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祖两代全是烈士,史匡威绝对根红苗正。意志坚定,坚决不向蛮夷屈服。秦州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斩杀契丹使节,拒绝臣服。虽然不向契丹称臣,但他接下来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他将所辖三州献给后蜀,向后蜀投降,并为后蜀当带路党。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后蜀实际控制了三州,并控制了重要的关隘——大散关,从此恢复了前蜀的全部版图。按照惯例,中原王朝生乱,最开心的就是蜀地和淮南,他们可以趁火打劫。比如这一次,后蜀不仅恢复了前蜀最鼎盛时候的版图,还将触角继续向大散关以北延伸,对长安产生威胁。而淮南却错失这次良机,因为他们正陷入到与闽国的战争泥淖中,脱不开身。从另一个角度讲,何重建虽然叛国投敌,但他毕竟是把土地献给了汉人,宁肯称臣于后蜀,也不称臣于契丹。史匡威、何重建的据命,给天下做出了榜样,打击了契丹人的嚣张气焰。2,长安兵变坐镇长安的赵在礼接到命令,要他去汴州觐见耶律德光。赵在礼如同所有被点名召见的官员一样,马不停蹄地前去报到。赵在礼走后,长安城内的一名裨将发动兵变,但被节度副使镇压下去。然而这次兵变却非常有代表性,当耶律德光灰溜溜败逃的时候,他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不该把各地的节度使软禁在京城,这样一来,地方失去节制,兵变、民变多如牛毛。赵在礼走到洛阳时,受到了奚部落酋长拽剌的怠慢,以至于走到郑州时自杀身亡。当时,洛阳军民亦人心惶惶。契丹的枢密使、宰相、幽州留守刘曦,被耶律德光任命为洛阳留守,刘曦到了洛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拽剌等人当众臭骂一顿,说人家赵在礼是中原的两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高级官员,你们丫的不过是塞北蛮夷小酋长,装什么孙子!随后让拽剌他们在庭院当中罚站。汉人官员臭骂、体罚蛮夷酋长,当洛阳人民看到这一幕时,心里才算安稳。3,患难亲兄弟——明宗元勋赵在礼之所以走上人生巅峰,就是因为贝州兵变,这是一场由低级军官皇甫晖发动的叛乱,皇甫晖把钢刀架在赵在礼脖子上,逼他挑头扛把子。如今,赵在礼死了,皇甫晖还会舒服吗?时任密州刺史的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率领部众,投降淮南;淮河以北地区的变民集团也纷纷依附于淮南势力。此时执掌淮南政权的是徐知诰的儿子徐景通,他的谋士韩熙载指出,这是统一中原的好时机,一旦契丹人北返、中原另出新皇帝,就很不容易做到了。淮南君臣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他们的主力部队正在福州城外,力不从心,坐失良机。4,貌合神离4.1渔翁得利——后蜀借着中原内乱的好机会,后蜀趁火打劫,收获了不少实惠,不再赘述。4.2力不从心——南唐淮南势力虽然没有染指中原的实力,却从来不缺乏一颗觊觎中原的野心,淮南派使节抵达汴州,对耶律德光入主中原表示祝贺,同时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求耶律德光允许他们派使节去长安修复唐朝皇帝的陵墓。此时的淮南政权的国号是“唐”,史称“南唐”。开国君主是徐知诰,徐知诰是徐温的养子,据说本姓李,于是徐知诰自称是大唐皇室后裔,改回本姓李,并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立庙。公元943年,徐知诰去世,其长子徐景通袭位。据史籍记载,耶律德光入主汴州后,曾对李璟发出军事威胁:“请会盟于境上,辞不赴。”——《十国春秋》史书都是很婉转的,比如把逃跑称作“狩”,玄宗李隆基西狩、僖宗西狩;再比如曹操挑衅孙权,说“与将军会猎于吴”。所以这里的“请会盟于境上”的真实意思是耶律德光对李璟发出军事威胁,“过来,跟老子比划比划,敢吗?”而《江南野史》的记载就非常扯了,说耶律德光是要册封李璟为中原之主,恢复大唐江山社稷……然后李璟非常谦虚,说只希望淮南与契丹维持旧好,别的不敢奢望。同时也指出李璟不敢所有奢望的原因,“闽役惫矣,其能抗衡中国乎?”李璟对左右近臣说出了实话,我们在福州损失惨重,哪儿有能力问鼎中原呢?忍了吧。当李璟提出去长安修唐室陵墓时,遭耶律德光的果断拒绝。所以《江南野史》的记载半真半假,说册封李璟为中原之主是假,李璟深陷福州战场而迫不得已向契丹示弱是真。一个月后,南唐才从福州战场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又过两个月,契丹在中原屡战屡败,被迫北返,耶律德光中途暴毙,留在汴州的大将萧翰也弃城北逃……李璟认为这是染指中原的好时机,于是下达北伐诏书:“乃眷中原,我之故地。”同志们,反攻救国,人人有责,朕带你们回老家!挂帅北伐的为原后晋叛将李金全。石敬瑭时期,安州王晖叛乱,李金全前往代之,成为安州安远军节度使,天福五年畏罪叛逃。军队还未完成集结,就听说刘知远已经进驻汴州,于是李璟取消了北伐行动。在后晋灭亡到后汉控制中原的这半年多时间里,中原的劲敌南唐几乎没有讨到任何便宜。4.3名不虚传的“高赖子”——荆南耶律德光入主汴州,荆南高从诲立刻派使节进贡称贺,恭喜契丹入主中原,契丹亦派使节送来名马等礼物。与此同时,高从诲还派人去了太原,对刘知远劝进,表示荆南方面支持刘知远称帝,作为回报,请刘知远割让郢州归属荆南。刘知远痛快的答应下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九六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