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上)
作者:靰鞡草   荡涤魑魅除魍魉最新章节     
    去海哥家吃年夜饭,总得带点儿礼物。否则,就显得太寒酸了。早饭后,战智湛骑着“凤凰28”自行车,准备去一百溜达溜达,看看给海哥的女儿菲菲买个什么像样点儿的礼物。

    大年三十的埠头,虽然已过“立春”,但仍然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路上,战智湛听着远远近近传来的鞭炮声,不由得胆战心惊,生怕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胡同飞出来一个不长眼的“二踢脚”,打在自己的脸上“啪”的一声响,自己岂不倒霉透顶?不过,这种过年才有的景象,就像埠头晶莹的冰灯一样,仿佛大街小巷都藏着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让人难以割舍的味道。

    战智湛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在家乡过年时,家家放鞭炮,户户贴对联的的热闹场景,一切记忆犹新。似乎闭上眼,就能听到“嘁卟咙咚呛”的锣鼓声,看到花花绿绿的社火队。满村子老老少少前后簇拥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欢乐。

    从尚志大街拐进了石头道街,再往前过了兆麟街就到一百了。忽然,街边一所人满为患的理发馆触动了战智湛的心弦。他这才想起来,尽管自己没什么舅舅,可入乡随俗,年前还没有剃头呢。在战智湛的家乡,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有钱没钱剃剃头过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意思就是说,要是年前不剃头的话,只能出了正月,等到二月才能剃头,要不然你正月里剃头的话,会死舅舅的。再说过年了,人们大都要去做个新发型。埠头的女人们很新潮,喜欢把头发烫卷起来,男的则剪个干净利落的平头是最好的。新年新气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战智湛并非迷信“正月剃头死舅舅”的风俗,他曾读过民国时的《掖县志》,知道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战智湛并非迷信,只是顺应而已。

    《掖县志》卷二《风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念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也就是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传说的起源再清楚明白不过了。满清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汉民心怀故国,于是在正月相约都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称之为“思旧”。因为谐音变化,“思旧”成了“死舅”,“死舅”又倒回去,反而成了大家不剃头的一个理由。

    战智湛虽然只来了海哥家一次,却和滨江煤炭公司保卫股股长侯大爷混熟了。进了海哥家的大门,战智湛亲亲热热的先和侯大爷唠了一阵闲嗑,直到海哥远远的迎了出来。

    战智湛和海哥、“四锛喽”边走边唠,刚走进客厅,只见慧敏嫂子手中拿着一个很精致的紫檀木小盒,从卧室中走了出来。慧敏嫂子笑着对战智湛说道:“八弟第一次上我们家来那前儿,嫂子也没送你啥见面礼,真不好意思。你海哥贼拉稀罕你,总夸你,还说你呀抽烟,嫂子没别的,就送你一件小玩儿物,八弟就留着玩儿吧。”

    说着,慧敏嫂子打开了紫檀木小盒,只见紫檀木小盒里面的红缎子衬上赫然摆放着一个旧打火机。这款打火机的外壳应该是纯银的,肯定年代久远,机械打火装置上面的一小块铜因为经常摩擦已经露了出来,上面浓厚欧式风格的纯银浮雕平添一份贵族的气质和欧美风情。

    战智湛愣了愣,暗想道:“这是啥宝贝呀?用这么精美的盒子装着,肯定贼拉贵重了!”

    慧敏嫂子看出了战智湛的疑虑,笑了笑,故意很轻松的说道:“八弟,这是德国在四十年代生产的卡尔威登打火机,是一个朋友送给你海哥的,嫂子转送给你!”

    战智湛吃了一惊,自觉失态,赶紧伸出双手接了过来。只觉得这款打火机手感沉重,外壳是纯银的。他虽不知道“收藏”为何物,也猜到了这款打火机名贵之极,遂喜不自胜的说道:“嫂子送小弟这么贵重的礼物,这个小弟何德何能呀?小弟却之不恭,谢谢嫂子了!”

    谢过了慧敏嫂子,战智湛心中暗想:“乖乖隆的咚,猪油炒大葱!这么贵重的东西俺可舍不得使,别说臭嘚瑟使坏了,就是里边啦的火油也没地儿买去呀。”

    慧敏嫂子十分文雅的掩嘴一笑道:“八弟不愧是大学生,可真逗,说话文绉绉的。让你七哥陪你先坐一会儿,嫂子去炒菜,咱们一会儿就吃年夜饭,你尝尝嫂子的手艺。”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