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蜀汉昭烈帝刘备,在魏文帝曹丕篡汉之后趁机自立称帝了,也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的。
只能让蜀汉政权的那些人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一起鸡犬升天的升一升官,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一起乐呵乐呵。
因为那些但凡还是坚定地心向汉室之人,其实在那个时候基本上也早就已经被牢牢地团结在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左右了。
没有谁是在蜀汉昭烈帝刘备自立称帝之后所吸引来的,而剩下的那些蜀汉政权控制地区以外的人。
就差不多都是一些随风倒的墙头草了,那边强大他们就站在那一边,谁占领了他们所在的区域,他们就臣服于谁。
或者也可以说他们这些人其实也都是有苦衷的,离不开自己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县官不如现管。
就算是他们这些人依旧是心向汉室,可要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一天没有打过来,他们这些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是万万不敢反抗的。
因为如果没有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带头大哥的带领,他们这些人也是绝对不敢站出来反抗魏武帝曹操的统治。
所以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远方的人才,前来投奔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真正原因吧。
真正有行动能力的那一批心向汉室的人,早就已经主动靠拢过来了,剩下的都是些被动选手。
只能让蜀汉昭烈帝刘备去主动靠拢他们,他们是万万不会抛家舍业的来跟随蜀汉昭烈帝刘备的。
至于第三嘛,则还是因为当初蜀汉昭烈帝刘备,用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好名声,从刘璋手里换来益州之地时。
所留下来的后遗症,再加上双方又打过仗,让彼此双方都流过血,这就导致了益州地区当地的士族势力。
一直都不愿意全心全力地支持蜀汉昭烈帝刘备,既然连蜀汉昭烈帝刘备所直接统治地区的士族势力。
对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态度都尚且如此的冷淡,就更别说是其他那些不在蜀汉昭烈帝刘备所统治地区的士族势力,对蜀汉昭烈帝刘备就更不感冒了。
而之所以会这样,除了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一次对刘璋突然一反常态地选择了背信弃义这种特殊打法。
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自身声望和个人信誉,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以外,其实本质上。
还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无法给益州地区的本地士族势力们,带来什么切实可行的实际利益。
甚至反而还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带来了大量荆州地区的士族势力进入到了益州地区,并且最后还占领了益州地区。
这就导致让那些原本属于荆州地区的士族势力,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笑到了最后的胜利者一起。
挤占了那些原本属于益州地区本地士族势力们的利益,尤其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汉政权又丢掉了荆州地区。
这种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外地士族势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就都被更进一步地加剧了。
可以说长此以往下去,都不用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他们这两国诸侯势力政权出手,蜀汉政权自己就会被这种内斗拖垮。
所以蜀汉昭烈帝刘备才会在自立称帝之后,马上就选择了发动对外战争,来缓解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
毕竟发动对外战争,一向都是转移内部矛盾,团结内部势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而且只要战争最后能够打赢,那么以前的一切问题,就都不会再是一个问题了。
不就是因为荆州地区丢了,进一步地加深了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荆州士族势力的矛盾吗?
那就重新把荆州地区再打回来,甚至说不定这一次还要从东吴大帝孙权那里多拿回来一点利息,那么眼下这一切的问题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嘛。
只可惜最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还是打输了,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也还是得到了一个有效的缓解。
可以说无论蜀汉昭烈帝刘备此战是输还是赢,最起码蜀汉政权都可以强行不亏了。
由此也可见,蜀汉昭烈帝刘备在自立称帝之后,就立刻对东吴政权发动了战争,也不是什么一拍脑袋的临时起意。
而是经过了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深思熟虑,就是要借助这一次跟东吴政权开战的机会,来转移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
如果打赢了这一仗,那么蜀汉政权就可以顺利的收复失地,说不定还可以顺便再开疆拓土一下。
把蜀汉政权的这块蛋糕,给进一步的做大,如此一来蜀汉政权的基本盘大了,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担心。
蜀汉政权的内部利益,会不够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外地士族势力瓜分的,如此一来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另外战争的胜利,也本来就可以掩盖下来很多的问题,而很多的问题也本来就是事缓则圆。
在面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相信后人的智慧,这大概也就是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吧。
如果这一仗打输了,虽然可能会有些遗憾,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虽然还是没有解决掉那些问题。
但是把那些带来了问题的人解决掉了一部分,这同样也是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啊。
相信这一点在蜀汉政权高层的君臣之间,其实也是有了一定的默契吧,只是诸葛亮和赵云也没有想到。
蜀汉昭烈帝刘备最后没有选择去打那个篡汉的曹魏政权,反而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攻打起了东吴政权。
这个战略其实是不符合蜀汉昭烈帝刘备,想要复兴汉室的想法的,但是却符合蜀汉政权中荆州士族势力的集体利益。
也符合蜀汉政权益州本地士族势力的集体利益,所以哪怕是有赵云这种蜀汉政权的元老级人物实名反对。
以及诸葛亮这种蜀汉昭烈帝刘备心目中红人的不赞成,也无法改变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心意。
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虽然是蜀汉政权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但是当蜀汉政权这艘大船被集体的意志所裹胁的时候。
哪怕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蜀汉政权的掌舵人,也一样还是要随波逐流而行,不可能违逆大势,跟所有人作对的。
那么现在再回看蜀汉昭烈帝刘备,当初被当时的益州之主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地区助战的时候。
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蜀汉昭烈帝刘备最后一定是要跟刘璋反目成仇,夺取同宗刘璋的益州基业。
因为这就是蜀汉政权当时集体意志的目标,不管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底愿不愿意,他都要被蜀汉政权的集体意志推着这么干。
也不管当时的益州之主刘璋,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真的做到对蜀汉昭烈帝刘备千依百顺。
蜀汉昭烈帝刘备要兵马就马上给调拨兵马,要粮草就马上给调拨粮草,要城池驻扎就马上给调拨城池驻扎。
反正最后蜀汉昭烈帝刘备,也都是一定要夺取益州地区的,区别也只是蜀汉昭烈帝刘备所用的借口不一样罢了。
否则张松、法正、孟达,他们这些私通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内应岂不是都白当了,张松的《西蜀地形图》也白献了。
而且从蜀汉昭烈帝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筹划的战略。
就是先夺蜀汉昭烈帝刘备同宗刘表的荆州地区安身,然后再夺蜀汉昭烈帝刘备同宗刘璋的益州地区壮大实力。
最后等到天下有变的那个机会来了,就可以从荆州地区和益州地区,这两个地方同时发兵进攻曹魏政权。
打曹魏政权一个首尾不得相顾,如此方才大事可成,有了那么一点可以平定天下复兴汉室的机会。
由此也可见荆州地区和益州地区,在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当中的重要性,那当真是缺一不可的。
那么蜀汉昭烈帝刘备,也自然是不可能会因为顾念和当时益州之主刘璋的同宗之情,而放弃这个夺取益州地区的机会。
毕竟当时的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他们这两国诸侯势力政权,基本上也已经占据了全天下绝大部分的地盘。
留给蜀汉昭烈帝刘备可以发挥的空间,也实在是不多了啊,甚至可以说刘璋所在的益州地区。
已经是蜀汉昭烈帝刘备,最后一次可以用自身的声望,所能够兑现到手的地盘了。
其他的地方要么就是所谓的汉室宗亲也说了不算,要么就是所谓的汉室宗亲说话了也没有人听的地方。
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不给蜀汉昭烈帝刘备罗列出来,而是只点出来了荆州地区和益州地区这么两个地方。
可见蜀汉昭烈帝刘备,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再不朝自己的同宗下手,过了这个村可就真的没有这个店了。
要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一时妇人之仁,没好意思朝同宗刘璋下手,让魏武帝曹操拿下了益州地区。
那蜀汉昭烈帝刘备可就有得受了,面对着占据了长江上游的魏武帝曹操,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和东吴大帝孙权来说。
从此以后的每一天就都是赤壁之战了,他们两家可以赢上个无数次,但是只要输上一次就是万劫不复的了。