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到来是不被任何人期许的,我的存在也不是因为爱,而是那些年父母在年纪和各方面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凑合在一起组成的无爱之家。曾经的我也很好奇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是如何能凑在一起的,答案却令我不禁唏嘘和叹息。
我的母亲生活在清河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幼妹。虽然家中有姊妹四人,但是她小时候那会儿家中姊妹众多可不是因为家庭条件好的原因,毕竟那个年代大部分人家能不能吃饱饭都是成问题,但奇特的是几乎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现在想来大抵是受中华传统五千年养儿防老的思想的影响吧,老人都希望家里有个儿子给自己养老送终。尤其是农村地区,生了儿子眉毛都要高三丈,说话做事都能硬气几分。我的母亲家也是这种情况,虽然我外公因为受过现代化教育追求男女平等,但我外婆是正统的老派思想,深信养儿才能防老,在生了我舅舅后还想再要一个男孩,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三个女儿,其实我觉得要不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她可能真的会生到生出儿子为止吧。因着家中孩子众多,而粮票却只发了付出劳动力的夫妻二人的,所以导致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更别提肉了,一家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两回。衣服裤子鞋子就更不说了都是大的穿了给小的穿,都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家的衣服岂止能穿三年啊,压根就是是从第一个孩子穿到第四个孩子。等到我小姨穿的时候,除去惯有的不合身外,连布都没有一块是衣服本身的了。鞋子也是春夏秋冬都是那一双五根脚趾头全在外面而且不合脚的烂胶鞋。书包更是有都没有,都是拿现在那种装米装化肥的口袋凑合着当书包用的。上学别说坐车了,都是爬山,每天早上天不亮起来都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去翻过两座山然后才能到达学校,下午放学后还得原路返回。别以为回家后就能休息了,还得出去放牛,割猪草。想写作业还得趁早,不然晚了就看不见了,为啥呢,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农村是用不上电灯的,晚上只能用灯光微弱的煤油灯来照明,就这微弱的灯光还得节省着用,只为了能够多换一点粮食。就这样直到初中上完后,由于家庭条件问题无法负担这么多孩子的学费,再加上我妈确实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她就回家和老两口一起干农活,后来我二姨在离县城不远的陶河坝成家后,把我妈带出去在城里学了裁缝手艺,自那以后她就在县城的成衣店里打工了,直到和我爸结婚后才辞去了那份工作。
外公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文化人,幼时上过私塾,后来在市里上过学,教过几年书,会打针看病,因为外婆的身体原因回到了乡下老家当起了农民。外婆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地主家庭可以说是生来就衣食无忧,可惜在她五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那之后便跟着她奶奶一起生活,天不遂人愿的是没几年老太太也离世了。自那以后她便跟着小叔,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用她的话说就没吃饱过一天饭还天天挨打,更别说应有的小姐待遇了,甚至连个丫鬟都不如。后来她被嫁到清河县城的邻居家姐姐带到了清河县,因缘巧合之下嫁给了我外公。命运对她那是格外的不眷顾啊,自从她生了我舅舅后,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因此吃了很多药,但一直没有得到根治,之后便一直时有反复时好时坏的。因着她有个执念就是生儿子,我外公怕刺激到她加重她的病情便随了她,于是才一直有了我二姨,我妈和我小姨。可是到生完我妈后她的情况突然急剧恶化,一天趁着我外公在地里干活,她竟然偷跑出去了。那段时间我外公又要找她,又要照顾孩子还得下地干活,导致我外公一个一米78的人体重一度只有100斤,整个人看上去跟人形的骷髅架子没有任何区别。值得庆幸的是一个月后她居然自己回来了,但是她整个人看上去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满身污渍,双目无神。整张脸遍布泥痕,头发杂乱还有零零碎碎的草屑在上面,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身上也是满布伤痕。整个人精神极度恍惚,嘴里念念有词,待你想仔细去听她在说些什么的时候,她反而不说了,而是对着你发出咯咯咯的怪笑。外公帮她把身上洗干净伤口涂了药后,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不说。自那以后她整个人就不对了,时常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不知道说些什么,说完后还发出咯咯咯很瘆人的笑声。小时候和她呆一起的时候,她老喜欢一惊一诈的给我讲熊家婆的故事,讲完还咯咯咯的笑,常常给我吓得不行,导致幼年的我一直觉得某一天她会像故事里那样将我带到山洞里然后给放进大铁锅里炖了,所以每次单独跟她爬山时我都瑟瑟发抖。
我的奶奶是个人极度重男轻女嫌贫爱富的可怜人。为啥说她是可怜人呢?其实早年间她家境还是不错的,毕竟生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家里的孩子能去上学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稀有的事,更何况是个女孩。可惜她有个好赌的爹,赌光了家产,用她跟一个大了她十几岁的男人换了十石的米。而那个男人呢,据说早年间他家也是一个地主家庭,整个高庙村的人都是他家下人,在西海镇的主宅那边还有好几片山,可惜啊他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家产全被他给败了个精光,摇身一变成了全村最穷的人,导致三十多岁了还是个单身汉。这不怕自己后半生没个儿子养老送终,就花十石大米换了个媳妇儿。可怜这女孩本来正值花一样的年纪,刚上了一个学期的学便被自己老爹给叫回家拿来换米了。而嫁的丈夫同样是一个吃喝嫖赌样样来并且完全不顾家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三百天不在家。屈指可数回来的那几天都是因为身无分文而且还欠了一屁股赌债,需要拿家里的东西抵债。她这一生有过八个孩子,活下来的却仅仅只有一半,不是因怀孕期间干活流掉的,就是因为没钱吃不起饭看不起病而活生生在她怀里咽气的。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那个男人,那个男人即使家里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子以及一个临产的妻子的情况下,仍然一脚踹开了阻拦他的妻子,义无反顾的带着人来家里抬走了所有的粮食,连一粒米都没给她剩下。
我的父亲因为恰逢那个男人抬走粮食后我奶奶情绪波动太大而导致了他的早产,刚刚生下他一秒钟都没歇过便马不停蹄的下地干活了,更别提什么坐月子了,毕竟她清楚的知道即使她和孩子们都饿死了也换不回那个男人的一眼,而她自己不下地干活自己和孩子们就得饿死。她将丈夫的无情归咎于孩子的无能,没有办法帮她留下丈夫的人和心,所以她格外的不待见我的父亲。也许是原生家庭的原因吧,导致我的父亲即便是打小住在鸡棚里依然很认真的念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一直期待走出去,渴望读书能改变他的命运。可惜那个年代并不那么的眷顾执着的人,一直模考重本线的他,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信心满满的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然而当他拿到的高考成绩时却只有两百多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知道他自己的成绩是被人冒名顶替去上了大学。但是没办法找到那个人是谁,其实即便是找到了你一没钱二没势的谁会搭理你。于是他便选择了复读,可是当他刚刚报上名满怀期待的准备再战的时候,家里的老两口却嫌他复读花钱给他强制退掉了,结果他一时想不开围着县城跑了一天还把门牙摔掉了两颗。回来后整个人精神恍惚,对于复读的事情三缄其口,然而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从未放弃过那个大学梦。
那这样两个同样被时代和不可抗力所造就的年轻人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在那个农村里一个村只有一台座机,出门靠走联络靠书信的年代,即便是城市里自由恋爱都可以说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更别说是农村,而唯一结识异性的方式便是由媒人介绍。真实情况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全靠媒人一张嘴说了算。外公因为有一丝那个年代文人的傲气,再加上还要分心照顾外婆和家里几个孩子,平时就不怎么和邻里交流,又处在深山里,导致家里的几个闺女都23~4了还没人说亲,这不一下就急了。毕竟平常人家的女儿18~9岁就出嫁了,自己家这几个留着留着留成老大难了,这可咋整。这不好不容易,有个来说亲的了,说男方是城边村的,走路进县城只要十来分钟,而且还是个高中生有文化(那年头的高中生相当于现在得大学生),在厂里打工有工作,当即觉得十分满意便同意了,就跟媒人说约个日子看一下人合适就把日子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