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 马家军西域征服史(一)背景
作者:云天侠雕   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     
    西域,这片神秘而遥远的土地,几百年来一直是汉家儿郎们心中向往和渴望的地方。

    只是,由于这个时代的交通、通讯条件所限制,大汉王朝对于西域的控制和管理,经常时不时的出现一些问题。

    王朝强盛时,西域诸邦国皆为汉室藩属,中央甚至有设置了西域长史府专门负责管理和经营西域。来自中亚、西亚乃至更遥远的欧洲的货物,在驼铃声声的伴随下,在无边夕阳的映衬下,一路慢慢地通过西域,走向中原。

    这些货物里面,既有着中原原本不具有的香料、农作物、水果、蔬菜等有益于改善民生的新作物品种,也有着为上层统治者所喜好的玉石、宝马、域外特产等奢侈品。

    而中原向西域输送的货物和通过西域向西边更远的国家输送的产品,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丝绸,瓷器,茶叶、绢布、漆器等等,广受欢迎。

    只是,对于汉王朝这样的军事帝国而言,商业贸易虽然可以互通有无,繁荣贸易线一带的经济,满足统治者和贵族们的穷奢极欲的需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贸易通道。但这却不是他们最看重西域的原因。

    西域第一次展现在汉朝人眼前,是在汉武帝时期。

    上台六年后的汉武帝,在熬死了自己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氏之后,终于得以掌握帝国大权。他一改之前文景两朝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开始准备大规模开拓疆土,建功立业。

    而有着自己祖父汉文帝刘恒、父亲汉景帝刘启两人四十余年来励精图治所开创的“文景之治”所带来的国力积蓄,汉武帝刘彻也确实拥有了开疆扩土的资本。

    马匹、钱财、布帛、粮食、兵甲、强兵、猛将,这些对于战争来讲极为重要的各个组成因素,汉武帝刘彻都已经具备了。他急切地想要大展宏图,一鸣惊人。

    而他所瞄准的第一个敌人,自然是汉帝国数十年来的生死大敌——匈奴。

    除了刚开始的“马邑之谋”被匈奴识破,早期的汉匈战争由于汉军不熟悉骑兵作战的方式吃了亏之外,汉武帝的对外战争,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

    卫青、霍去病。

    击破匈奴在阴山下的王庭。

    奔袭匈奴祭天祀祖的龙城。

    夺取匈奴的祭天铜人。

    占据肥沃的河套平原,恢复战国时赵国和秦朝时的故地。

    纳河西走廊于治下,断绝匈奴和羌人的联系。

    主动出击,大破匈奴,使得漠南无王庭。

    追亡逐北,深入大漠,击败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大军。

    封狼居胥,永传青史。

    三场大规模战争,十年间大破敌国。

    然而,汉武帝的雄心是无比空前的,眼下这些成就,哪怕分出一半来给其他帝王,对方可能都会欣喜若狂。但对汉武帝而言,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

    他要彻底扫灭匈奴这个横贯蒙古草原,从辽东延伸至中亚,东西万余里的百蛮大国。

    他要彻底解决汉帝国的心腹大患!

    于是,他的目光便投到了西域。

    匈奴在遭到汉朝的前所未有的强力狙击下,开始了转移策略,毕竟,他们本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被称为“行国”,不与中原定居的农耕文明等同。

    而它们转移的方向,一是漠北,二是西域北道和中亚草原。

    从总的方向上来看,就是向北、向西。毕竟,汉朝在他们的南面,逃得越北就离这些恐怖的汉军越远。而东方则是大海,所以西部的西域北道和中亚草原,也成为了它们主要的迁移方向。

    汉武帝是不肯因为难度上升就放弃了彻底扫灭匈奴的打算的,想要去往漠北,得经过横梗在蒙古高原中部的大漠,难度极大。西域,就成为了另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况且,漠北除了匈奴,基本都是些附属于匈奴的游牧民族小部落。而西域,尤其是西域南道,在那流沙瀚海边缘的绿洲之上,则是有着一个个定居于斯的城邦小国。

    这些城邦小国,由于距离汉朝绝远,道路不通,竟然一个个都投靠了匈奴,作为其藩属和附庸。这在汉武帝看来是无法接受的。

    试问,哪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不渴望万国来朝的盛举?哪一个冉冉向上的国度,不渴望成为世界的中心?哪一个国家的子民,不渴望自己成为一等人?

    而西域南道三十六国,明明是和汉朝一样的定居民族,被称为“邦国”的存在,却投向了与之生存方式完全相反的匈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为了击破匈奴右臂,也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多国家的灯塔,成为他们仰望的中心国度。汉武帝做出了出兵西域,威服各国,驱逐匈奴的新战略。

    然而,由于汉武帝得胜后过于志得意满,国内的儒生和贵族目光短浅,认识不到占据西域的长远好处,天之骄子的霍去病和卫青逐渐离世等原因,汉武帝终究没能在生前完成这一宏愿。

    然而,汉武帝封宗室罪女为公主,下嫁给西域北道大国、与匈奴同为“行国”的乌孙国国王,与之结盟。又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出兵,攻破了西域南道邦国里最为强大的大宛,收取了那里优良的马种“汗血宝马”,改善了汉朝战马的质量。

    以上种种措施,都为汉朝之后的经略西域和彻底将其纳入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加上汉匈之战尚未进行时,汉武帝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掌握了大量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关隘险要、交通线路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在漠北之战前后,又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深了汉王朝对西域情报和消息的了解。

    贰师将军在攻打大宛的途中屠灭了不服汉朝的轮台国,也为汉朝在西域立了威。

    以上这一切,使得汉朝后来在西域的治理有了方方面面的条件。

    汉武帝下达轮台罪己诏之后,汉军停止了对西域的攻略,转而开始休养生息,积蓄国力。数年后,汉武帝辞世,年幼的汉昭帝继位。辅佐大臣霍光经过数年的政治斗争,击败了自己的对手桑弘羊、上官桀、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开始独揽大权。

    霍光虽然击败了自己的老对手桑弘羊,并在授意属下召开盐铁会议的时候,利用关东的儒生们狠狠地抨击了桑弘羊的经济政策和政治主张。然而,桑弘羊倒台后,霍光立马便体现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废其人,不废其政。

    利用儒生抨击桑弘羊,只是为了让他威望大失,好叫自己夺取大权。但权力到手之后,他却重启了桑弘羊在西域屯田的主张,派遣亲信傅介子出使西域,再度和西域诸国相往来,意欲重整汉武帝时的对外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此时的汉朝,确实又有了发动几场大战的实力。霍光的打算可以说是很精明了。如果真让他成功攻略西域,届时其威望怕是要如日中天。到时候,权臣还能不能安心地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呆下去都是两说。

    可惜的是,霍光这位汉武帝晚年颇为信任的宠臣,将江山社稷和年幼的新帝交付给他的权臣,依旧没有实现占据西域的宏图盛举。

    就在霍光决定要重新经营西域数年后,年轻的汉昭帝染病身亡,未留下任何子嗣。皇位空悬,经略西域的事情只能先放下。好不容易搞定了继位的人选,然而新帝昌邑王刘贺只坐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被霍光废除。

    之后,经过多方面挑选,在巫蛊之祸中幸存下来的皇曾孙刘病已上位,并改名为刘询,史称汉宣帝。而年老的霍光,也在享受了几年最后权势滔天的日子后,便驾鹤西去。

    霍光病逝两年后,霍家谋反,虽然掌握了京城中大量的关键职位,但由于核心人物已经故去,剩下的子侄辈能力又极为平庸,所以这场叛乱没多久便被平定了下去。

    汉宣帝除掉了霍氏后,迅速安排自己人上位,掌握了国家大权。而后,这个年轻的皇帝终于实现了几代前辈人的愿望。先是派遣常惠出使乌孙,巩固两国盟谊。又让常惠带兵协助指挥乌孙国的骑兵,在嫁到乌孙的解忧公主的协助下,与匈奴大战一场,斩获颇丰。

    而汉宣帝也派遣五路大军出征,大败匈奴主力,将其赶出了西域北道,掌控了从中原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并威服了西域诸国。

    数年后,汉宣帝在西域设立西域长史府,郑吉担任首任西域长史,负责经略西域,管理西域诸国。汉宣帝彻底解决了西域问题,驱逐了匈奴人之后,还立了“汉宣定胡碑”,其中写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此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努力,前仆后继,终于确立了自己在西域的统治地位。

    然而,如果事情一直这么顺利的话,马家军也就不用再度出兵,攻取西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