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捷报传来
作者:名剑山庄   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第七十七章捷报传来

    “你现在好像与昨日有些不同。”

    宫中一处高轩临湖而立。安庆公主坐中间,眼前有一架古琴。旁边有焚香,茶水,果子。而何夕与在一侧,与安庆公主相对而坐。何夕桌案上,就没有安庆公主这边如此整洁了。

    何夕桌案上一大片稿纸,乱七八糟的。何夕用食指与中指别着金笔。两只手在收拾自己写的稿件。

    此刻的何夕内心之中充满了动力。

    一想到,大明江山能由他肆意下笔,这种感觉都足以让男人兴奋的战栗。

    但是大明江山该向那方面发展?何夕还需要思考。

    好在,何夕在古代这几个月,并不是一无所获的。毕竟秘书监看似低调。但实际上统合了大明朝廷所有情报。何夕在这里,能从各种渠道,看到大明的情况。

    比如,大明财政中心,一直是江南地区。江南四府,加上浙江一省,负担了大明近一半的开销。更比如刚刚进行的山东东部,与山西两地对河北河南的移民。这说明了大明人口分布。

    也让何夕明白所谓的南北榜案的出现,其实并不仅仅是南北两方学问上有差距。而是全方位的差距。特别是河北河南山东西部的广大平原,本来北方精华地带。而今却是刚刚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中恢复过来。各地人烟稀少。白日赶路,都能路遇猛兽的局面。

    还有大明朝廷的架构。人员组成。派系争斗。

    何夕都有一些了解。

    但是为大明朝廷搞出一个全面发展的提案,对何夕来说,依然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让他伤透了脑筋。

    其实,这个时候,何夕本来想在自己房间之内专心干活。但是他低估了安庆公主对他的感情。

    在何夕看来,他其实并没有对安庆公主做什么事情。也不过是见面几次。所谓约会的时候,也是很多人看着的。只能发乎情,止乎理。不知道是朱元璋对安庆公主保护得太好了。比起朱元璋,心中一转,就有几百个念头。将权术之道,领悟到返璞归真。让人心甘情愿效死的地步。安庆公主那一点小心眼,就显得单纯的可爱了。

    她是一点也不离开何夕。

    即便何夕说自己有事情要做。安庆公主也不愿意离开何夕。

    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何夕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安庆公主看着何夕,自己在调琴打棋谱。做得自己的事情。还时不时看着何夕,眼神迷离,忽而脸红起来。

    或许,这种花前月下,读书下棋弹琴,已经是安庆公主内心之中最美好的样子了。

    这种情况,也让何夕感动。

    不过,这种风轻云淡的浪漫,却被忽然传来的消息打破了。

    自然是白石江大捷。

    ------

    “好。”朱元璋大喜说道:“好。沐英没有让我失望。”

    乾清宫之中,太子向朱元璋禀报此事。朱元璋很是高兴。他高兴的地方,不仅仅是这一仗打赢了。而是沐英在这一战之中立下了奇功。

    前文说过,虽然大明天下三百多个卫所。以及边军营兵。这么庞大的军队,有各自的来源。也是朱元璋自己孤身起兵,当时朱家宗族不过几个男丁而已。所以,朱元璋并没有如曹操,李唐一般,有一个强盛的宗室将领集团。朱元璋庞大的军队将领,都是外姓。所以朱元璋在军队培养嫡系。他的嫡系人马,徐达,李文忠等将领。淮西集团本来是朱元璋的嫡系,但而今渐行渐远了。

    朱元璋更喜欢提拔嫡系将领,又来平衡淮西。也来巩固自己的根基。

    但是提拔也不是凭空提拔。皇帝是要讲道理的。要服众。不过今日沐英立下如此战功。他再提拔,谁也说不出话来。

    而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之首。是朱元璋看重将领,更重要的是,沐英年轻。而今才三十多岁。与诸多开国将领相比,年轻太多了。在朱元璋想来,等将领开国将领们都熬死了。让沐英为太子执掌天下兵权,就如他与徐达一般。

    只是他一想起,太子与沐英的寿数,就一阵皱眉。

    “这一件事迫在眉睫了。”朱元璋心中暗道。

    历史上太子死的时候,四十多岁,沐英走在太子后面,才五十多岁。都是当打之年。不说太子是否早亡,单单说沐英如果在的话,靖难之战,就不会打成那个熊样。

    太子并不知道老父亲担心他的寿数,见朱元璋叹息,说道:“父皇,可是有什么不对。”

    朱元璋说道:“没事,立即招白石江大捷,有功将领入京。朕在京中摆庆功宴。为沐舍庆功。”

    太子一愣,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些不明白。”

    朱元璋说道:“什么地方不明白。”

    太子说道:“而今曲靖一下,接下来一战应该是昆明了。此刻将沐大哥召回来。岂不是阻挡了沐大哥立功了?”

    朱元璋说道:“你兵事上尚有欠缺。第一,曲靖是怎么打下来?是沐英迫降的。朕的沐舍虽然勇猛,但是数千大破数十万的事情,他还做不出来。是贼军心士气不足,自破也。曲靖尚且如此。昆明能好到什么地步。此战之后,云南之战,定矣。当然了,云南土司不闻天威久矣,梁王好破,土司难定。只是这里面还有什么大功吗?”

    太子一愣。也明白了。

    不同是胜利,是不同的功劳的。比如,朱元璋安排唐胜宗各地剿匪。这战事未必轻松。因为要钻山入林,用兵也不可能多。可谓艰险。但是有功劳吗?

    没有。剿灭土匪还要什么功劳。如果失利更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而打土司就是这样的。功劳少,苦劳多的任务。

    “傅友德到底是征南主将,沐舍打得太好。不将沐舍调过来,傅友德脸上挂不住。”朱元璋说道:“再者。北伐将起,沐舍脚程快些,还能到北平听用。”

    太子顿时明白。说道:“儿臣这就去安排。”

    这就是上面有人与上面没有人的区别。可怜的老傅只能在云南啃骨头。而沐英却能到北平,参与北伐。要知道在大明军功之中,以鞑子为最重。也就是大明末年。东虏赏格才胜过鞑子了。

    历史上,沐英打得没有这么漂亮。但也没有长期在云南。而是时不时调到北方。而今军械的变化,与傅忠的超常发挥。让情况变得不一样了。朱元璋自然有不一样的处理方法。

    太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父皇,朝廷大事,还由父皇决断,儿臣监国一事,是否?”

    朱元璋摆摆手说道:“这江山社稷,迟早是你的。你早些适应也好。”

    其实,太子寿数不高。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好处是朱元璋对太子更放心了。

    是的,虽然历史上说明太祖如何如何宠信太子。但是政治家之间的微妙关系,正在盛年的君主与已经进入盛年的太子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是很多人难以察觉的。

    是的,朱元璋一开始就认定了朱标为太子,一直没有动摇过。朱标的储位很稳定。但是朱元璋对太子一点限制都没有。那就错了。

    其实朱元璋在培养太子,与限制太子上面,都有很多手段。寻常人是看不到而已。

    毕竟朱元璋要一个得力太子,大明未来的明君。但也不想让自己与李渊并列。

    从太子最亲近的武将,是沐英蓝玉。与上一辈子的武将都保持距离。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

    此刻朱元璋一方面担心太子寿数不长。另外一方面有意无意地对太子更加信任。不过,太子最大好处是懂分寸,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他一旦有时间,就向朱元璋请辞监国事。

    只是,此刻的朱元璋也在反复思考大明的未来。何夕在为大明未来打底稿。朱元璋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与路线,政策,反复揣摩。意图从中间汲取一些新思想。

    朝政的事情,虽然每天都在看。大部分丢给太子处置。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冬天到了。农业社会之中,冬天事情是比较少的。朝廷固然忙碌,但是更多是年终总结。在朱元璋看来是琐事而已。

    太子说道:“父皇,这不大好吧。”

    朱元璋叹息一声,说道:“这样吧。等庆功宴的时候。我再出面可好?这些年我一直没有怎么休息,今年休息一个多月不行吗?”

    太子说道:“父皇何出此言。既然父皇如此说了,儿臣为父母分忧便是了。”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你去办事吧。”

    太子出去之后。

    朱元璋反复思量,最后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写道:“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朱元璋看来,这不仅仅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施政的首要问题。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扶持文官,暗地里打压武勋,让大明朝过渡到正常的文官朝廷。

    因为历史证明文官朝廷比较稳定。

    但此刻他反思自己是不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