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万妖图录》;周公诛管蔡
作者:纸笔丹青   法海穿越唐三藏最新章节     
    其实在上古天庭覆灭之后,白泽并非没有在三界之中露过面。
    就说当年黄帝东巡至海滨,便遇见过白泽,有书记载曰:泽兽,黄帝时巡守,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为时除害。
    其意思是,黄帝有一次巡狩到东海海滨,泽兽出现,能说人言,通达知晓万物之情理,用以告戒百姓,为当时社会除害。
    除此之外,白泽上一次在人间现世,还向皇帝讲述了天下妖怪的情形,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黄帝命人记录下来,这便是《白泽图》。
    只是这《白泽图》如今在人间已经失传。
    当年的人王们,之所以能够一一找上门去,同三界的大妖们“论道”,便是因为这《白泽图》的存在白泽为什么一直躲着不出来,其实也有这方面的缘故,毕竟这《白泽图》一出,三界妖族在人王面前,便没有了秘密。
    但白泽也没办法啊虽然人族的史料记载,是黄帝东巡偶遇白泽.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那根本就是黄帝领着大军,专门去捉他的。
    白泽是一路逃亡,从北俱芦洲一直跑到了东海之滨结果还是没有逃脱黄帝追捕。
    也不是他的神通在黄帝面前不起作用,实在是神通不敌天数.当轩辕黄帝,驾驭着人王气运,在三界之中搜寻白泽行踪的时候,他也很难躲藏。
    毕竟这位轩辕黄帝,可不仅仅只是人族的三圣皇之一,他也是人间的王,是真正的人王。
    就连天庭的神仙,下到人间的时候,都要听从他的调派。
    即便是昊天上帝下到凡间,那双方也是兄弟论交.最多就是轩辕黄帝唤昊天上帝一声皇兄,其实他们双方的身份地位,是基本等同的。
    那个时候的天庭,也可谓是百废待兴.昊天在三界也是谨慎行事,正要努力将天庭重建。
    其实如今天庭与人族,基本是在同一时期,共同发展.也算是天生的盟友,故而天庭与人族才签订了攻守互助条约只是这条约,是当时的玄都大法师,以人教的名义,代替人族签订的。
    后来几位人王也只是知晓这件事情,并且依旧同天庭达成合作.直到三皇五帝时期结束,大禹建立了夏朝,应龙等一众天神,或是返回天庭,或是返回西昆仑而后的人王,不能重现先辈荣耀,双方的合作关系,这才渐渐告一段落。
    当然,天庭帮助人族,并非是无偿的。
    那一段时期之内,也是有不少人族的高手,被招揽上了天庭的,这算是报酬。
    而因为白泽与黄帝之间的这一段往事,白泽也就成为了人族的瑞兽之一,故而有传言说:白泽在“王者有德”时才出现,且能辟除人间一切邪气。
    如今白泽再一次于人间显灵很难不让人认为它是冲着李世民来的。
    既然推断出了白泽的身份,那么众人当然就要报所有关于白泽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并且李世民还请来了英招,英招也是当年上古天庭的十大妖帅之一,与白泽乃是同僚。
    且双方都是亲近人族的妖帅,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就要更加亲近一些,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年在天庭任职的时候,白泽、英招与毕方,其实一直都在伏羲大帝麾下做事,而伏羲大帝又是女娲娘娘的亲哥哥,人族又是女娲娘娘捏就伏羲大帝当然会亲近人族,所谓上行下效,白泽、英招与毕方,当然也就站在伏羲大帝的这边儿的立场上。
    “如果是白泽的话”英招想了想,还是向李世民直言而出,“如果它不是真心投靠的话,即便是用强,也不能长久当年轩辕黄帝想要招揽白泽为人族祭司,白泽不应黄帝言说,如若不从,则杀之。”
    众人听到这话的时候,大概已经能够想象到轩辕黄帝,把轩辕剑架在白泽的脖子上,让他在死与服从之中二选一的场面。
    不愧是轩辕圣皇啊,果然霸气外露。
    李世民只是在脑中想想这样的场景,便已经是心痒难耐,恨不得现在就率领人族大军,征讨三州,一统人间。
    “后来呢?”
    法海也是很少遇见自己都不曾了解过的事情,当然会有一些好奇后续的发展,毕竟就他们所知.白泽可并没有加入人族,为人族做事。
    “白泽依旧不从,面对轩辕圣皇的强硬态度,它也展露出了它的风骨——宁死矣。”英招毕竟是知情人,也是见证者之一,当年轩辕黄帝征讨蚩尤的时候,他也是出过一把子力气的.后来在“招安”白泽的时候,英招也给轩辕黄帝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帮助黄帝顺利的东海之滨截住了白泽。
    “但结果显然并非如此。”李淳风知道此事还有后续,如果白泽被黄帝斩杀的话,如今这个却是何人?但白泽也并没有加入人族,成为人族祭司,也是事实。
    “轩辕黄帝还是惜才的他当然没有因此杀了白泽,但作为让白泽留下一条性命的交换,轩辕黄帝让白泽发誓,在未来遇到他认为可以辅佐的人王时,必须要出山拜在人王的麾下,为人族效力.”
    “这”李世民在一旁说道,“认不认可,全凭白泽自己的心意.这条件对于白泽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约束力啊。”
    英招笑笑,向着李世民说道:“陛下有所不知,白泽向来都是轻易不许诺,许下诺言,便一定会践行。”
    而一旁的薛仁贵则是开口说道:“认不认可,岂非全凭白泽一张嘴?谁知道他内心所想?”
    英招又向着薛仁贵说道:“若是这般说来.吾还当真不好解释不过白泽当日也认为,只是这样的诺言,实在是没有什么说服力,故而他主动向轩辕黄帝献上了《万妖图录》.便是历代人王执掌的《白泽图》。”
    此图一出,群妖便知白泽立场诚可谓是白泽自绝于妖族,向轩辕黄帝表明.即便是我以后遇不到值得我辅佐的人王,那我也没办法帮着妖族来对付人族了。
    英招话虽然跟史料上的记载,有着不小的出入.但文字便是如此,这一点不论是法海,还是李世民都非常清楚。
    前者是因为他的三弟子沙悟净,乃是如今三界少有的“家”,但只要是他主笔的文章与话本,在三界那可谓是供不应求。
    悟净写的那些话本,法海当然是看过的,毕竟悟净但凡有什么新作品问世,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师父那里对于悟净的春秋笔法,法海也是赞叹不已。
    尤其是西行路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明明开头与过程都不一样,但结局总是能够对得上。
    这种真假参半,虚实结合的笔法,也正是悟净的写作特点。由此可见.这个看似浓眉大眼的本分和尚,其实一点都不老实。
    而后者李世民,因为他杀兄迫父的事实他让十分在意自己在史官那里的形象,他迫切的想要知道,那些史官会如何在史书之中记录自己。
    在唐以前可没有哪位君王去干这样的事情。
    即便是再昏庸的帝王,也并没有干涉史官们记录事实,而史官们也一向以“秉笔直书”,作为自己的光荣传统,讲究实事求是。
    且唐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也十分认可史官们这一项操守,并且愿意为此给予他们一定的特殊地位不说不去干预国史的修订,尤其是他们的起居录更是看都不看。
    甚至因为起居录的存在,还会让皇帝们在一定程度上,注意自己的言辞.生怕被史官们记录下一些自己不好的言行。
    而历朝历代的史官通常来说都是人教弟子来担任。
    他们身为人教弟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够抵抗得住天子威压的否则,只是寻常的史官话,还真不见得能够无视天子的气场,能够秉笔直书。
    李世民.终究还是打破了这个潜规则。
    因为对“玄武门”之变的过分关心,让他的心思始终不能安宁,他不知道史官们会在史书上如何记载这一天,也不知道史官们会给自己做出怎样的评价.而他登上皇位以来,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消除那一天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怎能不在意史书上如何记载?
    只是李世民低估了史官们的操守,经过三番两次的试探之后,李世民知道自己通过常规手段,是很难看到史官们的记载了。
    但若要用强的,恐怕反而会激起史官们的逆反心理,到时候.史书上恐怕还得再多一笔黑料。这绝非是李世民能够容忍的。
    但最终他还是看到了史官们的记载,他先是将原本在秘书省之下的史馆独立出来,并且取代了原本的著作局的修史之职,将史馆衙门置于禁中,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机构之一,同时还下令让房玄龄,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监修国史。
    这一手,便能够看出李世民的调度之法,可谓是炉火纯青。
    此举,原本那些史官们还以为是李世民对于史书修撰的高度重视,但很快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位皇帝陛下的目的,还是想要翻看史书。
    这一次,史官们的态度虽然依旧坚决,但主持修史的,却是房玄龄.这位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
    当李世民向史官们问出,为什么不让皇帝观看国史的原因时.房玄龄这位老部下,便已经猜到了陛下的心思。
    只是有些话,不好拿到明面上来说,这毕竟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事情,尤其是还有“司马迁”这个榜样在前,更是成为了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操和史德。
    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
    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
    这些都是史官们之信奉的品行与职业操守。
    不过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之下,史官们也屡屡遭受厄难.但这也不能让他们屈从。
    这些话,房玄龄当然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言说,只说:“怕史书中的某些记录影响到陛下的心情,故而不方便拿出来看。”
    李世民早有准备,便说:“我之用意,同以往的那些帝王不一样,现在看国史,是为了对自己之前的一些错误有一定的了解,以免再犯.爱卿可将国史按时间顺序整理完毕,呈送上来。”
    不得不说,李世民“以史为镜”的人设,还是在这里的,他说这话还真没有什么毛病,即便是史官们也没有什么反驳的余地。
    况且“主编”是房玄龄,最终还是让李世民如愿以偿,看到了国史。
    不过,事实也不出他的所料.对于玄武门之变那一日的描写,还是让李世民一时头脑发懵。
    其实史官对那一日的记载,基本都是事实.并没有什么杜撰的行为。但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其实想要史官能够利用春秋笔法,将那一日发生的事情,稍微美化一番的。
    比如借用“周公诛管蔡”的典故
    而这话传到了作为国史主修的许敬宗的耳朵里,便引起了好大的风波。
    当他亲自操刀,对当年真相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之后,虽然是博得了李世民的欢心,但也招致李淳风的关注。
    许敬宗并非是人教弟子,他之所以能够当上主修,其实也是靠着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的资历,但他相比于其实十几位学士,也实在是谈不上被重用。
    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许敬宗不是人教弟子出身的史官,当然就没有史官们相应的职业操守,但因为人教弟子们手上无权,对于唐史的修撰又逐渐被边缘化他们甚至想要私下里暗修一部《唐史》了。
    真相,总是要被记录下来的,不能就这样被掩盖,且埋没在历史之中。
    但事情的变化,总是那么始料未及的.因为三藏圣佛取经归来,导致大唐气运鼎盛.人教代言人李淳风乘势而起,向李世民表明了人教的态度。
    “即便是陛下要用许敬宗,我人教也会有一部唐史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