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关峡谷伏击战,折家军未损失一兵一卒,消灭了刘光世二万四千人马,刘光世的堂兄前军将领刘光宗战死。吓得刘光世马不停蹄,带着剩下的七万多人马回转瓜州……
刘光世的失利,使原本计划带着三十万联合大军东进,准备与粘罕联合对付赵重阳的刘延庆多了几分忧虑,更多了几分谨慎。
他决定取消东行计划,然后又在下属各地征召了几万青壮,把他的军队再次扩大到四十万人以上。
他觉得,生逢乱世,只有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才有活路。
粮食是不用愁的,进驻瓜州几年来,他已经积攒了够百万人吃一年以上的粮食……
他的野心和盲目乐观,再次让他蒙蔽了双眼,听从李承化的建议,干脆在瓜州自立为主,联合西域各国,与中原分庭抗礼,不再过问粘罕的死活。
于是刘延庆决定将大帅府改建成王宫。
二月下旬,刘延庆的王宫改建完工。三月三这,传中龙抬头的日子,对于想迫切称王的刘延庆来,自然是个黄道吉日。
这一大早,刘延庆自称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准备先称王,后称帝。祭拜完地,就正式在银安殿上自封为西汉王。立原配米氏为王后,儿子刘光世为太子。
西域各国都给他送了美女来贺喜。他全部都封为妃子,纳入后宫,一个都没有留给自己的儿子,使得刘光世心里很不舒服。刘延庆封米后的弟弟谋士米西来为丞相,封李承化为枢密使,军师。二人一个管行政,一个主管军队事务……
现在军队多了,加上张俊武艺好,有带兵打仗的能力,这次也封了一个三品将军,独领两万人马。
此外,现在的刘光世贵为太子,身边也要有身己的班底。所以,现在刘光世不但不打压他,反而积极拉拢他,有好的盔甲、兵器也优先武装他的军队。
因此,当公孙胜和马灵送了他几次礼物,和他混熟了,互相做了酒肉朋友后,有两次趁着喝了酒,公孙胜用语言试探他,自己云游江南的时候,结识过方腊,如果张俊想投靠大盛王,他可以去方腊那里为他搭桥,凭着他和方腊的交情,可以为他保一个州一级兵马总管的武官。
张俊,不需要。他现在受刘家父子的重视,已经是独领一军的三品主将。并且在他看来,刘家父子虽然不能坐镇中原,但凭借手里的四十多万大军,割据一方是没问题的。
公孙胜见张俊很是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和权势,不愿冒险跳槽。劝了几次后,收效甚微,公孙胜就干脆不劝了,三月中旬两人就撤离了瓜州城。
就这样,由于刘延庆对手下官兵隐瞒中原的情况,张俊对当前中原的战事一无所知,还认为是宋、金、辽三国对峙,大盛王仍远在海外,被人边缘化了。
这样张俊就自己把自己的后路堵死,失去了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
公孙胜他们撤出不久,西部三镇的兵马在瓜州东部百里外的麻家镇会齐。
这次,姚平种只留了一万人马驻兰州,加上临时征召的四万青壮共有五万人马。为了给青海的土番各造成主力并未西进的假象,他自己带了四千人马西行,然后在两百里之外的一个镇等着分几晚悄悄地出城的大军。幸好时间充裕,他在这里等了五,才把四万人马等齐。
折可与和刘仲武各带了七万人马到达麻家镇。这样,三镇共集结了十八万人马攻打瓜州。
刘延庆原来是不重视情报工作的,李承化投靠他后,为他在西域各国和三镇驻地都安插了眼线。所以,三镇兵马在麻镇集结的事情,早已有细作报告给了李承化,李承代又向刘延庆作了汇报。
刘延庆问计于李承化,如何迎担
李承化最恨的人是赵重阳,其次是折可与和折可兴,第三是参加了西夏灭国之战的西北三镇的所有官兵,是这些人灭了他们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使他成了亡国之臣。
现在听到折可与他们来了,当然是想尽快灭了他们。
于是他建议,兵围麻家镇。他信心满满地道:“他们不足二十万人,我们有四十三万人,留三万人守城,我和太子带四十万人把他们围起来,逼他们决战,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如何抵挡?”
还是刘延庆老谋深算:“我的瓜州城现在是城高墙厚,要想攻克,谈其何易?并且我的粮食储备丰富,他就是围城一年,也不会闹粮慌。何况九月一过,这里晚上飞雪,他们的军队即使后面把冬装运来,晚上在野外也很难生存。所以,只要挨到八月底,他们就必须撤兵。”
“因此,我们只要紧守四门。他若来攻,我们正好可以借城墙为掩护,消耗他的兵力。”
“待到他粮草不济,撤退之时,再追剿不迟。”
李承化见刘延庆不同意他的意见,只得恭维道:“还是大王久经战阵,一切谋划都深合兵法,我辈自愧不如。”
其实,接一般的军事常识来,刘延庆的法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大军劳师远征,利在速战。拖久了,师老兵疲,粮食供应不上,确实危险。
但是,赵重阳和吴用正是要利用刘延庆的这种想法,乖乖地据城死守,等到杜坣的主力一到,很快把城一破,毕其功于一役,这样他的一切幻想都会落空。
其实,如果刘家父子此时带兵远逃中亚一带,赵重阳就鞭长莫及了……
就这样,刘延庆的四十多万人,被吴用的十八万人乖乖围了一个月,等到四月中旬,杜坣的大军一到,刘延庆方知中计。可是,此时吴用兵力雄厚,围城的一线将士,全部换成了全副武装的中原新来之军,刘延庆此时纵使想突围逃跑,可能也只有望人兴叹了。
李成化也知道,只要中原一发兵,那就明神州的大局已经完全在赵重阳的掌控中,那么瓜州城就是赵重阳志在必得的地方。刘延庆父子的唯一出路,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突围。
于是李承化给刘延庆献了一条假降计,不知结果如何,请看后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