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韬殒命】孟知祥上路之后,李存勖的心里还是不踏实,也许他刚刚想起来,孟知祥与郭崇韬的私人关系比较亲密,之前孟知祥推荐郭崇韬进中央,近来郭崇韬又推荐孟知祥镇西川……现在我想杀郭崇韬,孟知祥替他求情,而我又把调查郭崇韬的任务交给孟知祥……左思右想,李存勖觉得自己办了一件糊涂事。二人万一联合起来割据蜀地怎么办?“坏了!”李存勖一拍脑门,急忙找来自己最信任的一类人——宦官,来执行这项任务。李存勖找来的是宦官马彦珪,命他飞马驰入成都,监视郭崇韬的动向。注意,不是调查他的“谋反”指控,而是看他的表现。如果郭崇韬奉诏班师,还则罢了;如果郭崇韬敢拖延,不管什么理由,格杀勿论!显然,李存勖对郭崇韬还是存有一丝幻想的,给郭崇韬留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与宦官宣言不同,宦官们说了,一定不能让郭崇韬活着走出蜀地,不留给他任何机会。宦官马彦珪急忙跑到刘皇后那里,一副“天塌了”的表情,心急火燎地说道:“向延嗣已经把蜀地的凶险说得很直白了,早晚必生乱。而皇上却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必然反受其乱呀!蜀地危急,大祸即将临头,间不容发,万一有变,哪儿还来得及请示三千里之外的洛阳?”刘皇后赶紧找到李存勖,要求李存勖当机立断,搞掉郭崇韬。李存勖说那都是道听途说而来的小道消息,还没有掌握充足的证据,怎能擅杀大臣?“等你调查清楚,就晚了!”刘皇后无法说服李存勖,干脆就绕开李存勖,直接命李继岌先发制人,诛杀郭崇韬。在后唐,“三令同行”,即皇帝的诏令、皇后的教令、太后的诰令,具备同等法律效应。所以刘皇后直接给李继岌下达教令。孟知祥正走到石壕,刚刚住下,触景生情,联想到了杜甫的《石壕吏》,感慨万千,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天下太平、圣天子坐殿,清官廉吏,百姓也好安居乐业……总之,希望《石壕吏》里的故事永远也不要发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怪哉,这大半夜的,还真是‘有吏夜捉人’吗?”孟知祥自言自语着,打开了房门,只见访客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连吁带喘,已经无法说话了。借助微弱的烛光,孟知祥才看清访客的模样,这是宦官马彦珪。马彦珪向孟知祥传达了皇后教令,“不用查,直接杀!”事不宜迟,请孟知祥即刻驰赴成都,不得耽搁!孟知祥只能打点行装,连夜赶路。临走前,孟知祥无比惆怅,落寞地抬头看了一眼石壕的月亮,不禁叹息道:“天下即将大乱!”与此同时,郭崇韬已经在跟李继岌一起筹备班师回朝事宜了,经研究决定,让任圜暂时留在成都,代理西川节度使,等孟知祥到来,完成工作交接后再回洛阳,其余人则要即刻启程。就在大军出发的当天,宦官马彦珪驰入成都,把刘皇后的教令出示给李继岌,“你妈让你杀人。”李继岌忙把教令藏起来,“大军已经启程,郭崇韬也没有什么异常举动,怎么就可以这样?你们不要再说了,没有父亲的正式诏书,我是不会擅杀大将的!”宦官李从袭等“哗啦”跪倒一片,痛哭流涕道:“教令早已走漏风声,倘若心存妇人之仁,后果不堪设想啊!”所谓的走漏风声,主要是指马彦珪已经把教令的内容告诉给了孟知祥,而孟知祥与郭崇韬的亲密关系又是众所周知的。万一孟知祥不忍下手,或者从孟知祥那里再次走漏消息,或者从这里走漏……总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条教令就是那离弦之箭。“万一被郭崇韬听到风声,在半路途中发生变化……”“是啊,我们必须一不做、而不休……”“你亲妈难道会害你?听妈妈的话。”众宦官一把鼻涕一把泪,这个发自肺腑、那个掏心窝子,终于劝动了李继岌。第二天一大早,宦官李从袭就传达了李继岌的命令,召见郭崇韬,言说有军务事要讨论。郭崇韬毫不怀疑,不穿盔甲、不佩戴武器,只带了儿子郭廷诲、郭廷信和少数随从前往。李继岌与诸宦官摆下埋伏,只等郭崇韬自投罗网。在等待期间,李继岌如坐针毡,实在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脸色极为难看。李从袭等宦官提醒他注意收敛一点,以免引起郭崇韬的怀疑,坏了大事!李继岌长叹一声,“我先上楼了,你们……做吧。”说完之后,无比痛苦地独自登楼。李从袭等互相使个眼色。不一会儿,郭崇韬来到现场,李从袭等装作为他通禀、指引,引着他上楼。可郭崇韬刚刚走上台阶,李继岌的贴身侍卫李环,就在郭崇韬的背后发动了突然袭击,用藏在袖子里的铁锤直接将郭崇韬爆头。郭廷信、郭廷诲也在刹那间被勇士击杀。李环等人都是皇太子的贴身侍卫,大内高手,训练有素的顶尖杀手,几乎是一瞬间就对郭崇韬父子三人完成击杀,期间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三人都没来得及呼救、惨叫就毙命。外面的人也不知道院子里发生了这等惨案。李继岌的幕僚——都统推官李崧,他并不知情,于是上楼找李继岌讨要说法。只见李继岌独坐高楼,掩面而泣。“大军远在三千里之外,没有皇上的诏书,就擅自诛杀大将,大王您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动作?即便您想杀他,等回到洛阳再杀不行吗?”李崧还以为是因为郭崇韬在伐蜀期间对李继岌不够尊重,所以惹怒李继岌,从而招来杀身之祸的。他并不知有教令一事。李继岌也不方便多讲,只说道:“先生您说的对。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该如何补救?还请先生指教。”李崧叹口气,说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召来几个专门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上楼,然后来个“上楼抽梯”,把楼梯撤去,楼下不准有任何人,院子里只准留下几个亲信站岗,楼上则只有李继岌、李崧和几个文员。几人起草一道诛杀郭崇韬的假诏书,然后加盖了用蜡临时仿制的中书省印章,再向全军展示,军心这才得以暂时稳定。李继岌指定任圜代替郭崇韬,总揽军政。往日围绕在郭崇韬身边阿谀谄媚的幕僚属官们,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唯有他的秘书张砺,前往郭崇韬遇害的魏王府上恸哭祭奠。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九六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