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助文化部门一臂之力的新闻
作者:如意键盘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最新章节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一百九十八章助文化部门一臂之力的新闻江山递了个“滚一边去”的表情:“骂我?疼我还来不及呢。”
    总编室里,立刻扬起了一片稀稀拉拉的笑声。
    笑过之后的蔡文升,最先进入了主题:
    “自打《射雕英雄传》的刊登后,我们报社陆续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内容大多一样,都是在追问后续的内容,很多读者也很在意包惜弱同志的……”
    和历史的情况差不多,在这些读者来信中,很大一部分群众组织了各种语言形式大骂包惜弱。
    “正常,”江总编笑道:“咱们报社之前连载《潜伏》和《保密局的枪声》时,不也有很多读者来信追问后续内容嘛。”
    “那哪里是追问,简直就是在逼问,”江山依稀记得:
    “都快把传达室包围了,幸亏咱们有鲁师傅坐镇,不然还真挡不住他们。”
    “我刚开始也不喜欢这个包惜弱,”荣斌一脸嫌弃:
    “总觉得所有事都是这娘们招来的,可越往后看,才发现他儿子才是最可恨的。”
    “嘿嘿嘿,”总编江海扣了扣桌面:“没让你们发表对包惜弱同志的意见,赶紧给我回归会议主题!”
    蔡文升立刻继续之前的话题:
    “和《射雕英雄传》的情况一样,“天天英语角”的双语连载《纳尼亚传奇》也同样被读者呼吁不够看……”
    “看来,”江山看了看大哥:“扩版的事要提上日程了。”
    “根据这几期《周末》版的扩版情况来看,咱们《东方都市报》的扩版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一扩可就是天天扩了,”荣斌提醒道:“四版变八版,稿件能够用吗?广告量能跟的上吗?。”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蔡文升也一直在琢磨:“扩版之后的报价该怎么定,难道还是三分钱?”
    一个个的都是问题。
    江山缓缓点头:“在我看来,最先要解决的还是派送的问题。”
    邮局的收发形式还停留在老时代。
    如果想要大幅度提高《东方都市报》的发行量,就必须先解决报纸派送的问题。
    “现如今这一块的确是个问题,”江总编摇了摇头:
    “虽说咱们《东方都市报》不是早报,但都在坚持早上5点就出仓的习惯,可邮局那边偏偏要等其他报纸都收发结束了,才上咱这来取报。”
    “所以,想买咱们《东方都市报》的群众,都得等到早上7点之后。”
    “按说,咱们15万份报纸的邮递费,可没比其它报社少给一分,”荣斌特不服气这点:
    “凭什么总是把咱们往后排,他浦江日报也不是早报呀,怎么就能排在6点之前到亭。”
    “谁要咱们报社年轻呢,”蔡文升拍了拍对方:“荣主编稍安勿躁,现在不是早晚的问题,而是郊县和邻市的派送问题。”
    “没错,”江山点点头:“两三天甚至一周一送太耽误事了,如果不是咱们《东方都市报》的铁粉,谁能等得了?”
    “什么叫铁粉?”荣斌不懂就问。
    “就是死磕咱们报纸的读者,”江山一不小心就带出了新词:“特喜欢《东方都市报》,等多久都愿意。”
    “据我所知,”江海说道:
    “周边城市有不少学校,都订了《东方都市报》,学习板块和连载,包括影视板块在内,都能给咱们报社吸引大量的读者。”
    “说到连载,”荣斌看了看四周:“你们注意到《浦江日报》上的连载了?”
    “知道呀,”江山喝了口茶:“不就是《小灵通漫游未来》嘛。”
    没想到,科幻题材的被《浦江日报》抢了先机,这原来可是《读者文摘》的功绩。
    “那玩意早就刊登了,”荣斌摇摇头:“我说得是他们新连载的《飘》。”
    《飘》?江山倒没想到,《浦江日报》的速度竟然如此快。
    他立刻搁下了茶杯:“哪一天的事?”
    “就昨天的事,”蔡文升也正想说这事来着:“虽然今天才刊登第二期,但……在坐的都看过《飘》吧?”
    在坐的一起摇头,除了江山。
    蔡文升一惊:“你们没看过?”
    总编江海虽然有些尴尬,但也不觉得丢人:
    “我没看过很奇怪吗?这书前两个月才上市,中间还经常断货。”
    “就是,”荣斌也挺起了胸膛:“稍小一些城市的书店,都不一定能有过这书。”
    “你买到《飘》了?”江海一听这话,赶紧问道。
    “昨天下班后,我一共跑了三家书店,”荣斌一脸悲切:“一家都没见着,不过今天老蔡带了一本给我。”
    “还有没?”江海迫切道。
    “我又不是书贩子,就这么一本还是上个月买的。”
    江海叹了口气:“我昨天还给教育出版社打了电话,那边说这书,不是他们出版社发行的,应该找浦江美术出版社。”
    说完,他看向了老三。
    “你才知道看我啊?”江山也是不能急了:“这《飘》就是李叔给翻译的,刚出版就送给我两本,等明天给你送来。”
    “你早说呀,我哪知道这书是他老人家给翻得。”
    “哪个李叔?”蔡文升捕捉到了翻译两字:“不会就是《天天英语角》的李若诚老先生吧。”
    “不是他,还能是谁?”
    “早知道把这书拿来,放咱报社连载了,”蔡文升就差捶胸了:“正好,咱们报还有一篇连载没定下来呢?”
    “看来这《飘》的的确很招人气啊,”江海不得不承认:
    “连竞争对手的报社,都在想方设法买它,可见这《飘》有多抢手吧!”
    江山点头默认,《飘》的实力毋庸置疑,毕竟是米国排行榜的十年销冠。
    但,他也已经选好了一本百年畅销书。
    在江山看来,此书更适合当今市场。
    而《飘》……毕竟还没到最好的时候。
    “可惜被人家抢了先手了,”江山毫不在意:“《飘》的再版已经在机器上了,倒的确给《浦江日报》逮住了一个空窗期。”
    “现在想也没用了,”江海清醒的很:“好在我们的《射雕英雄传》也很出色。”
    办公室里的几位立刻又笑了起来。
    蔡主编目前更关心的是:“那我们就来商量一下另一篇连载……”
    在《东方都市报》的副刊,开创双连载之后,很多家报刊都在陆续效仿中。
    “蔡主编,”江山举手打断了他:“那一篇连载能不能暂时放一放,先把板块留给我。”
    蔡文升刚想开口询问,就被江海抢了先:“你又在打什么主意了?”
    江山没着急回答,从桌上的文件夹里拿出了两张文稿和照片。
    “这是我前阵子整理的采访报告,”江山介绍道:
    “后面还有几篇,题材都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准备出几期专栏,名字就叫《奇妙文物在哪里》?”
    “奇妙文物在哪里?”蔡主编听出了重点:“怎么?准备介绍博物馆了。”
    “也不完全是为了博物馆。”
    虽然,这正是文化局这两年的重中之重,江山此举无疑是在助对方一臂之力。
    “还有一些名胜古迹,例如敦煌,”江山指着照片道:
    “美影厂有一部动画片,就是采用了敦煌壁画上的故事。”
    这一会,一张张照片正在各位主编手里传阅。
    每一张照片,其实都是由两张合并而成。
    或为文物实物,与《九色鹿》里的画稿。
    或为敦煌壁画,与《九色鹿》里的对比图。
    “就是这壁画上的故事?”蔡文升指着其中一张照片问道。
    江山伸头看了一眼:“没错,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也可以说它就是咱们国家最早的连环画。”
    “长信宫灯,也称中华第一灯,”江海看着文稿读道:
    “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点燃后,烟会自动收入宫女体内……目前藏于河北博物馆。”
    “应该就是这盏灯了,”当江海念完的瞬间,荣斌也找出了一张照片:“旁边这图就是剧照?”
    “只是画稿而已,”江山解释道:“还没有连图成片呢。”
    荣斌笑道:“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江山放下了马踏飞燕的照片:
    “但愿如此,这些都是《九色鹿》里的文物,和部分敦煌壁画的对比图,日后还有几期。”
    估计《丝路花雨》的改进工作也快完成了,到时就该轮到它们上场了。
    《丝路花雨》这部歌舞剧的火爆程度,可不比《于无声处》弱。
    在两年后,还会被搬上大银幕。
    从下个月开始,任何能与这部歌舞剧搭上边的话题,都会得到人民群众格外的关注。
    之后,在商量完细节后,今晚的版面安排也确定了下来。
    电影《小花》已经上映三四天了,涌向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多。
    江山早已为《小花》准备好的两篇采访稿,也将在明后两天陆续刊登。
    其中一篇,描写的正是刘小庆跪抬担架,攀爬黄山百步云梯的幕后花絮。
    配图中,江山狠狠抓住了刘小庆咬紧牙关、目光坚毅看向上方的表情。
    而与此同时的lz市歌舞团里,燕京的专家团队正坐在台上发表各自对《丝路花语》的改进建议。
    “演员们的服装和舞姿已经很美了,”
    沈从文看着改进后的服饰点了点头:“如果发饰太繁琐,反而显得累赘,失了贵气。”
    台上的编导立刻指着一位女演员的头发,问道:“沈教授,需要再拿掉一些花吗?”
    “是的,”沈从文微笑着点点头:
    “多拿去一些也无妨,女人最美的地方就是她本身,与唐代而言,妇女的盘发本就是一件艺术品。”
    “好的,沈教授。”
    接着,沈从文又指出了几点错误:“节度使夫人头上的九根玉叶金钗实在太长了。”
    编导解释道:“我们看文献上说要一尺长。”
    “古代的一尺与现在不一样,”沈从文耐心解释:
    “而且要连插在头发里的那一截算在一起,艺术虽然可以夸张,但太夸张看起来就非常怪异了。”
    另一边,歌舞大师吴小邦正在演示几个古印度舞的动作。
    “离那么远能拍清楚吗?”
    黄永钰一边拿个小本本记录着沈从文说的话,一边还不忘指导邵伯林的拍照技术。
    自打江山提前离队后,黄永钰就主动承包了接下来的采访任务。
    只要是他觉得有趣的事,全给一股脑拍下来。
    “你得再靠近一点,”黄永钰皱着眉提醒:“你没看那小子都是怎么拍照的吗?得前前后后来回走。”
    正举着相机瞄准印度舞的邵伯林,悄声说道:“不敢离的太近啊,怕被老吴发现后打我。”
    “怕什么?”黄永钰把小本子塞给了邵伯林:“我去拍,你来记。”
    “行。”邵伯林擦了擦花镜:“记到哪了?”
    一旁的沈从文主动说道:“刚才我在教她们把玉叶金钗改短一些。”
    “什么钗?”
    “玉叶金钗……”
    沈从文说得一字一句,邵伯林记得一笔一划。
    几位老同志对江山的事业都非常支持,其中以黄永钰最为积极。
    现如今团队的日程表,就属他最关心。
    正扭着一个高难度动作的吴小邦,忽然间不动了。
    “干嘛呢,小黄?”
    撅着屁股摆着专业摄影动作的黄永钰,挥了挥手:“您跳您的,别在意我。”
    老练的吴小邦,嘁笑着换到下一个动作:“怎么?你也想学跳舞了。”
    周围的几位女演员,纷纷努力抿嘴憋着笑。
    黄永钰拍下了眼前的动作:“您这个太高级,我估计来不了,兴许伯林可以。”
    “哈哈,拍吧拍吧,也没什么不能拍的。”
    吴小邦没再管他,认真指点起了几位女演员的舞蹈动作。
    就这样,几位顶级专家手把手雕琢起了《丝路花雨》的歌舞剧。
    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老老少少,非常珍惜相处的每一分时间。
    相反,
    八一电影厂的书记室里。
    面对马书记的一脸严肃,刘小庆同志也渐渐收起了笑脸。
    “刘小庆同志,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行为吗?”
    双手拧着衣角的刘小庆,紧张道:“马书记,我这事可是经过组织允许的,何厂长都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