条,他也不同意钱家人去给赵三娘当徒弟,白白被压了一头,之前他们在村里放出去的狠话岂不成了笑话!
赵芸欢则根本没有心情考虑钱家,她在回家的路上就有村民不停的问着问题,还有不少村民直接跟着她回家。
有村民在听完赵芸欢讲的拜师条件以后,皱起眉头,果然,这学做红薯粉条不是白学的,又要交粮食,又要交土坯砖。
听完拜师条件的村民,有些犹豫,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报名,最后只能说我先回家商量商量。
赵芸欢:“不急,跟家里人商量好再来报名也不迟。”
她早就预料到一些村民在听完拜师条件后,会打退堂鼓,这很正常。反正她只收10个徒弟,村里总有咬牙拿交粮食也要学做红薯粉条的人。
一直到晚饭后天黑透,赵家才渐渐没人报名。
赵芸欢累的不想动,嗓子哑的声音有些尖锐:“五娘,给我倒杯水。”
今日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拜师条件,说的口干舌燥,若不是村民不识字,她都想把拜师条件写在家门口。
五娘手舞足蹈的去给赵芸欢倒水,今天家里热闹的很,她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梦。原来村里想学做红薯粉条的人有好多好多人,以前见了她都不理她的阿婶和阿叔,今天见了她亲切的很。
·
三天以后,赵家停止报名。
其实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没河东村的村民去赵家报名了,想要报名的人前两天早早就报了。
第三天倒是有不少外村的村民找到赵家,打听收不收外村的徒弟,赵芸欢笑着拒绝。
河东村的村民在听说外村人找到赵家以后,开始严防死守,不让外村人再进村。赵三娘一共就收10个徒弟,他们村报名的都有好几十号人,若是再让外村的人报名,那不得更多人。
赵芸欢搬着报名的名单去了村正家,家里虽然有赵云东上学堂时留下的笔墨纸砚,但她没舍得用。她在黑木匠家找了一块板子,直接用烧黑的木棒在板子上记录报名的人。
村正接过赵芸欢搬来的板子,数了数上面的人数:“这么多人?”
他还以为,赵芸欢要的粮食和土坯砖会劝退很多村民,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愿意报名。
赵芸欢开口问:“阿叔,依依阿嫂要不要跟着一块学做红薯粉条?”
王依依是村正儿子范立信的媳妇,若是村正想让王依依也跟着学做红薯粉条,她不是不能走个后门。
村正摆了摆手,开口拒绝:“不用了,她在家还得带孩子。”
范大头已经5岁,其实不用王依依一直手把手带着,但村正不想村里人被背后戳他脊梁骨,统共就10个名额,他身为村正还得占1个。最主要的是,他打算送范大头去县里上学堂,到时候王依依得去照顾他。
赵芸欢点了点头,既然村正说不用,那她就放心大胆的按自己的喜好选人。
赵芸欢和村正定下10个人名以后,由村正去通知。村里人在知道赵芸欢收的10个徒弟都有谁以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些报了名没被选上的,想让村长帮忙求情,让赵芸欢走个后门,但都被村正挡了回去:“赵三娘可是说了,她就收10个徒弟,若是让她多收1个,她就1个都不教了。”
找村正说情的村民这才死了心,若是因为他走后门,让其他10个人也当不了赵芸欢的徒弟,那他们家得被记恨死。
村正安慰那些报了名没被选上的村民:“没事,赵三娘也说了,只是今年先收10个徒弟,等以后还会再收徒弟。”
在收徒这一日,赵芸欢准备了一份契书,没办法,准备十份成本太高。
契书上面清楚的写明,在明年红薯成熟前,10个徒弟一要每人每日送两块土坯砖,二要结清一担粮食,三要在赵家做帮工。在契书最后,赵芸欢还特意标明,就算10个徒弟学会做红薯粉条,也得到明年红薯成熟以后才能开始独自做红薯粉条赚钱,而且他们十年之内不允许收徒弟,不允许把做红薯粉条的方子传出去,否则天打五雷轰,断子绝孙。
‘断子绝孙’,这对村里人来说,是很重的誓言。
在村正的见证下,赵芸欢收的10个徒弟给赵芸欢行了拜师礼,在契书上按下手印。他们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只能按手印。
赵芸欢则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按上手印。
村正看着她写字,惊讶的往前凑了凑,却发现赵芸欢写的名字跟上面契书写的字很像。
村正问:“你会写字?”
一旁站着的10个徒弟,看赵芸欢的目光又添了几分崇拜。
赵芸欢笑着开口解释:“是阿哥闲暇时教我的。”
村正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村里会写字的男娃都少的很,更别说女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