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叨完,胡宗宪马上意识到自己被怔住了。赶紧清明下大脑追问到:“泰西果真获利如此之大?”“部堂大人完全可以在战事结束后来杭州泰西坊看看就知道。就下官看到的,泰西人发给长工短工的工资基本是杭州士绅的三倍以上,比织造局的大工匠还多。他们可不是做慈善来造福大明的”高哈瓦那知道直接说泰西的环球贸易怎么样怎么样,很容易引起逆反,干脆以小见大了。“这,这,如果这么算,那泰西人岂不是轻松能聘请到我大明最聪明的民众,哪怕是秀才恐怕都心动,甚至那些没有官身又身家不多的举人。高知府,这种过分的高工资,长此以往,于朝廷不利啊”胡宗宪一下子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了起来。“部堂,真正应该担心的不应该是,泰西人给三倍工资,也能赚钱,意味着我大明百姓在泰西手里能够创造远超过三倍工资的价值。而在大明,就现在这个工资,士绅朝廷还在尽力压榨。是我大明士绅太过吝啬,还是我大明士绅朝廷根本发挥不出来大明百姓的价值啊?”看着胡宗宪陷入沉默,高翰文赶紧追加一句。“想要靠闭关锁国,隔绝泰西人影响是不可能的。广州、福建沿海已经成群的下南洋了。而唯一的希望就是部堂大人的环球航行。我们大明富甲天下,只要学到他们的价值创造手段,都不用超越他们,就自然能创造出远超想象的价值。凭着规模优势,也没人能竞争赢的”高翰文也是图穷匕见了。之前推动沈一石的泰西之行。但这个行为,只能劝动皇帝,说不定引得嘉靖甚至以后皇帝真的更加紧迫地追求垄断外贸就惨了。真正一锤定音的还得是一位文官。文官的游记与见闻才是天下人的共识。当胡宗宪说出海外值得一去的时候。无论是严党还是清流,或者是内陆民间,自然会奉若圭臬。那时候,开放才是大势所趋。当然,胡宗宪这种较为公正的文官出现也自然是平衡嘉靖皇帝私心的重要砝码。要不然事与愿违,就有些哭笑不得了。“好,好,好。等四五天,就可以去你们杭州看看。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了。想必钟公公那边已经告诉你了吧”胡宗宪倒没有太过纠结,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说完私事,高翰文也就顺理成章地说出了替流民租赁新恢复的农地的事情。胡宗宪真的是有点哭笑不得,眼前这个后生真的是刚给人一点好处马上就要回报。都不带隔两天客气下的。好在胡宗宪自然是知道流民压力的危害的。但问题不是胡宗宪想不想的问题,是江浙士绅已经把原本的地契好些都送过来了。而且由于浙江这次改稻为桑赚钱,好些都是打算种桑树转做织造的。种桑树与织造,比起种地,可是安置不了多少人的。虽然流民聚集为患,但人家的地契也不是假的。江南哪有什么真正无主的土地,这要是不给返还,恐怕同样也是要闹出事的。胡宗宪没有立刻回应是否,只因地契还在统计,让高翰文多留军营几天一起参议。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九六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