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中将领听完这番话之后,却是沉默了下来,赵数的这番话,的确是很有道理,从益州军与长安军交战的情况就能看出,战场上处于劣势的,一直是益州军,即便是诸葛亮的到来,让军中的士气得到了短暂的提升,只能说是让军中的将士对于即将到来的决战有了更多的期待罢了,而军中的赏赐更是让许多的将士疯狂,让军中的士气达到了更高的程度,他们浑然没有意识到,若是大军在战场上失败的话,他们将得不到任何的东西,所谓的赏赐在失败之后,将会成为过眼云烟。
如果能够得到胜利的话,没有人愿意失败,这道命令意味着刘备在战场上已经是失败了,对待一个失败者,军中的将领就不会有太多的疑虑,这个时候做出选择,比之在战场上彻底失败之后不得不做出选择要好的多,即便是有着雒县作为依托,想要在翻转这场战斗的的形势,也是极为困难的,吕布不会给刘备这样的机会。
军中的将领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明智的时候,益州军在战场上已经开始了败退,刘备更是率领中军的将士撤退。
得知这样的情况之后,军中的将领对于刘备的行径更加的鄙夷了,军中的将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的就是能够取得胜利,面对敌人不能取胜的情况下,让大军撤退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主将在这样的情况下,并没有告知普通的将士,而是悄悄离开了战场,这样的用心,让军中的将领怎么想,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他们的主将却是抛弃了他们,这样的主将值得他们去追随吗。
而今城内的情况已经渐渐的为赵数、王越和秦严掌控,不仅是军中的将领,文官更是倾向于投靠吕布,因为他们从这场战斗中已经看不到刘备能够胜利的希望,益州军最为精锐的将士在战场上损失惨重,仅仅是凭借雒县和成都城的将士想要抵御住晋王的大军根本是不可能的。
刘备的命令,让王越等人看到了让刘备战死沙场的契机,只要命令军中的将士按照刘备的命令出城迎接大军的话,见到刘备突然发难,何愁不能将刘备斩杀,刘备若是战死的话,益州将会更加的稳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刘备若是在益州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影响到的必然是长安军在益州的战事。
即便是在这场最为关键的战斗中失败了,让益州的世家不得不做出更慎重的选择,刘备仍旧是益州名义上的主人,面对刘备的命令,各地的守军不得不做出更多的思量。
只有刘备死在了战场上,益州才会更加的稳定,吕布才会更加的放心。
范疆率领两千名将士前往战场上迎接刘备,却是没有见到刘备的身影,因为刘备已经对雒县的守军有所怀疑,再加上雒县的守军在这次的行动中速度比较慢,此时刘备已经离雒县有了一段的距离。
此时刘备的身边仅仅有着三十余名士卒,双方决战的时候,益州军有着五万名将士,兵强马壮,一日的战斗下来,五万将士仅仅剩下了三十余人,让刘备有了更大的感慨,益州的实力在这次的战斗之后,出现了巨大的折损,想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阻挡晋王麾下的大军,将会更加的困难,不过刘备作为当前军中的主将,不能在这种时候表现出悲观的情绪。
作为主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敌军强悍又能如何,只要能够阻挡住敌军的进攻,仍旧能够与吕布继续周旋下去,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刘备不会承认失败,他已经失败了太多的次数,好不容易取得了益州,却是要再次失败。
月光下,三十余人的行动反倒是方便很多,直到军中的将士极为困乏的时候,刘备才命令大军停了下来,此时军中将士神色间满是惶惶之色,他们的身上没有了干粮,接连奔走了如此远的距离,腹中饥饿。
刘备亦是感觉到了强烈的饥饿感,低声吩咐道:“看看附近有无村落,为军中的将士寻找一些粮草。”
将领会意,率领数人离去,在这种时候,他们活下去才是最为关键的,回到成都城之后,一切还将会向着对于他有利的一面发展,若是雒县的守军仍旧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话,从雒县撤离到成都之后,对抗吕布就有了更大的胜算。
如果雒县的守将按照他的命令行事的话,必然能够让吕布有更大的麻烦,粮草辎重的运送问题,就是长安军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军中的将士如果缺少粮草的话,在战场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可想而知。
雒县有着很多的粮草,这是益州军之前在雒县囤积的粮草,为的就是对抗长安军,吕布若是得到了雒县的粮草的话,数月之内不用为粮草担忧,这才是雒县落入吕布手中之后,让刘备最为操心的事情。
在对战吕布的时候,益州军占据着地形的优势和粮草运送方便的优势。
看着身边的将领,刘备的心中有着一股叫做凄凉的情绪正在蔓延开来,遥想当初他进入益州的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麾下带甲之士十万之众,世家支持,将士归心,一度刘备认为汉室必然会在他的手中中兴,而他将会成为光耀汉室之人,但是荆州的战场上,让麾下的大军损失惨重,朝廷不得不迁移到益州。
荆州的丢失,让刘备感觉到了不安,荆州对于当前的他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仅仅是固守在益州之地的话,想要有更大的作为是不可能的,当然,益州还是比较安全的,关卡林立,拥有着地形的优势,若是有敌军进犯的话,想要攻入益州是很困难的。
刘备渐渐的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固守益州也无妨,然而让刘备绝望的是,吕布率领大军攻打益州,一路高歌猛进,让刘备感觉到了极大的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