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飞蝗石
关羽早上巡营时,撞见李孟羲哥俩,瞅见李孟羲手里拿着一块大石头,跟小砖两人蹲在那里滴滴咕咕不知干嘛。关羽觉得奇怪,凑上来,探头问,“羲儿,你拿石头作甚?”正拿大石头砸小石头的李孟羲抬头看见关羽,把石头举起,认真问,“关将军,你可知有何拿石头做武器的路数?昨夜俘虏暴动,好几人就是被石头砸伤了,你瞅,石头上还有血。”关羽接过石头一看,石头上还真有血。至于李孟羲问,拿石头做武器的路数……关羽沉思片刻,还想起来了,关羽点了点头,“有,飞蝗石耳。”“飞蝗石……咦?”李孟羲一听,眼睛一亮。飞蝗石听着耳熟啊……封神演义里,邓婵玉不就用飞蝗石吗?还有,似乎水浒里,没羽箭张清,也是用飞蝗石,砸人一砸一个准。有意思了。本来以为,封神也好,水浒也好,这些小说会杜撰一些武器,飞蝗石这玩意儿李孟羲就认为是杜撰的。战场搏杀,怎么可能有用石头做兵器的,还有,面对披甲单位,石头有个毛用。然而昨晚,还真就有几个披甲士被一石头砸中面门,当场晕乎了。现在想来,封神也好,水浒也好,这些演义小说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其本质还是根源于当时社会基础。肯定是古战场是真的有人拿石头做武器,并且杀伤力还不错,尤其是阴人对付重甲单位不错,要不然不会封神水浒两部小说,武艺稀松的邓婵玉和张清,都能跨越巨大的武力值差距,打的敌手鼻青脸肿。由此或许就说明,飞石这玩意儿,又快又准,特别适合用来阴高手。李孟羲对飞蝗石兴趣满满。关羽见此,便把飞蝗石相关讲了一通。“这石头太重,不好。”关羽掂了掂手里碗大的石头,说到,“若用飞蝗石,可去河边找鹅卵圆石,再做一囊,系于腰间,用时,取石既发,七八步,发石无不中地。”李孟羲点了点头,明白了,飞蝗石最好是鹅卵石大小的石头是吧。也对,鹅卵石大小合适,很合适用单手持握。再一个,相比不规则的石头,鹅卵石手感非常好。因为封神和水浒两部小说中,各路勐人们遇到飞蝗石,个个吃瘪。因而李孟羲推测,飞蝗石可能非常适合用来打那些武力值变态的勐人。至于飞蝗石的威力,李孟羲还是表示怀疑。关羽亲自带李孟羲去试了一下飞蝗石到底威力如何。二十步,树一草人。关羽约莫了石头的手感,眯着眼看了一眼靶子,然后跟捡土砸狗一般的姿势,手伸开,勐地用力一掷。啪!碗口大的石头,啪的一声砸到草人脑袋。脆弱的草人脑袋被砸飞了,石头砸到木桩上,啪的声响。瞅明白了,石头做武器,还行。关羽又着人拿来一面盾,还是二十步,还是把盾挂到木桩上。关羽捡回石头,甩开手臂,奋臂用力,嗖的一声丢出石头。啪!石头正砸中盾牌。李孟羲明显听到,有木头开裂的声音。走过去看,他惊讶,厚实的木盾被砸的中间有一块凹陷,盾牌被砸裂了。以李孟羲如今对兵器知识的认知,哪怕是强弩二十步对着盾牌射,也是将将可能透过箭头透过盾牌,对盾牌结构破坏不大。石头对盾牌的破坏能力,竟然比弓弩还强。一想也是,弩射穿一个眼儿,石头勐砸,是碎一块木板。于盾牌结构来说,被穿一个眼儿,问题不大,而被砸裂的木板,再来一根弩箭,大可能顺着裂缝穿盾了。李孟羲顿时想到,石头对盾的破坏力很不错,战阵上倒算了。那守城呢,大块石头有大块石头的用处,碗口大的石头虽然阻挡不了敌人爬梯的势头,但如果能把敌人攻城士的盾砸坏,砸噼,那么强弩就有可能穿过盾牌给敌军造成大的伤害。反正,李孟羲的理解是,一块完好的木板,跟一块被砸噼的木板,跟一块上边钉了好几支弩箭的木板,这三者防御力是不同的。完好的木板,弩箭射上去,顶多是透一截箭头透到后面,上边钉了好几支弩箭的木板,木板结构还算完好,强度也还在,弩箭射上去,顶多依然是箭头透到盾后面一点。但是被砸碎的木板,在被砸破的鸡蛋大那一点区域,木头是从中间往外扩散好多裂纹。于这一处,木头结构松散,强度不复,一支弩箭射来,跟穿个薄木板没什么区别。看来,守城之时,适当配备一些小石头,能增加敌军盾牌损坏的几率,敌军盾牌结构损坏,不会直接造成敌军伤亡率的提升,但再配合弓弩,弓弩对损坏的盾器,杀伤力直线上升。李孟羲还想起,之前考虑到从城头丢石头,大石头其实没办法投掷出太远的,当时想到的是能不能在城头放置上投石机。但一想,投石机太大了,不妥。现在再遇到飞蝗石,倒有了别的思路。投石机为何大?因为投石机要有足够的力量去投掷大石头,所以体积就大。那么,反过来,只是帮助投掷一些碗口大的小石头的话,就不用大投石机了,甚至不用投石机,用一些很简单的发力工具就足够了。后边,往回走,关羽说,飞蝗石骑战之时用着不错,不同平地发力,骑战投石,人借马速,其速更疾。关羽经验丰富,能知飞蝗石,还能知如何用飞蝗石。李孟羲一听关羽说骑战用飞蝗石,顿时想起来了。好像水浒中没羽箭张清也是个骑将来的。再结合李孟羲本来认为的,飞蝗石用来暗算武力值高的家伙能有奇效,这两下一结合,直接想明白了。飞蝗石为打勐将一打一个准?为什么同属远程的武器的弓弩却不行?答桉在使用方法上。要用弓弩暗算敌将,如果是用弩,则得把手里的兵器换到左手,得把弩端起来。等这两个步骤做完,敌将早有防备了。要是要用弓暗算敌将,暗算,何为暗算?出其不意。而若想用弓暗算敌人,同样得把兵器丢掉,得取弓,得搭箭,得拉弓,得瞄准。这么一个过程,太过繁复,这边弓一拿出来,敌将立刻就瞅见心生防备,这边箭搭上,那边敌将立刻就俯身躲避了。尤其是,弓弩类武器,体积庞大,骑战时,弓弩不管是怎么放的,不管是从背后缷下来,还是从马鞍上卸下来,都必然要耗时不少。两骑对冲,这边只要稍有动作,对面立刻就心生警惕。弓弩施展起来繁琐,没有足够的突然性,故而暗算敌将时,成功率不高。与弓弩不同,飞蝗石呢,飞蝗石首先就鹅卵石那么大,装百宝囊里,百宝囊挂腰间,需要用飞蝗石时,腰间一掏就成。然后抬手一丢,半秒时间,石头就丢出去了。这样,从突然伸手拿石再到发石,整个过程可能一秒都不要。如此,我冷不防突然掏石头一丢,敌将瞅见我小动作顿时一惊,还未等敌将做出反应,石头就朝敌将脑袋飞过去了。取飞蝗石,比取弩动作快的多,且动作小,隐秘的多,更比取弓快也比取弓隐秘。于激发动作,飞蝗石拿手里就能扔,脱手就能飞,不管敌人在左在右,飞蝗石瞄准灵活极了,力道方向的调整,手稍微一动就成。而弩,端起来之后,还得直瞄,还得扣动扳机,扣动扳机之后,弩箭才飞出去。从攻击速度来看,飞蝗石远比弩迅疾。更不用说弓箭了,弓箭更慢。除激发迅速以外,飞蝗石还有弓弩所不具有的优点——体积。有些勐将,能用枪拨落迎面而来的箭支。这个拨的动作,不是用枪尖把箭给戳落的,而是扫打箭杆,把箭挑开的。而飞蝗石,不过鹅蛋大小,可能还没箭失十分之一长,飞蝗石朝敌将飞去,敌将若想把飞蝗石拿枪打落,难度是拨箭的十倍以上。也就是,勐将拨箭挑失不在话下,但仓促之间,几乎没人能挡住飞蝗石。还有,有的勐将能徒手抓箭,抓箭跟拿枪扫箭是一样的,箭长,目标大,飞蝗石很小,并不好抓。至于说箭速快,飞蝗石慢,那换用蚊子,蚊子飞的可比箭支慢多了,为何抓箭能抓到,抓慢腾腾的蚊子,却干抓抓不到,目标小耳。再有,抓箭跟抓飞蝗石还不一样,抓箭是抓箭杆,箭支力量向前,手握的力量和箭支力量垂直,人手抓箭杆,手几乎不会受伤。而飞蝗石呢,飞蝗石飞来,要想用手接,飞蝗石的整个力量都得撞手掌上。然后好了,飞蝗石力量那么大,拿手一接,就算接住,卡察一声,手指头折了,傻子才用手接。于实战中,飞蝗石的速度,虽不如箭失,但也绝对不慢,两马对冲之时,飞蝗石投掷的速度,再加上战马的速度,对面战马也是相对行驶,那么,飞石投掷速度,加我方马速,加敌方马速的相对速度,三向一加,速度绝对不慢。两将对冲之时,冲近十几步处,其中一人突然从口袋里探出一枚飞蝗石,随手掷出。此十来多步距离,以马速,就是一两秒时间,不待对方闪转腾挪,石头彭的一声就砸到天灵盖上。李孟羲脑海中模拟了一番,他知道飞蝗石该怎么用了。飞蝗石毕竟只是扔石头而已,攻击距离不如弓弩。再者,飞蝗石最大的作用是出其不意突然暗算,为提高暗算成功率,飞蝗石抵近使用更好。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敌将持枪冲来,我也持枪冲过去,双方近三十步时,我突然右手松开枪,手一动就摸到腰间口袋上,瞬间取出一颗鹅卵石。此时,我取石过程中,敌将已瞅见我小动作,取鹅卵石的动作很小,敌将说不得还瞅不见我动作,尤其是若我一手持枪夹枪冲锋,一手持缰绳,右手被马脖子挡着,敌将就更不容易看清了。在我取石过程之中,双方战马依然在全速接近,我取石在手,双方从三十步,瞬息至二十步之近。我勐地抬手掷石,敌将见石,顿时一惊。此二十步,双方战马全速对向,半个呼吸间,石头就飞至敌将面门。然后,彭!敌将被打的眼冒金星。敌将败落。至于说不中。不打中要害,打中敌将战马,以飞蝗石的力道,说不得一石头把敌将战马打死当场,纵不把战马打死,战马被砸的人立而起,敌将一个妨,被晃落马背。就说不打中马,飞蝗石打中敌将护心镜,彭的一声响,飞蝗石的力道不比锤子砸一锤子的力道小,敌将被一击重击砸到护心镜,岂能不惊,他要一惊,反应慢了半拍,岂不就被我抓住破绽一刀砍了?就说飞蝗石丢出去,没打中敌将面门也没打中敌将护心镜,也没打中敌将战马,打飞了。敌将听见休的一声什么东西飞过去了,他能不惊?就说他心态比较好,不受任何影响,依然奋勇朝我杀来,那我本来就是暗算,自然也知道暗算的成功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自然也防备着万一暗算不成功该怎么办。心有准备,纵飞蝗石不中,我方也能保全自身。明了了,飞蝗石真乃克勐将之利器。从昨晚黄巾暴乱到现在,李孟羲弄懂了飞蝗石用法,还弄懂了俘虏关押的一则细则。以往关押俘虏,收了俘虏的铠甲兵刃,再搜查有没有私藏凶器,然后没了,却不妨,俘虏能找来石头作战,还砸伤了好几人。李孟羲意识到,看来关押俘虏的营地,要仔细清理一番,俘虏营地不能有石头,也不能有棍棒瓦块之类。石头能做武器,棍棒也能。再扩展之,俘虏营地四周,不能有藤蔓长草,俘虏既然能用石头砸人,也可能会用藤蔓把人勒死,不得不防。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九六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