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恪甫至青镜司上值,却见潘闻卷已在千户小院内等候多时。这位吏部尚书所来不为它事,竟是为舒恨天出任青镜司百户一事特地赶来。徐恪不免心中疑惑,一问之下,方知这一切,都是他师兄赵王李义早已安排好之事。
当下,不等徐恪发问,潘闻卷就一边饮茶,一边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与徐恪备陈了一遍。
原来,就在三天前,赵王李义急匆匆地来到吏部,指名道姓要见潘闻卷,弄得整个吏部都跟出了大事一般严阵以待,潘闻卷更是带着吏部侍郎吏部员外郎等一行人,急慌慌跑到吏部大门前亲自迎接。
可是,进了吏部公事房后,潘闻卷闻听赵王所言,心中委实大感诧异。
依照赵王的吩咐,他此来并无它事,无非是为一个叫作舒恨天的青衣卫掌旗而来。赵王要潘闻卷将舒恨天调往青镜司任百户一事,火速办妥。
舒恨天究竟是谁?赵王殿下为何会为了区区一个百户如此大费周章,甚而还亲自赶来吏部?就算要将舒恨天提拔为青镜司百户,依照大乾官制,也当先由青衣卫出具推举文牒,吏部核查审验,再经中书省报备,如此方为合规合矩,怎地倒过来反而要吏部为之操办?
潘闻卷心中对此自然是充满了疑问,可在赵王面前,他哪敢多问半个字?当是时,他只得诺诺连声,一个劲地点头答应。
赵王离开之后,潘闻卷不敢有片刻耽搁,立时将手中诸般事务统统放下,亲自去了一趟青衣卫北安平司。他见了北司千户张木烨之后,不待客套就直截了当说明了来意,并一再嘱咐对方,务必今日就将舒恨天的推举文牒弄好,而且,文牒之上,还必须徐恪的亲笔签名与青镜司千户大印。
那北司千户张木烨也极给潘闻卷面子,只是三个时辰之后,一张盖着北安平司与青镜司大印,并有青衣卫两大千户联合署名的推举文牒,就交到了潘闻卷手中。文牒上除了具言舒恨天武艺高强手段了得文才俊雅博闻强记值事勤勉办案干练之外,还特特写明了舒恨天曾在徐恪救回灵钰公主一案中,奋辛烈之勇,逞不世之威,忠贞刚勇舍生忘死为救公主殿下,不惜与凶兽搏命云云,直看得潘闻卷不禁频频颔首。
依照大乾官制,就算有了这份分量极沉的推举文牒,就算吏部一路核查审验通关,可毕竟是一位青衣卫的百户,真要到吏部下发官凭之日,最起码也需半月之后,只因这中书报备一关,尚有种种关节需过
潘闻卷不愧为大乾吏部尚书,毕竟身居官场二十余年,对于官场之种种内部规矩,他已再熟悉不过。于是乎,潘尚书利用手头的各种人缘,在一日之内就打通了中书省的各个关节,顺利地拿到了委任舒恨天为青镜司百户的全部文书。
想到赵王殿下火速两字,潘闻卷更是马不停蹄,连夜就命手下造好舒恨天的百户官凭,并将舒恨天三字刻在了一块早已备好的黑铁狮牌之上。到了今晨卯时,那潘闻卷生怕赵王责怪,是以早早就将舒恨天就任百户的一应公文与腰牌,亲自送到了青镜司徐恪手中。
徐恪听罢潘闻卷所述,心中不由地大为感动。
他感动的,自然是自家师兄赵王李义,居然对舒恨天升任百户这样一件小事如此上心。
记得当日在千户小院之内,自己不过是随口一提,孰料师兄竟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这些天他日日跟君羡大哥饮酒笑谈,差点都将舒恨天之事遗忘,哪曾想,师兄竟早已将此事办妥。
徐恪心下不禁暗自感慨道:
听那潘闻卷所言,提拔书仙老哥之事,若依照我大乾之官制,手续异常繁琐,若等到全部办妥之日,至少也需一月有余,全靠师哥出面,此事竟能三日内办妥。
于我徐恪而言,此事不过随口一提,于师哥七珠亲王的身份而言,竟能将这件小事当做头等大事一般全力而为之,师哥呀师哥,你对无病这一番心意,叫无病今后,该如何报答才好!
潘闻卷饮茶之余,瞥见徐恪满面感慨愧疚之状,还道徐恪是对自己这一番上下奔忙生出了些感激惭愧之情,他便放下茶盏,和颜笑道:
徐千户,此事老夫既受赵王殿下所托,自不敢丝毫有违,今日老夫特意将舒百户之官凭与腰牌送来,原也是分内之举,徐千户不必谢我,不必谢我,呵呵呵!
徐恪看了潘闻卷一眼,面上神色渐转冷淡,他端起茶盏,说道:潘大人,下官听闻吏部公务繁忙
潘闻卷忙摆手道:不妨事,不妨事,老夫今日到你这青镜司,也是头一遭来啊!看徐千户公房外的这一处小院他站起身,手指着窗外,风景委实是不错,老夫只站了片刻,满眼皆是花香鸟语,当真是赏心悦目之极也!他一边说话,一边还踱步到了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无艳羡道:徐千户有如此一处风景绝佳的上值之所,真真是一大快事呀!
过得片刻,见徐恪不语,那潘尚书索性又回到徐恪对面落座,端起茶喝了一口,接着慢悠悠地言道:
记得数月之前,老夫与徐千户还曾在户部一道共事。当时的徐千户只不过是户部一名经历,没想到这才几个月光景,徐经历竟能平步青云,如今已官居正四品青衣卫千户之职,且还是我大乾至为机要的青镜司千户。徐千户如此年轻便有这般大好前程,可不知要羡煞多少旁人呀!
潘大人过谦了吧!我记得不差的话,潘尚书数月前也不过户部一个员外郎么,这才几天光景啊,你不也成了一个三品的尚书?徐恪听得潘闻卷话里有话,心中便生出一股不快,他当即也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对着潘闻卷冷冷言道。
这个不一样,这个不一
样么潘闻卷闻言不禁面色一沉,然他细思徐恪之语,倒也挑不出毛病,自己的话语里固然有嘲讽之意,然对方反讽自己也是靠晋王推举才能上位,这两者又有何差别?
这时候,徐恪早已不愿多费唇舌,他将手中茶盏端得更高,朝潘闻卷微微一扬,说道:
潘大人,徐某这里还有事要忙,恕不能多陪了!
你!潘闻卷气得脸色发青,他豁然起身正待发作,然转念一想,还是忍了下来。他心道原来你早早端茶就是想着送客来的!我潘某人就这么不受你待见么?!今日我眼巴巴地送来热脸,你竟如此不识好歹,三句话不容我讲完,就敢端茶送客!
潘闻卷毕竟久居官场,学养深厚,虽见徐恪一副冷傲面孔,却仍强装笑脸道:
好啊!徐千户,赵王殿下交代之事,老夫业已办妥。千户既然公务繁忙,老夫也就不再打搅了,这就告辞!
不送!
潘闻卷气鼓鼓地走出千户小院之外,回身又朝徐恪的公事房望了望,心中已然将徐恪从上到下,由里及外,骂了无数遍。
自然,他心里骂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徐无病啊徐无病,你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要给你好看!
潘闻卷再度想起,就在三个多月前,自己的侄女潘艳群和侄女婿吴登魁曾一齐跪到他面前哭诉,说是遭到一个叫徐恪的青衣卫百户无端羁押与严刑拷问,险些不能回家与叔父见面。当时他已升任至户部侍郎,官阶已是从三品,闻听自家心爱的侄女受此大辱,如何能够甘心?
潘家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他父亲潘纬博一生发奋读书,直至中年方进士及第,后官至六品主事,只因仕途郁不得志,便将希望寄托于两个儿子身上。
潘纬博将长子取名闻书,将次子取名闻卷,便是希望两个儿子能终生浸润于书卷之中,于学海中孜孜不倦,将来能以读书换取自己的功名与前程。然而潘闻卷的大哥潘闻书却始终不好读书,只喜爱买卖经商。唯有潘闻卷继承了父亲遗志,勤敏笃学好学不倦,年纪轻轻便已科举大成,之后为官,一路畅行无阻,如今才五十二岁就已成了大乾吏部尚书。
于是,潘家经过多年经营,老大潘闻书已成长安城一方巨富,据闻府中金银如山,光内外宅子就有十数间,还有东西两市的许多店铺,都是潘家的产业;老二潘闻卷又接连升官,如今官至三品尚书,加之身后投靠的还是当今八皇子晋王,是以,潘家就成了这远近闻名的一方豪门巨户。
从来都是潘家人欺负外人,哪怕潘家的一个下人,在坊间行走也是无人敢惹,哪见过外人倒反过来骑到潘家人的脖子上?更何况,这一次被欺负的还是潘闻书的独女——潘艳群。
在潘闻卷眼中,只因潘艳群是他大哥的唯一爱女,他这位叔父自然也爱若珍宝,打小就将她当做自己亲生女儿一般对待。如今,耳听得自家的爱女竟惨遭青衣卫毒打,险些命丧青衣卫地牢!那潘侍郎当时就火冒三丈,差一点就要找徐恪去算账。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