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郭戎的路在何方?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章节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正文卷第388章郭戎的路在何方?相比较长缨军中的其他军校、军将、文职,本质上作为郭戎幕僚存在的吴少雄恐怕是心态最为平和和轻松的。

    对于郭戎现在的心态和状态,吴少雄还是满意的,对于郭戎在长缨军乃至禁军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吴少雄更是极为满意。

    虽然接触郭戎的时间不长,和郭戎共处的时间更是稀少,但是郭戎给予他吴少雄的信任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家的兄长。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吴少雄不知道郭戎为什么如此的看重自己,也不知道郭戎为什么如此的信任自己,但是,自己的兄长对自己信而不用,而郭戎则是信而不移。

    吴少雄不说这是高下立判,但是到了吴少雄这个年纪,这个阅历,对于郭戎这种绝对程度的信任说不感动是假的。

    虽然,郭戎没有要求吴少雄质子,但是,确定了自己愿意为郭戎服务之后,不管郭戎有没有要求,不管郭戎是不是需要,甚至都没向郭戎询问,吴少雄没有任何犹豫,就将自己在蔡州的妻儿老小,全部送去了长安。

    作为郭戎的私人幕僚,代替郭戎掌握从胶东-淮西-洛阳-潼关-长安的整个后勤网络和交通体系,吴少雄可以获得比寻常长缨军军校多的多的隐秘。

    至少,郭戎和两位皇帝的通信,就是由吴少雄掌管的。

    李纯的信不仅多而且长,且溢美之词不断,长篇大论累牍,或者讨论计划利弊,或者讨论计划可行,把两人的信对照一下,当做远程对奏也未尝不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相比较每信必回的皇帝李纯,太上皇李诵给郭戎回信的频率要低的多。

    吴少雄接手这些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才看到了三封来自李诵的回信,其中最后的一封还是其他人的代笔,只不过通过行为的风格和习惯,吴少雄能判断出那都是太上皇的本意罢了。

    事实上,李诵的回信不仅频率低,内容也不如李纯的充实,往往三言两语提点一下他对于郭戎之前想法的看法,直接让郭戎自己拿主意即可,随后提示郭戎他认为郭戎需要注意的地方。

    内容说不上太多,但是每一句都切中要害,而且字里行间也在真心的为郭戎考虑,至于最后的吐槽和训斥,更让吴少雄感受到了一种帝王家难得的亲情感。

    比如,面对长缨军在胶东杀戮,李诵让郭戎适度的注意一下分寸。

    当然,这不是劝郭戎不开杀戒。

    在李纯看来,郭戎干的就杀人的买卖,该杀的人不要放走了一个,但是多多少少要注意一下名声,人屠的名号怎么说都不算好听。

    当然,作为一个领兵的将军,李诵也承认,噬杀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至少要求郭戎知道为什么而杀,不是纯纯的被别人当枪使唤。

    当然,说完正事,免不了吐槽一下郭戎的破字。

    “在狗面前拴块锅盔,狗爬的都比你写的好看!”

    “写的跟殷商的甲骨文一样,朕看你的信弄得跟考古一样。”

    “你可别出去说你跟着韩愈学过书法,韩愈如果知道了,估计这辈子就得蒙着面出门了,没法见人啊!”

    “朕如果活不到八十岁,就是看你这信被累死的,如果不是累死的,那也绝对是气死的。”

    回忆自己看到的,太上皇信中的文字,吴少雄也是感觉大开眼界,如果不是如此,谁能知道在勋贵、豪门、世家、大族眼中深谋远虑,无所不能的太上皇李诵有时候也会如此的吐槽呢。

    至于郭戎,给两位皇帝的内容上其实差不多,给李纯的更加的工整,认真,给李诵的更加邋遢、敷衍一点。

    但是吴少雄却从那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了郭戎在李诵面前的那种随意,自然,毫无顾忌。

    看似不够恭敬,但是在吴少雄看来,通过这种对比,恰恰表明了李诵在郭戎心中分量之重,地位之高。

    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定位,吴少雄认为,在郭戎的心目中,太上皇是父兄一样的角色,而太上皇显然也把郭戎当成了子侄一般。

    当然,这一点,从郭戎看到李诵离时一瞬间湿润的眼眶,无法掩饰的神伤,可以清晰的看到。

    郭戎将一切交给罗中文,自己离开军帐的时候,吴少雄感觉到了浓浓的不安,但是他却没法劝说郭戎。

    好在,郭戎自己扛过这种类似于至亲离世的伤痛。

    他的心态保持平稳的同时,心智上也迈过了从有人庇护下的幼稚,到庇护他人下的成熟,至关重要的一步。

    郭戎在长缨军中的地位从来都无人可以撼动,这一点吴少雄非常清楚,只不过之前,郭戎很少使用自己在军中的这种统治力,或者说郭戎更喜欢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郭戎的这种方式很好,很容易获得认同,但是效率无疑太低了。

    换做曾经,面对菜市场一般的军帐,郭戎会先进行解释,说服每一个人,然后彻底解决问题。

    然而,这一次,郭戎的方法和之前截然不同。

    安静,这两个简单到了极限,但是却是最简单,最高效的处理方式,他将郭戎对于长缨军军校们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展示的淋漓尽致。

    处理方式的变化,在吴少雄的眼中就是郭戎出现质变的最重要标志。

    至于郭戎在军中的地位,吴少雄认为,哪怕是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郭子仪、李光弼都无法比拟。

    毕竟,他们只是功勋卓着的捍卫者,而不是开创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唐军中,如果有谁能和郭戎一较高下,恐怕只有那位承上启下,开创了李唐军制,为唐军的强大打下基础的卫国公李靖了。

    只不过,李靖也只是承袭前人的经验进行改良,而郭戎,可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在从无到有的条件之下,硬生生的建立起了一整套禁军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禁军,四军十二卫也好,四军十六卫六率也好,本质上所有的中低级军官都是出自郭戎的属下。

    这种惊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吴少雄看来,凭借郭戎在如今大唐禁军中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只要郭戎能稳定的保持着现在的心态,郭戎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如今太上皇离世,当了四年多傀儡的李纯想要掌权很正常,但是哪怕是李纯也很清楚一点。

    在现今的情况下,禁军成为朝廷支柱已经母庸置疑,没有一支强大的禁军作为支柱,长安的朝廷在天下人的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虽然吴少雄自己没去长安,也没和长安的那些退出现役的老兵油子们打交道,但是吴少雄和太上皇一样了解人,了解人性,了解人心。

    凭借那些老兵油子撺掇出来的禁军新兵训练基地,吴少雄就知道,那些家伙早就留好了退路。

    无论在什么时候,老兵永远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哪怕他们大字不识一个,哪怕他们讲不出大道理,但是能活过几十年的战场,活过数不清的阴谋诡计,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些参与过叛乱的家伙知道叛乱的污点是永远不可能被洗刷干净的,无论他们怎么做。

    所以,自知此生无望的家伙早就把心思打在了身世清白的下一代身上了,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将自己依附在了郭戎以及禁军这条大船上。

    只要郭戎不倒,禁军不倒,他们就是安全的,他们可以享受荣华,享受尊敬,享受大唐帝国的福利,他们的子嗣,他们的子侄也可以在禁军,这个大唐帝国最强大的体系里面崭露头角。

    至于李纯敢不敢废掉新兵训练基地?

    如今的皇帝可以继续组建新的禁军,可以重新启用彻底老实了的旧贵族,可以大举提拔李唐宗室子弟从军,可以从其他边军抽调将领甚至抽调精锐,但是如果要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就必须按照郭戎所制定的那一整套体系来,否则即便选拔的士卒再优秀,用不了几年也会彻底被长安城腐化,堕落。

    至于李纯敢不敢废掉那些老油子一般的神策叛军,那就更是一个笑话了。

    已经参与过一次叛乱的人,难道还会在意发动第二次么?

    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这些道理,吴少雄懂。

    他相信太上皇懂,所以太上皇让韩愈这个郭戎信任他也信任的文官首领成为了这帮老兵油子的顶头上司。

    吴少雄相信李纯也懂,甚至李纯比其他人都担心郭戎会出现意外,毕竟,郭戎在,禁军就不会乱,如果郭戎真的出现了意外,那么失去掌控的禁军未必就不会成为第二个神策军。

    所以,李纯把一切都放在了明面上,把分权,新军,都清清楚楚的告诉了郭戎,在吴少雄看来,李纯的所作所为,是在为郭戎放权之后做准备。

    相比较那些在长安的家伙,眼前这些在在长缨军中的小伙子们还是太年轻了,君不见,同样在军帐之内的少数几名神策叛军的老卒一个泰然自若。

    只不过,这些话吴少雄放在了心里,自己知道就好,年轻人沉不住气也是应该的,至于后面郭戎希望怎么走那自己就怎么辅左就好。

    郭戎想安安稳稳的收复河西,救援安西军,那就一路打过去,这种壮大李唐实力的事情,相比李纯不会反对,对于李纯这种渴望建功立业的君主而言,一路打到天边,将那张地图上的整个大陆都收入大唐的版图才好。

    郭戎想交出权力,颐养天年,李纯更是会双手赞成,如果郭戎真的交出了权力,解甲归田,李纯一定会把郭戎吹成圣人,毕竟只有圣人才不会贪恋人间的权力。

    就算郭戎真的带领大军出征倭国,在那什么劳什子富士山上撒尿,李纯也绝对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如果郭戎想要浪迹海外,去探索什么美洲、澳洲,李纯绝对也会尽全力支持……

    换句话说,吴少雄知道一点,在李纯和郭戎之间,其实是不平等的!

    所以,在他看来,长缨军这帮小子们的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了。

    “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这里——汴州!在汴州和河北反贼决战!”

    一句安静,稳定下情绪,一句大唐的剑和犁,让自己的军校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军事上,而汴州则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了战场上。

    汴州,这是从一开始郭戎就预设的决战战场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郭戎也没有重复之前的布置,而是让罗中文开始详细的介绍现有的状况,以及李纯给自己的补充和支持。

    “……这些,是我们之前的布置,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刚才大将军也说过,太上皇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依靠陇山防线、陈仓将吐蕃人抵御在关中西部的计划,而陛下对此也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说着,罗中文开始在已经准备好的一张巨大的地图上挨个指出位置。

    “现在在大震关有……在萧关……,在陈仓……另外陛下已经下令神威军从长安前出至武功、眉县作为陈仓方向的后援,同时防备倜骆道、子午道或许会存在的偷袭……接下来,将是我们所在的山东区域。”

    “首先,陛下封皇太子李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坐镇关中,晋大将军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平章事兼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其余职位不变,继续负责平定河北、辽东、辽西、胶东叛乱。”

    这一任命一出,在场的所有文武、军校瞬间沸腾,不过这一次,郭戎并没有阻止,而是让自己的下属们畅聊,大概几十息之后,现场的氛围才在罗中文的示意知悉安静下来。

    “陛下深知汴州决战的意义,为了给汴州决战补充兵力可谓倾尽全力。”

    “彻底铲除了长安的所有叛党余孽之后,陛下从参与平叛的十二个新兵组成的暂编团中选择了四个,为其补充了工兵、侦察兵、炊事兵、医疗兵之后,直接就地组建了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属于禁军编制的野战力量。”

    “以另外三个团为基础,初步恢复了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和左右金吾卫一样,同样属于禁军的常规编制的长安守卫力量。”

    “完成补充之后,新组建的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太子六率,总计约五万战兵,在千牛卫大将军李元奕的率领之下,直接东出潼关,到现在为止,大概七到八天的时间,他们已经已经抵达了洛阳。”

    “根据计划,李元奕将军所部抵达洛阳之后,将和东都留守麾下兵马共同出击,组成一支七万左右的援军,向汴州方向禁军,离开洛阳之后,李元奕所部将归属大将军直接指挥。”

    此时此刻,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已经变得相当热烈,长缨军的将校们已经摆着手指头算人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