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有鬼镇着
作者:牧云方晓   嫁给鬼王,我在鬼界为非作歹最新章节     
    自香荷从医院回来,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亲戚邻居一波一波的来看她和孩子。

    刘灵秀忙得团团转,差不多走路都带着小跑,用方言叫忙的两脚不掏土!

    叶微大姨来的时候,还给刘灵秀带来一个诡异的消息,说是陈桥有家要办丧婚。丧婚也就是冥婚,但村里人没那么学究,都是讲丧婚。

    刘灵秀一边给香荷盛老鸡汤,一边让大姨等会,也给她倒碗鸡汤喝,她说大姨又瘦了。

    听得有丧婚,刘灵秀习惯性的问一声是谁结,没想到大姨倒是很清楚,说那个男孩子叫陈一青,女孩叫什么莲。

    “陈一青?”刘灵秀愣了下神,手中的鸡汤差点泼出来,大姨忙提醒说:“鸡汤泼了!”

    刘灵秀忙醒神过来,又小心的倒鸡汤,这鸡汤是放在陶罐里,再放灶火灰里慢慢煨出来的,上面飘着一层金黄色的鸡油,味道特别香。

    整个厨房里弥漫着鸡汤的香味。

    大姨说:“你这鸡汤煨的真好!下次邓军生孩子,你也给他媳妇煨!”

    刘灵秀笑着说:“邓军可是找好人了?”

    大姨没好气的说:“倒是看上一个,可是独生女!”

    “哟,那没要求他上门吧!”农村人对于上门女婿,可是很看不起的,男方家只要有可能,都不会让自家儿子去当别人家的上门女婿。

    “他说女方父母讲了,上门女婿没做要求,但将来生的孩子,必须有一个跟女方姓!”大姨的不情愿满满的写在脸上,但又无可奈何,“邓军自己愿意,我们好歹话都讲尽了!”

    “你这忙的也不时间,有时间你陪我去看看那个女孩子去!”大姨说。

    “你这都还没见到人呀?”刘灵秀将盛好的汤端一碗给大姨,鸡头鸡脚鸡翅膀都盛给大姨吃,大姨也不客气,就着锅台喝汤。

    刘灵秀忙送一碗肉多带鸡腿的到香荷房里去。

    正好孩子又尿了,刘灵秀趁香荷喝鸡汤,又给孩子换了下尿片,清洗干净,这才拿着湿尿片出来,放在脚盆里。

    大姨喝完汤,帮她把碗也洗了,出来见了尿片,准备拿起来去洗,只见叶微那个嫁到陈桥的姑姑来了,拎了一大篮子东西,用红布盖着。

    亲戚来看孩子,一般会准备面条,糕、红糖、鸡蛋之类,会做针线活的,还会给孩子做衣服和鞋子。

    来的时候,林林总总用竹篮子装上,上面用红布盖上,看着很是喜气。

    农村人,就讲究这喜气。

    刘灵秀说:“耶,姑姑来了!”

    姑姑是叶运州的妹妹,叶微他们喊姑姑,叶运州的姐姐他们喊姑妈,刘灵秀也跟着孩子们喊。

    刘灵秀忙上前热情接待,陪姑姑看完香荷和孩子,三人便到院子里择菜的择菜,洗尿布的洗尿布。

    因为都是自家的姐姐妹妹,亲得很,所以,见刘灵秀一个人忙不过来,她们也会帮着刘灵秀干活。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人干活时间,便聊起陈桥的事,正好姑姑住陈桥,大姨便问起丧婚之事,因为即使在农村,现在也少有丧婚之事了,所以,出来一桩,大家都觉得稀奇。

    姑姑自是听说了,说:“他们家的事不好说,陈小狗过阴,说他妹妹要与陈一青结丧婚,还要像正常活人结婚一样,一项程序都不能少!”

    “陈桥有几个陈一青?”刘灵秀问,“怎么还有死了的?”

    “两个!一个活着在!一个听说小时候就淹死了,那家也是倒霉,我还听说。。。”姑姑压低声音说,“也不知真假,说他们家原本有两个儿子,这个叫陈一青的是小儿子,还有个大的,听说是掉石灰池里,脸,身上都烧烂了,带到省立医院没瞧好,就丢在外面,没带回来。”

    “丢在外面是什么意思?”大姨惊悚的问一句,“死了埋在外面?”

    “讲丢的时候还没死,就是脸烧烂了,身上也烂了,抱都没法抱,所以就没带回来!”姑姑小声说,生怕被人听到一般,“那样的孩子,活肯定活不了的。听说他家可不太平了,大家都不敢上他家门,说去他家玩的,回来就会生病!”

    “真是作孽,自己的孩子,哪舍得丢在外面不要?这人家心真狠!那他家是有鬼镇着的!肯定是那大儿子的鬼。”大姨说这话时,吓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可还是津津有味的聊着。

    “那不丢掉,带回来也是个死,还不是埋猫塘乱葬岗!”姑姑说,“就是当时太残忍了!”

    “这是哪家有这么狠毒的父母?”刘灵秀想想自己对捡来的小免都心疼得不行,更别说是自己亲生的了。

    “你应该认得呀!”姑姑说,“有年在你家边上挑坝,那个叫周桐花的,到你家讨水喝,还喊你灵秀姐,歇工的时候,不是还帮你掏耳朵,你说她掏的比别人掏的都舒服呀!我都记得,就她家!”

    “哦,她男人叫什么东来着吧?”刘灵秀似乎是想起来那回事,脑海里呈现当年挑坝的轰轰烈烈的景象。

    村里每年到年底农闲的时候,正好雨水少,都会加固前后河的拦河坝,叶微是见过的,村委和堤委会的干部会将土方分到各家,就是每家都有这么多土方的任务,只有完成任务的不用交费用,家里没有劳动力去挑土方的,还得交钱买土方。

    村人为了不交那个钱,便自觉主动上河堤挑坝,那时候没有现在这种挖土机,都是靠人工一簸箕一簸箕的挑土到坝上,从坝下开始筑坝基,一点一点往上累积,再人工踩平压实。

    最后,还得让牛拉石滚过来压。

    这样,才能真正稳固,预防来年梅雨季节发洪水。

    各个湾后面杨树林里的诸多池塘就是挑坝留下的见证,将那里的土挑到坝上加固堤坝。

    人来的多,男人妇女孩子老人,家里能挑得动的都可以来。

    大家按秩序挑土,有人负责铲,有人负责挑,大人用大簸箕,孩子用小簸箕,挑一天,干部们会发一根签,自然,会根本你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老人,签是不一样的,比如年轻力壮的男人挑一天,算一个半工,上五十岁不到六十岁的男人挑一天,算一个工,妇女挑一天,算八分工,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挑一天,算五分工等等。

    最后按签的多少算土方,如果挑的超过安排的任务,多出的土方,可以折成钱付给他们。

    所以,每年到挑坝的时候,几乎全家老少全部出动,就像过年一般热闹非凡。

    村里人也得以能在一起活动互相认识,还有不少亲事,就是在这个时候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