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泣血悲歌(中)
上官源、魏鹏留在院外,上官陆跟在军卒身后,转过来转过去,半盏茶的时间才来到一所屋子外。
“胡大人,人已带到。”军卒说完直接转身离开。
“进来吧,门房无锁。”屋内传来低沉浑厚的声音。
上官陆推门进去,正堂没有一人,扭头看见侧堂站立一人,背对着他,身形修长挺拔。
“季毅季监察是因为何入狱,你可知晓?”声音很是微弱,若不是房内就他和上官陆两个人,上官陆又是支着耳朵在听还真听不真切。
“禀大人,学子所知不多,说是因为季氏不交赋税,暴力抗税。”
屋内之人问什么,上官陆知道多少说多少,不隐瞒、不添油加醋。
“事情我已了解了,放下袋子你出去吧。”
不知道是上官陆的错觉还是怎么的,总觉得屋内之人说话越来越悲切,尽管极力掩饰,依旧能够感受的到,放下袋子就离开了,出了院门发现,有一个老军卒,早就等在外边。
“毅儿,你不值啊,更不智啊。”上官陆走后,屋内的人哽咽道,双手颤抖从牛皮袋取出御史专用的奏书和文册,一滴滴眼泪流了下来。
上官陆返回都察院大门口,就见到身着黑袍的禁卫军已经缉拿赵氏一众人等离开,上官陆就带着上官源、魏鹏先行离开都察院回到他们落脚的客栈。
顺利将牛皮袋送入都察院,完成对小昌明的承诺,上官陆、上官源、魏鹏三人是如释重负,回到客栈用过吃食后,开始准备在京城好好游览一番,至于今后何去何从,还是待遍览京城美景后再说吧。
上官陆三人以为那牛皮袋内只是小昌明父亲季御史所查证据,却不知,这牛皮袋内的奏书与文册到都察院手中,就是一声平地惊雷啊。
瑞王赵龚,袭亲王爵、药郡郡府封疆大吏,其子赵海,药郡布政司司正,赵氏一族族人在药郡各州、各城均有任职,赵氏一族关系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药郡赵氏,又是德善皇皇侍司李魏的母族,更是李魏最为倚重的臂膀,药郡俨然便是李魏的自留地。
那这李魏又是何许人也?
德善皇最信任的侍官,启昌皇子最忠实的拥护者。
就在上官陆离开都察院的第五天,神雀朝仲秋例朝上,都察院在朝堂之上请出都察院泣血令箭,以贪墨数额巨大的罪名,宣告其查有实、其证有据、其罪当诛,于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眼前,当场斩杀六名药郡赵氏依规参加礼朝会列班官员。
自德善皇帝身体不适,不理朝政以来,说是由太子启沣理政,实际上是以刘学士为首的殿阁学士在处理朝政,而此次都察院斩杀这六名官员,并未通过刑部与大理寺,更未有殿阁学士的蓝批与太子启沣的红批。
朝堂染血之事,死了六名药郡赵氏官员,彻底惹怒了李魏、启昌一方。
无须鼓动怂恿,隶属于启昌皇子一方的官员们,纷纷上书德善皇帝,弹劾都察院不经三司会审,给地方官员罗织罪名,私自处死,如此举动,不尊朝廷律法,藐视皇权,更是联合六部各司、局、馆一众官员,跪拜在朝会大殿承恩宫前广场上。
这一跪就是三日,德善皇帝本就一直躺在病榻之上休养,听到殿阁上值学士的奏报气急攻心口吐鲜血,随后便紧急宣召殿阁大学士刘禹入宫。
殿阁大学士刘禹入宫面圣当夜,紧急召集四殿两阁所有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于东渊阁议事。
是日夜,就在大学士刘禹于东渊阁商议之时,自都察院流传出小道消息,说朝堂之上诛杀朝堂命官乃是都察院右都御史范季冗公报私仇,只是因为药郡布政司司正赵海执法森严刚正不阿,是他范季冗的学生,暴力抗税不尊法度,伏法后自裁于狱中,这才惹得当朝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愤恨,私请都察院圣器泣血令箭,处死药郡官员以泄私愤。
正因为是小道消息,顷刻间便传送开来,一时间朝野之间是议论纷纷,对于都察院右都御史范季冗是各执一词,不尽相同。
东渊阁,公值厅。
“现下局面混乱不堪,德善皇身体有恙,终年在塌,一切的根源皆是因当年五羊危机,太子殿下初理朝政加上有小人唆使,草率处置曹郡府一事,这才导致各郡与朝堂失和,引发此次祸端,身为神雀储君,毫无储君的威仪与决绝。”
“此言差矣,德善皇帝子嗣单薄,当时仅有启沣一位开武太子,然现在,已经有两位皇子开武,那一位德才甚于太子,德善皇帝为何还是迟迟不废沣再立呢。”
······
“诸位,今日到此不是讨论是否废储立新,况且,各位学士并未得到族内授意,今日所议乃是都察院手持泣血令箭,于朝堂之上斩杀药郡六名官员之事,我闻听都察院内流传消息,右都御史范季冗公报私仇,诸位大人有何见解。”大学士刘禹见厅内吵闹不休,却与今日所议无关,出言提醒道,话音未落便看向六部各位尚书。
都察院乃贤亭所立,都察院内所选御史皆是秉性纯良刚正不阿满腔热血的死谏之士,不涉党争、不涉朝局,职司监察百官、纠渎职、查贪腐,创建至今,从无有错,都察院乃是夏族一块不可亵渎的丰碑,就算是贵为尚书与学士,也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就在东渊阁众官员商议之时,启沣太子听从族舅顾参将的意见,出动禁卫军黑司军士,开始强行驱赶承恩宫前跪拜官员,不从者直接被兵卒架起抬走。
启昌皇子一方的反击同样犀利。
翌日,启昌皇子母舅孙禄昶协都察院左都御史同药郡郡府瑞王赵龚二人亲至大理寺右寺,状告都察院右都御史范季冗公器私用,私杀朝堂命官。
一石激起千层浪,神雀朝堂,因都察院斩杀药郡六名官员一事,各派人马牛鬼蛇神纷纷都冒了出来,各行其是,各个派系之间相互争斗、彼此倾轧,导致神雀朝堂乱作一团,已无力正常处理朝政。
都察院,御史议事厅。
“闹腾那么久了,该安静了,不然对夏族无益,剜了脓疮,虽阵痛,但长久。”
“来人,去请国子监欧阳祭酒前往承宣宫。”
“请无名氏黑监前辈、列位御史,随我于承恩宫内、朝堂之上,讲讲忠义剜剜脓疮,清风正气震慑那魑魅魍魉。”
范季冗身着朝服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语之后,昂首阔步走出议事厅。
场面庄严肃穆,紧随范季冗身后的乃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监都御史、在京监察御史,两侧是身着暗红色战袍,手持暗红色大戬隶属都察院守护力量无名氏黑监的老军卒。
范季冗手持泣血令箭在前,一路无任何禁军拦阻,老军卒护在御史两侧,大戬耸立、挥动,带走一个个心怀不轨的黑衣汉子,确保都察院一众御史能够顺利进入皇城、跨入承恩宫。
一路上,所有人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就算是那些御史,面对行刺之人的刀柄丝毫没有流露出胆怯与恐惧,更没有闪躲的动作,身形挺立大步迈进,普通御史如此,更何况身为右都御史的范季冗,手持泣血令箭,任眼前刀光剑影,从无退缩与迟疑。
都察院无名氏黑监,无愧于都察院的守护力量,将所有袭杀者都阻拦在队列之外,自身还没有丁点伤亡。
皇城、承宣宫内。
范季冗手持泣血令箭,面对皇椅,行跪拜之礼、众御史行躬礼,无名氏黑监各军卒以戬戳地,头叩戬身行军礼,行礼完毕,众人面无表情神情肃穆静静等候。
刘学士及各殿阁学士、六部尚书闻听消息率先到达。
国子监祭酒欧阳合忠
······
差不多半个时辰,闻听消息的在京有资格参加例朝的各官员,无一遗漏全部进入承宣宫。
无名氏黑监,遵从范御史的吩咐,将朝堂官员与御史隔开,禁止任何官员靠近,刘学士无奈之下,只能私下吩咐黄衣禁卫统领前去禀告德善皇帝及太子尽快赶来承宣宫。
申时,都察院右都御史范季冗缓缓睁开双眼。
“老夫范季冗,都察院右都御史。”
“都察院自立院之本,不涉朝政纷争,职责查弊政、纠百司,铸夏族根基。”
“都察院自我夏族贤亭创立千年以来,都察院御史从无贪腐之人、也无渎职之人、更无叛国之人,一心一意只为我夏族,为我夏族万千族人死谏。”
“敢问列位同僚,我都察院所谏之罪,可有不实之处?我都察院所谏之策,可有不适之处?”
“都察院御史皆为忠义之士,更是忠义之臣,历朝历代辅助君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唯恐有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此忠良之人,就该被随意处置。在我夏族,权柄从来都不是为私利而设,乃是为我夏族一族而设。”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可我都察院并未一味死谏,所有谏言,皆是前后商讨多次,兼听各方所虑。老夫范季冗自问,都察院御史从无蛮谏之举,这承宣宫内,哪一根柱子上没有我都察院御史的忠烈之血,列为同僚脚下,哪一块石板上,没有渗下我都察院御史的刚正之血。”
“是,我范季冗今日请出我都察院泣血令箭,何故,无他,挖疮取脓。”
范季冗说着说着便是老泪纵横,一双泪眼环视承宣宫内那一根根柱子、一块块石板,脸上更是悲痛。
范季冗不理会其他百官,缓了一会儿,这才又高声说道:
“药郡郡府赵龚、药郡布政司司正赵海,渎职贪腐,药郡监察御史季毅明详察有据,却锒铛入狱,不日便莫名死于狱中。”
“更甚者,御史奏书遭中途拦阻,为毁灭罪证奏书,遣武者公然于都察院门口截杀,在京御史核实罪状,竟有十三位御史遇刺身亡,众御史家中恐吓血书一封接着一封,自我等御史出都察院,这一路行刺不断从未停歇,何其猖狂。”
“前些日子,老夫执诉状、点证物,刑部不理,大理寺不察,呈皇奏书更是不翼而飞不知去向。”
“我神雀王朝三司刑狱如同摆设,天理难昭、冤魂不宁,我夏族自残血夜之后,纵观各王朝,还有如此荒谬之事吗?长此以往人心不复,我夏族还有何根基,谈何万古长青,长存开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