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棉花问题
作者:名剑山庄   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大明公务员第九十二章棉花问题第九十二章棉花问题

    何夕摇头,说道:“棉花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比粮食更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要放在首先解决的问题上。”

    刘璟刚刚到辽东,也是刚刚接管了屯田事务,刚刚搭起辽阳府的班子。甚至辽阳府与辽东都司之间很多权力划分,还没有彻底做完。毕竟在此之前,辽东都司统领民政,是管辖了很多非军户人口的。

    而今这些人口都要交给辽阳府。

    这些的事情,可不是后世在电脑上一划就行了。涉及档案的移交,核实。以及管辖权的变更等等。更重要的是,其中是有很多利益的。很多事情一旦涉及利益就不好办。

    也幸好,吴高代替了叶旺,成为辽东都指挥使。

    吴高与刘璟之前关系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而今他们都属于外来的人,又是功臣体系一员,自然而然亲近。吴高刚刚调过来,之前的利益与他也没有关系。于是他很配合刘璟。

    但是也正因为吴高刚刚过来,根基浅薄,有些事情,即便他配合,也不是太好办的。

    好在何夕支持两人。

    他固然将辽东军当成自己的人。但问题是,何夕需要的是军方的支持,而不是纵然军法侵犯地方法度。他需要控制军队,而不是被军队裹胁。在这些事情上,何夕是留了余地的。

    那就是之前如何,不怎么调查,将事情办好就行了。

    但是如果有一些人善财难舍。何夕也不介意用人头祭旗。

    于是这一件事情,就更复杂了。变成了吴高与刘璟上任的第一把火。即便有何夕的支持,两人也难免犯嘀咕。他们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一回事,但也不想将何夕得罪狠了。

    他们想要的是在下属之中树立威望,否则将来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又不能妨碍到何夕的利益。

    其中分寸把握是很难的。

    吴高与刘璟这一段时间的心思都放在这上面,再加上刚刚的秋收。所以刘璟对辽东最庞大的工业体系,其实并不了解的。甚至不明白,在刘璟看来,耕战是头等大事。粮食供应大过天。

    如果没有条件就罢了。而今有了条件,不好好地将辽东粮食搞好。不需要产出太多,只需能供应大宁,还有外东北地区,大明的兵锋,就能向北推移了。

    何夕这一番话,忽然说道棉花上面。简直是不知所谓。

    是的。棉花是很重要的。毕竟辽东,乃至于东北,不是别的地方。需要御寒措施。否则,冬天根本不是人能待的地方。

    只是棉花再怎么重要,也不应该比粮食重要。

    何夕看刘璟不明白,也理解刘璟。毕竟,辽东在整个大明,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辽东从工业上获得的好处,已经比农业上的大了,也就是工业产值,已经超过的农业产值。

    之所以表现不明显,是因为,大量的投资,让辽东财政始终处于吃紧的状态。另外,复杂的财政状况,从工业上获得的利润,没有一个清晰的表述。再加上,刘璟负责民政与屯田的事务。

    对工业上的事情接触的不多,也不是太清楚这方面的事情的。

    何夕对黄子澄说道:“黄大人,你来说说。”

    “是。”黄子澄说道。其实,何夕与自己的心腹,私下已经沟通过了。但是必须对新来的这些人,坦诚相待。才有这样的会议。

    黄子澄说道:“刘大人,应该明白,总计近六百万两的军费,并不是给我们辽东的。而是军费,是拨款。虽然何大人可以管理。但是这六百万两,是要给军队足够的东西的。”

    “这东西是什么?第一军械,这个不用考虑,沈阳那边足够使用。”

    刘璟暗暗点头,这也是他在管理屯田上感受到最不一样的地方,辽东的农具太好用了。一方面,是材料好,舍得下本钱。另外一方面,就是设计好。工理书院的学生们,或许不足以设计更复杂的机械,比如何夕一直想要的蒸汽机。但是,一些简单的农机改良却是可以的。毕竟,将原本流传下来的农具,进行力学分析,制造出新式的农具。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而军械的复杂情况,在农具之上,在刘璟想来应该没有问题的。

    “第二,是军装。大概十三万大军。一身军装,罩衣,披风,棉袄。冬装,夏装等等。风帆,绳索。等等。还有,其他人的需求。”

    刘璟说道:“等等。风帆?需要多少风帆?要那么多风帆做什么?”

    何夕咳嗽一声,说道;“刘大人,近六百万两,该怎么花完,您想过吗?”

    刘璟一愣,说道:“为什么要花完?辽东百战之地,如果能结余一些军费,等将来北上的时候,不用再从后方调拨,岂不是一件好事?”

    何夕顿时有些头大。

    不知道该怎么给他解释。

    如果从农业社会的财政思维来看,这完全没有问题。要量入为出。要节省着花。但是对于从后世而来的何夕来说,却不是这样的。大规模财政支出带动工业发展,这个模式,何夕很熟悉。

    不管这个财政支出是战争,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何夕也能感受到朱元璋之所以做这个选择。资本的力量一旦开始循环,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资本天然追求增值。再增值,为了这一件事情,他们不惜将世界打成地狱。

    何夕现在在辽东做的事情,仅仅是种下一个种子而已。是可以顺其自然,用十年二十年的缓慢推进资本的增长。并以此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体系。但是朱元璋没有十年了,所以他才有这种办法。

    做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大明的财政剩余,全部投入工业之中。拨款也好,军费也好。都一样的。

    但是何夕并不能浪费这些钱。

    一两银子四石大米。合计总近六百万两的投入,是一笔巨款。有大多?张居正变法的结余,也不过一千多万两,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有余,更重要的是,银价在明朝,是一个逐渐走低的过程。如果算购买力的话,没有具体的模式可以对照。但六百万两,抵得上万历年间,一千万两都说不定。

    是足够,大明与日本在朝鲜拉锯十年有余的巨款。

    钱太多了,也是一个烦恼。

    怎么样合情合理地花出去?

    何夕想来想去,一方面,就是对高丽军全面换装。原本,是卫所中,给布匹,自己浑家做的衣服,全部换成辽东制军服。而且不是一件,秋装夏装等等一个人好几套。另外增加军队供应,纱布,帐篷,等等。这些都需要棉花。

    而棉花供应,整个洪武二十一年都十分紧张。原因就是棉布是硬通货,在海上是仅次于的盐的产品,去年棉花原料供应,就限制了棉布的产量。而今这么一算棉花供应根本不够。

    另外一个方面,何夕想到的是水师。

    是的。大明的水师在何夕看来,完全不够看。没有专门的战舰。也没用专门舰炮。很多东西,都是陆军那边挪过来的。根本没有专门的设计。当然了。

    也没有什么需要。

    但是没有需要,可以创造需要。

    打日本就是一个强需要。用打日本的军费建造一支世界一流的水师,或者远洋舰队。在何夕看来很划算的。因为,何夕觉得未来大明的工业品,最大的市场,依旧是海外。不是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