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撞击过程,两条
作者:一家同乐   3个人玩3Q感详细经过最新章节     
    控制大厅的大屏幕上,相关的数据显示,超级强子对撞机的自检已经完成了。

    两个质子对撞实验进入了准备阶段。

    “现在超级强子对撞机的自检已经全部完成了,其结果非常的完美。”

    “好!超级强子对撞机这次对撞实验的全部能源已经全部到位,这次实验是以最大功率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测试超级强子对撞机的性能。”

    “开始了,对撞实验进入准备阶段了,备用的质子已经到了指定的位置。”

    ……

    控制大厅中的众人,在马萍的介绍下纷纷结束了讨论,抬头看向了大屏幕。

    大屏幕中,显示的是模拟画面。

    不过这个模拟画面是通过实际探测到的数据真实还原的。

    和实际情况不同的是,模拟的画面做了一些优化,使其具有可观性。

    在控制大厅的众人看的精精有味的时候,在三门基地外围的地下的超级强子对撞机中。

    数量众多的质子被制取了出来,也就是单个质子的氢离子。

    这些质子被制取出来后,被送入了粒子直线加速器。

    在粒子直线加速器中,众多质子在电磁场的加持下,其速度越来越快。

    其众多质子形成了质子流。

    很快,低能质子流出了粒子直线加速器,通过低能质子转运装置,

    其低能质子流分成了两股。

    通过转运,两股低能质子流进入了各自的环形高能加速器。

    这个环形功能加速器其实就是超级强子对撞机的直径达到五十公里的主加速器。

    和其他强子对撞机不同的是,三门基地的超级强子对撞机有着三组这样的主加速器。

    这也是耗能量的一个原因。

    两股低能质子流在进入环形高能加速器后,其质子的速度在不断的增加。

    不同的是这两股质子流的方向刚好是相对的。

    随主加速器电磁场强度的变化,两股质子流的速度越来越快。

    其质子所携带的能量从低能到中能,再到高能,再到超高能。

    没一会儿功夫,其质子所携带的能量,也就是其动能已经超过过去人工制造的最高能的质子。

    在超高能质子稳定状态后。

    同一时间,两股超高能质子流通过超高能粒子运输线进入了另外一个主加速器中。

    两股相向的超高能质子流通过超强电磁场的加速,直接将质子的速度干到了超级强子对撞机能够加速到的极限。

    也就是说,这是三门基地超级强子对撞机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或者说质子的最大能量。

    只是一瞬间,两股超高能质子流在满是探测器的对撞室中相遇。

    两股超高能质子中。

    绝大多数是相交而过。

    小部分是侧面相撞,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正面相撞。

    整个过程是在极短极短时间中发生的。

    两股超高能质子流相交而过后,其质子只是减少了很少一部分。

    接着,这两股超高能质子流经过减速、调整、加速,再次在对撞室中相撞。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对撞中,这两股超高能质子流消耗殆尽。

    两股超高能质子流从第一次相撞,到消耗殆尽。

    整个过程只经过了三秒钟,而相撞的次数达到了五千。

    控制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着这次质子相撞实验的重要数据,从这些实验数据就能知道。

    质子对撞实验成功了。

    控制大厅中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撞出黑洞,撞出一些不可知的东西,现在看,也就那么回事。”

    “太精彩了,三秒钟啊,撞击了五千次,这速度也太快了,三门基地的超级强子对撞机太厉害了。”

    “可惜我学的不是高能物理,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完全看不懂,不过我知道,这超级强子对撞机是最先进的。”

    ……

    这时候,苏哲、范晓明、徐正平周围又有着很多人不断的恭喜。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离开,回到自己的座位。

    “不错!不错!质子相撞实验成功了,看来我们建造的超级强子对撞机还是非常靠谱的。”徐正平笑着说,“接下来相关科研人员可以入驻三门基地了,有着这台超级强子对撞机,我相信我们的高能物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说不定我们就能敲开物理学新的大门。”

    就目前来说,强子对撞机几乎就是研究高能物理得唯一的手段,如果不算宇宙中的那些高能粒子的话。

    过去,国内没有一台上的了台面的强子对撞机。

    虽说一直计划的建造,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着没有开建。

    对于强子对撞机的规划建造,他最清楚不过的。

    逼近学校物理学院一直主张建造强子对撞机,也一直主导、推动着强子对撞机的建造。

    但都没有成功。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一年时间过去,如此强大的超级强子对撞机就完成了建造。

    这对研究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员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以前,对国内搞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员来说。

    他们只能搞搞理论,要是想证实搞出来的理论是不是对的,那么就要申请到国外的相关强子对撞机上做验证实验。

    要等人家一层一层的审核。

    在审核通过后,就需要慢慢的排队。

    有时等到你的时候,说不定就用其他人插队。

    至于为何插队,你连知情权都没有。

    好不容易等到你做验证实验了,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事找到你。

    最可恶的是,你实验做出来的成果要和对方共享。

    现在三门基地的超级强子对撞机完成建设,就没有必要去国外排队做验证实验了,其实验成果也不用和别人共享了。

    自己有了超级强子对撞机,想怎么用就怎么要。

    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范晓明笑笑,说道:“相关科研人员老早就进驻三门基地了,如我的老师,学校搞高能物理的那些老师、学生,就连国内其他高校、研究所的老师和学生都有参与。”

    三门基地超级强子对撞机名义上是由九天研究中心主导建造的。

    可实际执行的是学校的物理学院,或者说是他的老师王修齐主导的。

    从超级强子对撞机的设计人员,都相关设备的制造商,再到具体的建造商。

    基本上就是一直准备建造强子对撞机的那一批人。

    过去是没有钱建造。

    现在有钱了,直接就造了一个这么强大的。

    参与到超级强子对撞机设计、建造的人员,本来就分布在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所。

    在建造完成后,相关高校和研究所都有派人进驻。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超级强子对撞机对他们科研,对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就他知道的,就有一万研究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员进驻了三门基地。

    现在可不是过去,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三天两头的发表研究成果。

    有了超级强子对撞机,他们也能天天出成果了,这次轮到别人眼巴巴的看着了。

    “是嘛!这么多人进驻了,好啊!参与的人多,研究的人多,那高能物理发展的就快。”徐正平满脸笑容的说着。

    “可不是嘛!各个领域都在强人。”范晓明直言说,“当然了,各个领域都需要去研究,说到底还是我们人少了。”

    “对对!”徐正平点头说,“人口的事慢慢解决,急也没用,不过话说回来,三门计划算是彻底成功了,太空时代正式开启了。”

    这时候,马萍再次提醒众人看向大屏幕。

    大屏幕的主屏中显示的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空港和月球轨道上的光束通道发生器。

    经过马萍的解说,众人知道,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空港和月球轨道上的光束通道发生器之间的直径为一百米的光束通道将会变成直径五百米的光束通道。

    在马萍解说结束,也只是眨眼的功夫。

    直径一百米的光束通道变成了五百米的光束通道。

    一时间,控制大厅中又响起了鼓掌声和欢呼声。

    “一百变五百,这就是鸟枪换大炮了,不说其他的,就这运输能力就增加了好多倍,对于我们墙面开发月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直径五百米的光束通道比直径一百米的光束通道要强大的多,这想想就让人激动啊,可以预见,以后整个太阳系都会纵横交错着这样的光束通道,我们可以驾驶着飞碟到太阳系的每一处。”

    “这月球的设施不给力啊!月球轨道上的只是光束通道发生器,应该换成太空港,且在月球表面建造和三门基地差不多的装置,不仅将光束通道延伸到月球地表,也能给月球的全面开发提供能源。”

    “你这消息可落后了,你说的这些都在进行,根据可靠消息,再有半个月的时间,这些都能有了。”

    “是嘛!那就对了。”

    ……

    “校长!不错吧!直径五百米的光束通道延伸到了月球,这下运输物资的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范晓明指着大屏幕说。

    “恩!不错!不过还不够完美。”徐正平微笑着说,“直径五百米的光束通道是有了,效率是提了上来,当时,像月球到地球的光束通道应该搞双向的,也就是在月球和地球之间建造两条光束通道。”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来往太过频繁了。

    一条光束通道不仅不方便,也不方便使用。

    最好的法子就是搭建两条光束通道。

    “校长!至于增加一条光束通道,或者增加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空港,等等这些,基本上不用我们操心了,国内相关部门已经接手了,我们只要提出要求就可以了。”范晓明笑着说。

    就像他之前提到的。

    像光柱工程、光束通道等这些,在验证成功,技术成熟后,相关的建造和运营都会交给国内相关企业,或者部门。

    学校和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科研,是培养人才。

    他们要做的是研发新的技术,而不是搞具体的建造和运营。

    苏哲点点头说:“我看过相关部门的规划,地球同步轨道上还要建造多个太空港,我记得好像是十个,月球轨道上要建三个太空港,且往来频繁的线路,其光束通道都是双向的。”

    说实话,搞规划不是他们这些科研人员擅长的。

    他们只要提出需求就可以了。

    怎么规划,怎么建造有专门的人负责。

    “是吗?”徐正平微笑着,“我倒要打听打听,让他们建造火星的太空港,还有火星能源方面的配套设施。”

    “校长!这恐怕不行。”范晓明笑着说,“相关部门、企业才刚刚接手,他们手上能用的人还没有我们的多,再有,我们是冲在最前面的,还要我们帮着他们培养一大批专业人员。”

    不管是光柱工程,还是光束通道。

    他们是先行者,标准也是他们定的。

    这些他们最为清楚。

    相关部门、企业接手,是有过度期。

    “我说登陆火星的一万人变成三万人还不行,最近听说还要加三万人,我也就听小韩说了一下,没有具体问。”徐正平笑了笑说,“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啊,不是一人,也不是一百人,而是六万人,这人真够多的,我真想驾驶着飞碟提前登陆算了。”

    登陆火星。

    一万人变三万人,三万人变六万人。

    再过一段时间不知道还会不会增加。

    “恩!我的确听过这个消息。”范晓明点头说,“现在对我们说,三万人登陆火星和六万人登陆火星其实差别不大,不过对我们倒是可以提前派一个小队前往火星,我们学校完全有这事实力做到这一点。”

    徐正平连忙摇头,笑着说:“没那个必要,对我们来说,登陆火星不难,没必要为了好听跑一趟。”

    现在可不比以往,也不是第一次登月那样了。

    就现在的科技水平和条件,他们在一个月内登陆太阳系内任何一颗可登陆的天体。

    就单独的登陆已经没有意义了。

    他们要做的是建造永久性基地,建造太空港等等,为之后的全面开发铺路。

    何况现在太阳系内那些重要的天体周围都有着很多探测器,同时也有很多探测器已经登陆。

    对于派小队登陆火星。

    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他要是真这么做了,那国内其他高校、研究所真就看不起陵州理工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