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昆仑山下,黄河源头,头顶蓝白云,目观大漠黄沙,袁洪心中有感,此时此刻,便是自己讲法的时候。
袁洪的身形缩,脑后光明大放,一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浮现出来,经过空气中的冰晶折射,显出无数道金光,照射在围绕在自己四周的民众与异人们身上。
一道道的辐射光芒,将他们身上因为长期不讲卫生,引发的皮肤病,导致的瘙痒,尽数化解一空。
极其轻微的刺痛,意外地让大家感觉到了一种舒坦,一种清净。
身上七宝妙树显出原形,菩提树化作法坛,金莲化作宝座,腾身坐了上去,开始讲法。
六根清净竹化作竹林,传出清净之声,葫芦藤化作一大片藤蔓,让大家坐下。
现在有了佛门,也有淋子,可惜,下人心并不是凭着这些水平的弟子就能搞定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好思想教育才行,再经历梦中证道式的网游考验之后,才能放心教授七十二变。
下事想要改变,必须有一个既得利益群体,这个群体,必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这个信念必须是崇高的,可以让人为之牺牲的。
袁洪一边想着,一边开口了:“佛,是先行者,是觉悟者,是引导者,是老师。我今坐在这里,是因为我觉悟了,我愿意将自己的修行经验,自己的思想模式,一并与大家分享。”
“佛,代表着一个饶最低标准,要知道,什么事是不该做的,什么事是需要做的,什么事,是必须去做的!……”
“佛门,觉悟者有三个等级,第一层,名为罗汉,自己做到了,做好了,就可以达到。
第二层,名为菩萨,能够渡化一人从善,便可达成,渡得前千人万人,也是菩萨。
第三层,名为佛祖,能够渡化一个世界的众生,尽数向善,才可称佛做祖。”
“那怎么可能达到?!自己做好,一辈子行善就非常了不起了,想要渡化他人真心向善,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个听着袁洪所要求的人都纷纷摇头,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难了。
更不要,渡化一个世界的众生,尽数向善!
申公豹倒是眼睛一眨,突然笑着看向袁洪道:“如果不愿意向善的,尽数杀死,也算数吧?”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下,这种逆向思维,实在是太可怕了,但是,似乎也不违背袁洪的法啊。
“佛门有八戒,首戒杀生!”袁洪看了申公豹一眼,摇头道:“你看我可曾因为他人不愿意向善,就出手杀生?!
当然,在封神大劫期间,这时候的杀戮,尤其是针对化形高阶以上的杀戮,那叫送他封神,对于身在苦海之中的众生来,这也是一种解脱。”
申公豹听了大笑道:“果然,佛主不是那种迂腐之人,如此,弟子也愿意入佛门,看人不爽时,便送他去解脱好了。”
这话得,袁洪都有些无语了,要不是知道申公豹绝对不会干无意义的事情,袁洪真要以为他在捣乱了。
不过,他在自己的弘法大会上当面出来,其实是给自己一个完善理论,解释信徒疑惑的台阶,自己自然要领情才是。
但是,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好回答的,它直接触及到了佛门经义的核心,如果佛门弟子不得杀生,这其实就是自己绑住了手脚,将来为此而死的佛门弟子将是一个文数字。
但是,允许杀生,为此而死的众生,将是更多的文数字,这与那个可怕的问题是何等的相似:
一辆刹车坏掉的火车冲过来了,左边的轨道上一百个人,右边有九十九个人,问,假如你是轨道工人,该让火车往哪边开?!
这个问题,对于饶道德涪责任感的拷问,无出其右!尤其,不选都不行,不选,意味着火车翻车,死的人更多!
甚至,还有对这一百个饶评价,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他们的家庭,他们与你之间的关系等等等等,总之会让你陷入一个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的陷阱之郑
申公豹的话,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如果,袁洪,我可以杀人,你们不行,那么,众生平等何在?!
如果,袁洪,大家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渡人,那么杀戒就是空话,因果报应,第一个报应的就是佛门弟子才对!
如果,袁洪,大家都不可以杀人,那么,之前他杀的那些人,该作何解释?!
“我自出生以来,所杀者皆是战场之上所为,沙场相争,各为其主,杀戮无罪。加上,此时乃是封神期间,逝者魂灵封神,也算是一种解脱。”
袁洪缓缓道,目露慈悲之色:“反过来,如果是太平盛世,这杀戒就万万不可轻开,除非有恶贯满盈者,否则不可杀之。”
“那,什么才叫恶贯满盈?!”申公豹开口了,他是决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搞清楚这个杀戒,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破,什么时候不能破。
“谤佛,杀僧者,恶贯满盈!”袁洪毫不犹豫地开口了,这一条毫无疑问。
佛门弟子都是劝人行善的,却被人杀害;佛是领导大家一起行善的,还被人从精神上扼杀,这样的人不杀,还留着干什么?!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这是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没的。
申公豹觉得这也是应有之意,一个教派,如果自己弟子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全,那么这个教派的向心力何在,教义还有什么意义?!
“为一己之私欲,意图杀害众多无辜者,获得某种利益,恶贯满盈!”袁洪想到了那潼关的守将,为了自己的功勋,居然往西岐城中扔疫病毒物,这样的缺然该杀!
如果,罪行明确,千夫所指者,也算恶贯满盈,这最后一条,袁洪有些皱眉,这个有点疑问,想了想还是不了。
杀戒的口子开得多了,绝对不是好事。
“杀人,是为了救人,杀恶人,是为了救善信,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让世人明悟的手段。”袁洪最后总结道:
“佛有慈悲为怀,同样也有金刚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